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等离子体科学在环境的运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报告内容
本次研讨会共有32个报告,分别从等离子体生物效应等4个专题展开了最前沿的报道和交流。
1.1等离子体生物效应专题
本专题共有2个主题报告。日本丰桥科学技术大学的水野彰(AkiraMizuno)教授首先发表了题为“InactivationofBio-particlesbythePlasmaExposure”的报告,概述了该领域此前的研究成果,简述了等离子体对生物的致死效应,并详细介绍了自己课题组在利用介质阻挡放电消毒灭菌、基因毒性的酵母菌报告评价系统、噬菌体破坏和利用等离子体炬进行基因传染等方面最新研究进展。来自大连海事大学的白敏冬教授发表了题为“KillingOceanicHarmfulOrganismsUsingOHRadicalsBasedonStrongElectric-fieldDischargePlasma”的主题报告,介绍了利用强放电产生的OH自由基杀灭船舱压载水中有害微生物的系统装置、工程应用,该装置取得了非常好的杀灭效果。来自浙江大学和日本丰桥科学技术大学的学者们分别发表了“由低温等离子体导致的基因破坏的单分子测量”、“水体表面大气压脉冲放电杀灭水中细菌和生物气溶胶电收集”等方面的研究报告。由低温等离子体造成生物效应和利用低温等离子体进行消毒灭菌和生物污染控制一直是低温等离子体应用领域的热点,这一议题受到了与会代表们的热烈讨论。
1.2等离子体气体净化工艺专题
本专题共有3个主题报告。来自荷兰埃因霍温科学技术大学(TU/e)的E.J.M.vanHeesch教授发表了以“FromPulsedPowertoChemicalProcessIntensification”为主题的报告,介绍了脉冲电源与化工过程相匹配的相关背景,以及其中反应器阻抗、化学反应、等离子体能量密度和自身时空分布等重要影响因素,发表了他所在课题组的相关理论与实验研究成果,展示了在气体净化方面的实际工程应用。来自沙特阿拉伯阿普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MinSukCha博士发表了题为“RecentDevelopmentinPlasmaAssistedCombustion”的报告,综述了近年来在等离子体助燃领域的最新进展以及其所在学校在这方面的工作。来自日本OsakaPrefectureUniversity的OkuboMasaaki教授发表了题为“DevelopmentofSuper-cleanDieselEngineandCombustorUsingNon-thermalPlasmaHybridAftertreatment”的主题报告,介绍了其研究的用于轮船的超净柴油机和燃烧炉系统,结合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做到更高的燃烧效率,更低的颗粒物和氮氧化物排放。随后,来自国内的学者分别就“甲烷与二氧化碳的低温等离子体转化”、“介质阻挡放电氧化柴油机尾气黑烟”、“低温等离子体预处理重油废水”“、低温等离子体对壳聚糖表面处理”和“介质阻挡放电氧化元素汞”等方面分别发表了报告,在场的专家学者就此专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
1.3等离子体催化专题
来自英国利物浦大学的屠昕博士发表了题为“Plasma-catalysisforGreenhouseGasConversionintoFuelsandValue-addedChemicals”的主题报告,论述了用于将甲烷、二氧化碳转化为合成气和其他更高价值产品的催化剂研究,介绍了介质阻挡反应器以及相关研究进展。来自中国、日本、比利时的学者就这一专题发表了“低温等离子体降解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与催化结合的放电和反应器研究”等方面的报告。等离子体催化是等离子体科学技术环境应用方面重要的研究方向,其中还有很多问题尚未探究清楚,与会代表们就相关报告展开了讨论。
1.4等离子体高级氧化专题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BruceR.Locke教授发表了题为“FormationofHydrogenPeroxideUsingWaterSprayPlasmaReactors”的报告,介绍了用于产生双氧水的喷雾等离子体反应器,以及该条件下双氧水形成机理和测试方法,比较了不同结构反应器对双氧水产率的影响,阐述了该方法的应用前景。来自中国、日本的学者分别发表了“反应器模拟”、“气液两相介质阻挡放电”“、芬顿试剂促进等离子体消毒与降解效果”“、等离子体光催化”、“等离子体氮氧化物存储与还原”、“水中放电等离子体震源”等方面的报告。等离子体高级氧化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该方面的研究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2会议成果及感想
本次大会比较系统和全面地展示了近年来全球低温等离子体研究者在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在环境方面的应用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对今后利用等离子体技术进行环境保护相关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参考和技术借鉴。本次大会加强了各国等离子体研究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提升我国低温等离子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水平、人才培养以及促进国际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与美国、日本等国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我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研究的队伍分布广泛,很多高校都有低温等离子体方面的研究,但彼此之间需要加强合作交流,同时也需要加强国际之间的交流合作。同时,我国的低温等离子体科学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与相关产业结合较少,因此需要积极推进科学技术到实际应用的转化力度,争取更多的工业应用。此次研讨会很多的报告者是各高校的学生,他们精彩的报告也受到了在场专家的肯定与表扬。给年轻学生及学者提供更多的交流展示平台,注重新生科研力量的培养,将会给该领域的科学研究带来新的后继力量,也将促进该领域的发展。
作者:闫克平严辉黄逸凡刘振单位: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