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沙塘鳢人工繁育技术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科学养鱼》2017年第10期
沙塘鳢俗称土布鱼,是一种小型底栖肉食性鱼类,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域,也是江、浙、沪地区的传统名贵鱼类。近年来,随着天然水域沙塘鳢资源的不断下降,其市场价格不断上涨,经济效益提高,市场前景看好,开展沙塘鳢的人工繁养殖技术研究和生产已势在必行。为此,我们在2016年进行了沙塘鳢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受精卵孵化率约为66.2%,鱼苗发塘率最高达到60.0%,育出3厘米以上规格的苗种约14万尾。现将其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
(1)亲鱼培育池。亲鱼培育池1口,为东西向的长方形池塘,面积2亩,深1.5米,池内种植适量轮叶黑藻以适应沙塘鳢穴居栖息习性。
(2)亲鱼。亲鱼选自2015年与南美白对虾混养的1冬龄成鱼,雌雄鱼各2000余尾,规格在50~70克/尾。
(3)室内圆形玻璃钢孵化池。室内圆形玻璃钢孵化池20个,规格为直径1.5米、高度50厘米,底部中间出水口直径5厘米,排水管与出水口连接,水位通过排水管控制。
(4)苗种培育池。苗种池呈长方形,共3口,面积分别为2亩、2亩、1亩。水深1.0米。
(5)饵料亲鱼饵料:麦穗鱼、糠虾、青虾等活饵。苗种培育饵料系列:轮虫、渔用复合氨基酸粉、豆浆。
2.方法
(1)亲鱼的雌雄鉴别、雌雄配比雌雄鉴别:雌鱼个体略小于雄鱼;雌鱼具有圆形的泌尿孔和杏仁形的生殖孔,成熟时腹部膨大而柔软,生殖孔微红外翻;雄鱼只有一个泄殖孔。雌雄配比:亲鱼雌雄比以1∶1为宜。
(2)水处理亲鱼培育用水:经40目网布过滤的外河水源。人工孵化用水:孵化用水采用经生石灰消毒后的蓄水池水源,并通过过滤棉、石英砂等层层过滤。苗种培育用水:经40目网布过滤的外河水源。
(3)亲鱼培育。亲鱼培育期间每周换水1/3,保持水质清新。培育池内投放75千克麦穗鱼、糠虾、青虾等活饵供其自然摄食。
(4)集卵。3月下旬水温达到15℃时,就应在亲鱼池边吊挂长30厘米、直径12厘米的PVC空心管,空心管数量宜超过雌鱼尾数。通过微流水刺激促使亲鱼发情,让雌雄鱼在PVC管内自然交配、产卵受精。从4月上旬至5月上旬共收集带有雄鱼保护的受精卵的PVC管800余根。
(5)人工孵化。将黏附有受精卵的PVC管均匀放置在各玻璃钢圆形池,不间断注入适量孵化用水,以起到增氧和刺激胚胎发育的作用。沙塘鳢鱼卵孵化周期很长,在水温15~16℃情况下,受精卵孵化时间约需620小时,在水温25~26℃约需330小时孵化出膜。孵化管理是沙塘鳢人工繁育的重要环节,采取室内孵化的方式可以保证优质的孵化用水,又便于使用抗水霉菌药物,从而提高孵化率。
(6)苗种培育清塘:苗种池放苗前1个月排干池水,修整池塘并曝晒,15天后用40目网布过滤注入新水60厘米,用生石灰100千克/亩带水清塘。天然饵料培育:放苗前一周使用有机肥培植浮游生物,确保苗种下塘时轮虫的密度达到10个/毫升以上,若天气不佳,从周边河沟捞取轮虫进行补充。开口饵料的充足对于苗种成活率有很大的影响。鱼苗放养:分3次从20个玻璃钢圆形池中排出出膜时间相近并已开食的仔鱼,放养到3口苗种池,一般选择晴天上午、有风天气在鱼池上风处放苗。放养密度分别为165、135、75尾/米2。饲料投喂:每天上午和傍晚全塘均匀泼洒一次豆浆和渔用复合氨基酸粉,每次用量为每亩3千克豆浆+100克渔用复合氨基酸粉,主要目的是维持轮虫较高的密度。10天以后加大豆浆和渔用复合氨基酸粉的泼洒量,以促进枝角类和桡足类的繁育。
随着鱼苗不断长大,摄食量递增,发现池塘内适口饵料不足,补充投喂人工捞取的枝角类、桡足类和水蚯蚓。疾病预防和日常管理:针对沙塘鳢苗种培育期间车轮虫病和肠胃炎这两大主要疾病,采用全塘泼洒自行研制的中草药制剂进行预防;每天镜检鱼苗,发现鱼病及时治疗。并做好日夜巡塘工作,观察鱼苗活动情况和水色、水质变化情况,检测饵料生物的密度和组成部分,根据需要加添新水、开启增氧设备、调节培育水质和增减投饵量。定时测量溶氧、pH值、水温和氨氮等理化指标,确保苗种培育期间水质保持良好稳定的状态。
二、结果
1.性腺发育、怀卵量的测定3月初至3月中旬对沙塘鳢亲鱼性腺进行解剖观察,其发育期处在Ⅲ~IV期,3月下旬当水温升至15℃时,其性腺很快发育至Ⅴ期,雌雄鱼的性腺发育节律基本一致。这观察结果跟大多文献资料有较大出入。经解剖测定,50~70克体重的雌性沙塘鳢怀卵量为1200~1400粒。
2.集卵、孵化情况4月上旬至5月上旬共收集带有雄鱼保护的受精卵的PVC管800余根,自然繁殖率约为40%。抽样计数每根PVC管平均附着受精卵850粒,估算总卵量在68万粒左右,经室内孵化获得仔鱼45万尾,孵化率约为66.2%。3.土池培育情况选择出膜时间相近并已开食的仔鱼投放到3口培育池,每池分别为22万、18万、5万尾,放养密度分别为165、135、75尾/米2。经40~50天培育,收获3厘米以上规格的苗种约14.0万尾。
三、分析与讨论
1.亲鱼在池塘强化培育,雌雄自然交配,其繁殖效果明显优于人工催产。使用PVC空心管在亲鱼池中吊挂集卵,然后移至室内处在可控条件下孵化,与池塘自然孵化相比,孵化率提高是显著的;同时在室内便于观察掌握受精卵整个孵化过程,容易收集到出膜时间相近的仔鱼,这方法完全可以应用到规模化生产。
2.沙塘鳢受精卵孵化的最大难题是极易发生水霉病而导致孵化失败,虽然雄鱼有护卵和消除死卵的习性,能够阻止水霉病蔓延,但经仔细观察发现即便是在孵化条件良好的情况下,部分前期还胚胎发育正常的卵粒,后期却被雄鱼剔除掉了,感觉仅依靠雄鱼保护无法较为彻底地防止水霉病的发生。针对此状况,及时采取使用抗水霉菌药物的应对措施,经试验比对被雄鱼剔除的卵粒有明显减少现象,证明了此观点的正确性。
3.从3口苗种池培育结果来看,沙塘鳢仔鱼放养密度不宜过高,否则难以获得理想的成活率。分析其原因,其一沙塘鳢习性底栖,造成池底单位面积苗种数量过高,容易诱发同类相残。其二沙塘鳢喜静伏,只在近距离觅食,饵料生物往往分布不均,摄食情况差异很大,造成淘汰率较高。
4.鉴于以上分析,建议在沙塘鳢苗种培育过程中可采取以下改进措施:①投放合理密度的仔鱼,一般控制在100尾/米2左右。②可以在池塘中下层平铺一至两层网片,充分利用有效水体增加苗种栖息静伏面积,分散单位面积的苗种数量。③使用耕水机不停缓缓搅动水体,带动整塘池水一直处于微旋转状态,使得饵料生物均匀分布以便于苗种摄食。
作者:邬勇杰1;郑春静1;张克鑫2;应维3 单位:1.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2.余姚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3.领科教育上海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