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林下生态养殖的展望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发展优势
1.1优越的气候条件保山典型的立体气候,充足的光、热、水、气,特殊的地形地貌,多样的土壤类型和优越的生态环境,为动植物生长繁育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植被覆盖率高且恢复能力强,有利于植物和虫子的生长繁殖,为畜禽提供丰富的食物,全年平均气温在17℃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非常适宜畜禽的野外活动和采食。
1.2丰富的林业资源全市林地总面积128万hm2,森林覆盖率62%,退耕还林(果)面积4.633万hm2,泡核桃种植面积23.33万hm2,红花油茶1.333万hm2,银杏0.67万hm2,丰富的林地资源为发展生态养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外,还有4万hm2的茶叶,1万hm2的咖啡和柑橘、荔枝、桂圆等经济林果地可以发展林下生态养殖。
1.3实现林畜共生双赢利用林果、林虫、树叶、草等供畜禽采食,畜禽粪便和吃剩余的草渣混合,快速分解利于植物吸收,起到及时补充土壤养分的作用。林地可以营造出空气清新、凉爽舒适的环境,适宜畜禽生长,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药物使用量。同时畜禽可以吃到林下“活食”和新鲜的野草,减少饲料消耗,降低饲养成本,还能生产出生态环保、健康无公害的畜产品,实现“畜-果-粪”的良性循环,有效减少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实现林畜共生,两相得益。
2保山林下生态养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认识不够,投入不足地方政府和畜牧部门对林下养殖、林畜结合,开发林下资源生产优质生态畜产品的认识不够到位,畜牧与林业部门沟通协调不够,科技人员对林下生态养殖的研究不够深入,一直只讲林畜矛盾,没有寻求共生双赢的有效途径,以至多年来引导性的资金投入较少,金融和社会资金投入得不到有效拉动。
2.2畜禽良种化程度不高养殖户对优良品种不够了解,长期按习惯进行选择,良种化程度低,出栏率低,效益不高。
2.3技术欠缺对不同林地下饲养不同畜禽密度如何定,如何饲养才能发挥好的经济效益,如何进行疾病预防,如何饲养、饲养多长时间才能达到优质生态等无直接经验,都有待进一步摸索。
2.4零星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养殖户靠自发饲养,产品量少,知名度低,没有相应的企业或经济组织帮助开拓市场,饲养出来的优质生态畜禽,饲养周期长,养殖成本高,优质不能优价,甚至养出来找不到合适的市场。
2.5基础条件差林下养殖区域绝大部分都是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的地方,致使一些先进养殖技术无法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林下生态养殖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
3发展林下生态养殖的对策
3.1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印发宣传资料开展广泛宣传和进行正面引导,对发展林下养殖的意义、技术、模式及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的宣传,让更多农户了解、认识林下态养殖发展前景。通过计算收入对比、邀请专家开展技术讲座、召开户主会和参观考察等方式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激发群众发展林下生态养殖的热情和积极性。
3.2统筹安排,科学规划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政策引导的原则,把发展林下生态养殖与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结合、与无公害畜产品生产结合、与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结合、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结合,多模式、多角度、深层次挖掘林下养殖的发展潜力。
3.3培植龙头,示范带动培植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或养殖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带动农户发展林下养殖,建设生态养殖基地,开拓生态畜产品市场,开展生态畜产品加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大力推广“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鼓励和帮助企业积极申办无公害、绿色畜产品认证和优质畜产品产地认证,注册商标,打造地方特色品牌,促其上档次、成规模,做大做强保山畜产品“生态”品牌。着力发展一批基础强、潜力大、机制新,规模化、组织化程度高,发展能力强的示范场(户)。加快提升林下生态养殖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种养平衡,实现清洁生产,全面提高全市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3.4强化服务,合力推进组织市、县、乡畜牧科技推广技术服务队,整合技术服务资源,深入实地搞好服务,开展各种养殖培训,为林下养殖从业者送去实用的畜禽养殖技术,做到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指导,针对性解疑答惑,努力提高养殖户的科技素质,培育养殖能手和养殖致富带头人;不断总结林下养殖的经验,如养殖密度、养殖技术、最佳出栏时间、疾病防治等,增加科技含量;加强市场研究,建立完善预警分析平台。通过网络、手机短信等方式市场行业信息,引导养殖户合理调整结构,实时销售,及时补栏,增加收入。
4.5多方筹措,确保投入各级财政应把发展生态养殖,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减少环境污染,减轻环保压力纳入财政预算,随着财政的增长而逐年增加投入,引导其它资金的投入。按照“自愿发展,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以农户自筹为主,银行贷款和政策扶持为辅,加大对林下生态养殖的扶持力度。积极落实用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项优惠贷款、财政扶持、养殖用地等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林下生态养殖生产、加工、流通企业的贷款规模和额度,创新贷款担保机制,切实解决养殖业融资难、用地难的问题。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协调各部门对生态养殖的投入。
作者:杨云艳单位:保山市畜牧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