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现代农业体系有效衔接的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在分析衡水市小农户的特征和现状的基础上,探讨衡水市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效衔接的必要性以及建议。
关键词:小农户-大生产;现代农业体系
党的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衡水是一个农业大市,目前衡水承包农户大多是小户、散户。如何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使他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仅关系到他们生活状况的改善,也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更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质量。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衡水市小农户的现实局限性以及大市场、大生产的特点,提出为建立衡水市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衔接的建议。
1衡水小农户的特征与现状
衡水农村土地仍为分田到户,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众所周知,农牧业生产的特点是生产周期长,过程不可控,监督成本高。如今的农村分为3种类型:第1类:“真农民”,指的是常年住在村子里,年纪在四五十岁之间的人,其中还有一些老人和小孩,他们不便外出,收入来源于种地收入和打零工收入。第2类:“半农民”,指的是常年外出打工的农民,主要是一些年轻人,基本上没种过地,今后也可能不会再种地,收入主要来源于城里的打工收入,有些人只是春节时回村里住几天。第3类是“假农民”,指的是户籍在农村,但家早已安在城里的人,包括一些常年在外务工的人员、一些读过大学在城里工作的人,以及一些在城里经商做生意的人。以上3种类型的人的特点主要表现是文化不高,年龄偏大,女劳动力多。从这些人群的文化程度上看,不识字(文盲)或识字很少的(半文盲)比例较大。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出去打工、做生意比种地挣得多。现阶段大市场、大生产主要有4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不确定性。在生产阶段,生产者对市场需求了解的少,不分析且有从众的心理。二是波动性。市场的变化具有周期性,由于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遵循“波峰-波谷”的周期规律。三是竞争性。任何产品也都具有竞争性,符合优胜劣汰法则。四是垄断性。
2衡水市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效衔接的必要性
基于以上现象,在衡水以发展农业为主的地方如何有效地在小农户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做好2项基础性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二是将农民组织起来。2007年实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组织农民对接大资本、化解市场竞争提供了法律基础。截至2017年7月底,全国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93.3万家,实有入社农户11500万户,占家庭承包经营农户总数46.8%。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特征是“生产在家、服务在社”,基本功能是为成员提供某一环节或多环节的社会化服务,使成员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节约成本或提高价格。因此,组织农民建立专业合作社,究其根本是为社会化服务提供方便。2008年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1]可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3衡水市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效衔接的建议
近年来,衡水农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农民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市场观念、品牌意识、闯市场能力得到提升,由原来的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加快转变。组织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加快向规模经营转变[2]。
3.1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衡水以前的土地农户基本处于小规模、分散经营状态。近年来,衡水坚持把农民和各类新型经营主体高度组织起来,实现了社会化服务基础上的规模化水平,即服务规模化。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最重要、基础性的组织化载体。如衡水市武邑县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为依托,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突出以农民为主体,建立了行政推引、教育培训、示范引领、规范提高、政策促激和服务对接6项机制,因地制宜引导农民组织组建蔬菜、畜牧、林木等专业合作社,为农村经济注入新活力。截止2017年,全县工商注册登记合作社1509家,带动农户3万余户,年增收3600万元。
3.2强化服务指导,大力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抓好典型示范,以点带面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通过建立示范合作社和召开现场会,组织会员、群众到现场参观、进行技术观摩、交流,提高农民群众入会的积极性。现已初步形成了“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合作社+农户”、“公司+公司+合作社”等的运作模式。积极鼓励农民按照自愿、自主原则多主体、多渠道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同时各地政府部门协同农业高校、农业局等成立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农民提供基础性、公益性社会化服务。比如衡水学院成立的三下乡科技小组,每月组织大批老师走进农村宣讲农业科普知识,进行农业技术培训、每月定期开展讲座,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农业知识平台,农民在家用手机就可以和专家交流,并建立产品销售网络。如武邑县为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层次,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推动农业转型升级,该县工商部门、金融机构解决合作社融资需求,并设立党组织,探索建立“产业链”党建服务联盟,提供“适销对路”的党建服务,建立贴近市场、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服务体系。同时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基层干部、科技人员、返乡创业农民等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成员统一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
3.3以土地流转为纽带,培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土壤,聚集农民组织化生产要素近年来,衡水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村土地合理有序流转,加快土地向种养能手、农业大户、农业企业集中,实现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为专业合作社发展创造条件。
3.4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引擎,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着眼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资源优势,通过组建农业生产基地、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等措施,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参考文献:
[1]孔详智.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7(5):20-22.
[2]程国强,罗必良,郭晓明.农业共营制:我国农业经营体系的新突破[J].红旗文稿,2015(9):19-21.
作者:张眉;高小宽;孙文文 单位:衡水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