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村环境污染的防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白色地膜污染不容忽视沧州是河北省四大产棉市之一,棉花是沧州市的传统产业,也是优势产业。棉花的大面积种植必须覆盖地膜,因为地膜具有保温、增湿、保水、保肥、灭草等优点。但农户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多使用低于国家标准(0.008毫米)0.006毫米的超薄膜,甚至还有0.005毫米的地膜。越薄的地膜强度越低,抗拉能力越差,容易老化,更易残留土壤中,破碎后碎块更小难以捡拾,相应产生的地膜残留量就越大,成为白色污染祸首。据了解沧州棉田地膜残留率一般在10%至20%之间,地膜残留于土壤中无法降解而给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危害。长期滞留于耕地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改变土壤团粒结构,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吸水、吸肥能力,使农作物减产。据研究表明,小麦可减产2%)3%,玉米减产10%,棉花减产10%)23%。/白色污染0给农村环境带来的影响将后患无穷。
(二)乡镇企业/三废0排放污染令人担忧改革开放以来,沧州地区的乡镇企业发展迅猛,一些行业生产的产品不仅在国内甚至在世界都享有盛名。比如,东光县的化工、南皮县的五金,沧县崔尔庄、杜生的枣业,孟村的弯头生产、盐山的管道等。这些企业在促进沧州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安置剩余劳动力、为地方财政创收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比如东光县的华戈染料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仅去年上交税金近7000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可以说是东光县的/摇钱树0。但这些企业由于位于农村,往往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却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绝大部分企业没有防治污染设施,使/三废0不经处理便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河流、沟渠、池塘,使空气和水体受到了严重的污染。2013年5月9日环保部公布了专项检查华北地下水污染情况:55家违法企业名单中河北省有6家企业,沧州就有2家,河间瀛洲镇门庄燕中电料厂和韩进宅热镀厂榜上有名,这两家企业产生的废水都是利用渗坑排放,严重污染地下水。工业废水污染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其所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危及到的是村民的生命健康。水源被污染后污染物通过饮水或食物链进入人体,使人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诱发癌症。据东光县小邢村和大邢村的村民介绍,因为村里的饮用水被工业废水污染,这两个村子里孩子们患皮肤病的特别多,很多人患胃肠道疾病。如今有80%的人成天拉肚子,而且胃癌肠癌等癌症患者直线上升。据有心的村民自己统计,这两个村子近几年来已经发现有数十名癌症患者,其中很多已死亡。得癌症最多的还数小张村,因为他们村刚好位于一家化工厂的下风口。是工业废水污染造就了癌症村。其次,工业废水经河流最后汇入大海,使海洋环境受到严重威胁。黄骅港本是有名的渤海梭子蟹、对虾产地,然而,由于多条河流的污水逶迤入海,海水水质受污染严重不能达标,现在为了禁止污水入海,在渤海入海处歧口附近修了大坝。但每年到了7、8月汛期,上游的村庄就会把闸门打开,污水又流到海里了,海里的鱼虾蟹会大量死亡。到那时,养殖户都不敢换水,因为换了被污染的海水,虾蟹就会被毒死,而一天不换水虾蟹也会死,这里的养殖户都因此受到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三)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污染剧增由于目前沧州农村公共环保基础设施几乎为零,农村垃圾既没有固定的存放点,也没有处理场所,村民只能将垃圾露天堆放。日积月累垃圾越堆越多,夏天散发出恶臭气味,为苍蝇、蚊虫提供了滋生繁衍的场所,时刻威胁着村民的身体健康。由于受经济条件和生活习惯的制约,农村没有专门的污水处理设施,村民的生活污水只能随意排放,致使农村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严重。
(四)环境意识淡薄,利己主义思想严重环境意识是人们对自身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和反映,它包括了人对环境的需要、目的、态度和价值观等[2],是调节、引导和控制人们环境行为的内在原因。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从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农民环境意识的高低。目前沧州农村居民的生态环境意识还普遍淡薄,更缺乏有关的环保知识,因此对环境污染的成因及危害没有足够的认识,导致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另外,农村居民利己思想依然严重,更谈不上有社会公德意识,这是导致一些农村环境恶化的又一成因。村民们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和眼前利益,不惜损害他人利益和长远利益。笔者走访了沧县的几个村庄,在这些村庄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养殖户倾倒的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堆积如山臭气熏天,生活污水肆意横流。而走进村民自家院子情况却大不相同,家家户户都打扫的干干净净。唯有街道是公共的无人问津,可以尽情污染。作为农村主要环境污染源的乡镇企业更是唯利是图。为了能降低成本,往往都没有专门的污染物处理设施,更不会对环境治理加以投资,自己的生产成本是减低了,获得了更大的利润空间,而无数百姓却要承受污染之害,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综上可知,沧州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沧州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应当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并应下大力气进行防治。
二、沧州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环境污染对自然界、人类带来的危害已日渐突显,不仅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更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因此,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一片青山绿水,建议地方人民政府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
(一)教育引导农村居民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和环境理念农民是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行为实施者,要加强农村环境污染的防治必先从对农民的教育引导做起。农民环境理念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否合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沧州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有了较大的提高。可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并未改变,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那里,传统、落后的生活习惯已延续千年,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中甚至都没有环境保护的概念。垃圾成堆、污水随意排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从未思考这些行为损害了谁,认为别人能做我就能做。甚至把有人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行为视为多管闲事、逞能,给予冷嘲热讽,或者反对。因此,改善农村的环境污染状况首先要从改变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环境理念抓起。这就要求我们在农村进行大力的宣传教育,从小孩到老人;从学校到街头;从简洁明快的板报、图片展到内容详尽的报刊、图书;从家喻户晓的电视广播再到互联网传播,采用多渠道全方位大众化的形式对农村居民开展环保宣传教育,让他们逐步意识到环境污染给自己带来的严重危害,唤起他们的环境意识,从而改变他们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以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只有从人这个污染主体抓起并坚持常抓不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二)加强农村环保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环保公共基础设施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对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近些年政府对城市环保公共设施投资很大,城市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明显好转。而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却很薄弱,村、镇一级几乎没有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村民自然就会随意堆放垃圾,污水也只能向街道排放,在人们的潜意识中认为农村本该脏乱差。在这种情形下,政府如果再不重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势必进一步拉大城乡差距,加剧农村环境恶化,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我们要治理环境污染必须有相应的物质作保障,在对人们的思想意识进行教育引导的同时,政府需加大对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做好各方面的配套工作。比如在村一级先建起垃圾箱、垃圾站,改变农村生活垃圾无人问津的局面;对于生活污水的处理应当向城市看齐,搞好地下工程建设,让广大农村居民不再为生活污水无处排放而发愁,更不用担心污水对于饮用水的污染;对于农村厕所也应进行整体改造,充分进行化粪处理。通过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努力,必将使沧州农村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三)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建设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只依靠说教已远远不够,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来约束人们的污染行为,环境治理必将
成为痴人说梦。到目前为止,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已有不少,但能够适应农村环保实际需要的却还不多,在农村环保方面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甚至在有些领域还是无法可依的。因此需要我们的立法者应当加快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政策体系建设的脚步,尽快建立和完善符合农村实际特点的环境法律法规,使农村经济活动和环境保护工作有法可依;其次在执法工作中环保部门要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不受人情干预严格执法,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依法处理每一起污染事故,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的监督。环保部门要不定时的进行检查,将每个企业的/三废0排放情况向社会公开,对于排污不合格的企业应当及叫停整改,决不姑息。只有在执法工作中下大力气常抓不懈,才能筑起一道坚实的环保壁垒,让污染企业成为过街老鼠,让百姓不再遭受三废带给他们的痛苦。再次,政府还应积极、广泛的组织普法宣传教育,改变农村居民几乎为法盲的现状,让他们逐步成为知法守法的新型农民,从而自觉自愿保护环境,真正成为环境保护的主人。只有立法、执法、守法三位一体,才能构筑起一张环保法律网,让违法者无处可逃,还农村一片青山绿水。
(四)利用生物高新技术防治/农业立体污染0/农业立体污染0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农药化肥施用、畜禽粪便排放、农田废弃物处置以及耕种措施等造成的面源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所构成的从水体-土壤-生物-大气的污染[3]。具有点多面广成因复杂等特点,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农业立体污染的防治只依靠单一的手段已不能解决问题,必须采取水体-土壤-生物-大气一体化的综合防治措施,才能全面有效的解决问题。近些年我国在逐步研究应用生物技术来治理农业环境污染,实践证明效果良好,而且在治理过程中具有安全、无二次污染等优势。最主要的是生物高新技术可以对农业立体污染进行综合治理,比如,可以对受污染的农田进行修复;对受污染的水源进行净化;对不可降解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0进行治理;分解残留的化学农药以免对人和禽畜造成危害;还可以对农林废弃物、禽畜和水产养殖造成的污染加以治理。这项技术可达到全方位多层次的治理效果,是防治农业污染的最直接、最有效、最理想的手段,值得我们大力研究并推广应用。总之,解决沧州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迫在眉睫,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需要沧州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我们的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沧州农村的村容村貌才能有较大的改善,才能为沧州农村居民提供一个碧水蓝天的良好的人居环境,从而推进城镇化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作者:刘秀宏樊丽郭志红单位:沧州师范学院法政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