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分析范文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分析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6年第10期

摘要:广袤农村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污染的问题自然要得到重视。本文从当前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出发,对农村环境污染难以治理的原因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最后就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治理

近年来,农村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农村的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都给农村的生活和生产环境造成了沉重的压力。此外,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还往往与人口、经济发展等问题叠加在一起,使得环境矛盾冲突愈加明显,“三农”问题和其他问题也就更加复杂。

一、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

1、工业污染严重

乡镇企业往往是以塑料、纺织、金属以及非金属矿物制品等重污染企业为主。由此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会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难以想象的破坏。据调查,我国乡镇企业污染物排放量占整个工业污染排放量的比重己由世纪年代的增加到,目前,一些乡镇企业的废水、固废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接近或超过全国工业企业的以上。

2、农业污染加剧

化肥、农药的施用可以提高土地产出水平,但过量使用或使用不当,则会对人类生活和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甚或严重破坏。与此同时,随着农用地膜应用于我国大棚农业的发展,其使用量日益增加,农用地膜得不到及时的回收处理,是造成农村环境“白色污染”的重要原因。此外,秸秆焚烧是农村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我国农作物种植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植物秸秆,而除了少部分被回收,大量的作物秸秆都是被焚烧处理。

3、生活垃圾难以有效处置

据有关部门调查,每年产生的约为1.2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有约51%的农民家庭是将生活垃圾直接倒入沟渠,有18%的人直接倒入农田,只有很少的人是将垃圾掩埋或烧掉。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垃圾的构成成分也日益复杂,由以前容易自然腐烂的菜叶、果皮等发展到塑料袋、废旧电池、农药瓶、灯管灯泡以及砖瓦渣土等的混合体,数量不断增加。再加上农村垃圾处理率低,根本无法自然降解,因此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负担。

4、城市污染向农村的转移

城市生态环保意识的增强,使得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正以污染产业和污染物质两种途径向城郊或农村转移。一些原先扎根城市的高污染企业被清除出场后,立即借助农村乡镇招商引资的机会,转移阵地迁往农村,让污染冠冕堂皇的“上山下乡”。最终,农村环境要承担来自城市污染和农村污染的双重压力,使原本脆弱的农村生态环境雪上加霜。

二、农村环境污染难以治理的原因分析

1、认识上的不足

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农民生态保护知识的普及教育,导致农民环境意识差。这也决定了他们在无意识状态下,整体性破坏环境的劣根性,也直接影响了对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进度。而事实上,“农民是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是防治农村环境污染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3]此外,乡镇企业通常把企业的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唯利是图,缺乏正确的环境观念甚至环保意识缺失。

2、制度安排上不合理

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实行工农产品“剪刀差”价格机制、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以及国民收入再分配政策,优先发展工业和城市建设。结果使农村社会、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停滞不前,城乡差别越来越大。因此导致不少地方乡镇领导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正确认识农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没有被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有时甚至为了招商引资不惜以牺牲农村生态环境为待机。

3、法律制定上的偏差

在环境治理问题上,农村与城市被放在同一框架体系下进行立法设计。然而,国家在环境污染治理的现实制度选择中受城乡二元化制度的影响,优先将立法资源、资金投入和机构设置等向城市倾斜,即在法律规定上把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排在了国家整体环境序列的末端。我国目前现行的环境法律法规,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针对农村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考虑不够。

4、资金及技术的不足

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地区很难申请到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和环境能力建设的扶持资金,绝大多数的环境污染防治资金都投入到了城市和工业之中。因此,许多农村都存在着对资源擅自开发和盲目利用的情况。相应的,到2010年,我国农村领域出台的技术政策只有《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而各领域指导更为详细、实用性更强的技术指南并未正式出台。

三、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对策

1、破除“城乡二元社会结构”

我国的城乡二元化差异的社会结构,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深层次原因。长期以来,我国的农村和城市发展极不平衡,城乡差距过大,经济社会领域广泛存在着二元化的结构。这种城乡分治战略的二元的社会结构的根本就在于城市和农村之间在政策和地位上的不平等和不公平。这一“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社会问题反映在环境问题上,就是农村环境污染的日益恶化。

2、树立法治意识

当前,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是解决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关键。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法律体系主要是以《宪法》为体,以《环境保护法》、《污染防治法》和《自然资源保护法》为基础,以刑法、民法等法律中有关环境污染治理的规定及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制订的法律规章为辅助。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现行的环境污染治理法律体系比较分散,严重影响了我国环境行政执法的规范与环境污染治理的效果。

3、明确社会责任

从企业自身角度来说,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肩负起保护环境的义务,有助于推进企业的创新与发展,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也可以规避来自环保部门排查的压力,安心生产,并保持双方之间的良好关系,赢得市场优势和主管部门的信赖,更好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同时也可以改善自身形象,整合公司己有资源,提高技术创新,实现企业绿色发展。而治理和改善农村环境,不仅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在相当大程度上依赖于农村居民对环境保护认知的程度。只有身处其中的居民对自身环境予以重视并采取相关行动,农村环境才能得到根本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张笑归,刘树庆.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9(4):101.

[2]曾鸣等.中国农村环境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77.

[3]席北斗,魏自民.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M].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08:78.

作者:刘孙恒 单位:西南石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