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乡村绿化建设的完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林业建设杂志》2014年第三期
1存在问题
1.1整体规划滞后,发展不平衡灌南县的村镇建设大部分未进行统一的规划,建房随意性较大,房屋零乱,缺乏美感,有些还占用良田,浪费土地资源,给绿化规划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目前灌南县村庄绿化主要以村部服务中心为重点,努力建设省级绿化示范村以提升灌南县绿色形象。
1.2村民积极性不高,落实地块难度大灌南县树种以杨树为主,约占90%。但目前杨树木材市场价格持续走低,且随着粮食价格的上涨,就当前利益来看,造林不如种粮实惠,老百姓植树造林的热情大幅减退。对于绿化美化,老百姓更热衷于建房铺路,房前屋后大面积硬化,真正可以用于绿化的空间不多。因此,村庄绿化只能见空插绿,布局零散,绿化地块的落实难度较大。
1.3栽植树种单一,虫害严重近年来,速生法桐由于少毛少球,栽植成活率高,在灌南县作为行道树广泛应用。虽然具有一定的特色且绿化管理方便,但景观效果单调。而且,近几年灌南县美国白蛾疫情严重,速生法桐是主要受害树种之一,虫害极大影响了树木的生长发育,也给居民日常生活和林业防治工作造成很大困难,因此应减少速生法桐的应用。绿化不等同于种树,应该针对乡镇自身特点,选择抗性强、适于当地生长的绿化树种进行合理配植,从而展现乡村绿化建设的园林美。
1.4管护不到位,恶性补栽乡村绿化没有稳定的财政专项资金,没有专职的绿化管理机构和专业的养护队伍,后期管理粗放或根本无人管护,导致绿化树种成活率和保存率不高[3]。因此,绿化树种栽后水肥跟不上,病害无人管,长而久之,陷入重复补栽的不良循环,导致人财物力的极大浪费。
2未来发展建议
2.1做好乡镇规划,整治村庄环境近年来,灌南县规划和建设部门已对农村自建房加大了控制力度,但仍需加强科学规划、并进行统一建设,从而增加村庄的美感度,为绿化工作作铺垫。此外,“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现象依然未得到有效改善,所以整治村庄环境,做好卫生工作,实现村容整洁是绿化美化的基础。
2.2分清绿化主次性近几年灌南县主要以各村部为点开展省级绿化示范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乡村总体面貌上看,村部景观效果微乎其微,从根本上改变乡村绿化面貌还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乡村绿化应“两环两沿”,即环村,环河道沟塘,沿乡村道路,沿街道,栽植绿化苗木,增加绿量。其中,乡村主干道和街道作为人流集散地,应重点绿化美化。所以总体上应按照“乡村道路—街道—村部—河道”来开展乡村绿化工作。
2.3建立管护责任制为了切实强化栽后树木管护工作,确保绿化质量,应建立栽后管护责任制。植绿是基础,护绿是关键。为了确保树木栽后成活率和保存率,必须加强保水、保肥、除草、抗病虫害等工作,并落实管护责任制,对栽后树木管护工作实行责任制管理,乡镇政府领导为第一责任人,村委会领导为第二责任人,县农委、林业、水利等部门负责指导、协调、检查和服务等工作,此外,各村要建立专业管护队伍,明确责任制,落实专项经费,确保栽一棵、活一棵、成一棵,从根本上保证绿化质量。
2.4坚持经济实用的原则林业是农村和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在进行村庄绿化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经济收入。以张店镇为例,500亩高效葡萄种植基地的成功建设,在达到生态绿化的同时,也能帮助农民创收致富。对于大面积的荒置地块,其他各乡镇也可推广实施果林经济,栽种如桃树、梨树、柿树等果树林。
2.5树种多样性和保护杨树的原则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灌南县近几年常用树种主要有法桐、女贞、栾树、合欢、垂柳、红叶石楠、红叶李、紫薇等。应该适当引进观赏性较好的乔灌木,逐步驯化从而加以应用,提升景观效果。绿化美化的同时,林业执法部门要加强对现有杨树的保护。杨树作为灌南县的乡土树种,其抗病抗逆性强,栽植成活率高,是营造防风林、水土涵养和防护林的优良树种。此外,成排成林栽植的杨树高大挺拔,秋叶金黄,景观效果上佳。
2.6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相结合的原则速生树种早期绿化效果好,容易成荫,但寿命较短,往往在30年后就衰老,需要及时更新和补充,否则影响绿化景观效果;慢生树种则早期生长慢,城市绿化效果慢。灌南县位于北方地区,冬季较长,植物生长期短,选择速生树种会在短期内形成绿化效果。因此乡村主干道和街道绿化应优先选用速生树种,此外考虑到景观的长期性,应结合慢生树种同时应用。
2.7垂直绿化可适当推广灌南县乡下村民主要以二层小楼为主,基本上是独家独院,私人绿化空间较大。可以选择周围环境整洁的居住区,在大门口墙壁、阳台、窗台、屋顶、棚架等处栽种攀援植物,如爬墙虎、常春藤等,以增加绿化覆盖率,改善居住环境。
3结语
新农村绿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措施。灌南县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乡村绿化美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虽然乡村绿化工作仍存在很多困难,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但只要进行科学的规划,以人为本,合理管护,兼顾经济,注重地方特色,相信未来十年灌南县乡村的绿色形象会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汤锦云单位:江苏省灌南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