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抚红软籽山楂幼树丰产栽培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栽植方式及密度、管理
抚红软籽山楂栽植方式及密度直接关系到光能利用、土地利用、机械化管理等。
1.1平地等距栽植亩栽55株,株行距3m×4m,采用自然开心形或小冠疏层形。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行距间加1株,株行距变动为2m×3m,临时植株采用无形型,树形简易,修剪方便。每亩株数达到111株,栽后3年普遍坐果。5~7年生株产可达15~20kg。永久植株行距3m×4m,株产可达20~25kg,亩产可达1100~1375kg。
1.2山地果园栽植密度与管理山地果园栽植密度,要因地势来确定。软籽山楂栽植密度主要采用3m×4m或3m×5m,行距最大不超过5m,每亩地栽植55株或44株,也可在株距间加1株,使每666.7㎡株数达到111株和88株,结果后陆续将临时株伐掉。
1.3栽植时期栽植时期与气候有关,软籽山楂为落叶果树,在N40°以北,由于冬季气温较低,大部分地区风速较大,秋栽易受冻或抽条,一般以春栽为宜,春栽多在土壤解冻、苗木萌芽前进行。
1.4栽植方法及管理春季栽植的果园,要在上一年秋季整地。如加密栽植可以先开沟,规格为60~80cm宽,60~80cm深。如挖坑栽植,坑的直径80cm,深60~80cm。挖坑或开沟不要打乱土层,表土、心土分别放在一边,回填时先将表土放入底部,挖好坑后每株施入有机肥(土粪,马、牛、羊、鸡粪等)必须是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每穴施入15~25kg,同时拌进50~100g磷酸二铵,用表土按3∶1比例混匀后,回填树坑。
1.5定植与定干栽植前用黄泥浆拌进生根粉浸泡苗木,即防止失水又能促进根系生长。栽后按培养树形定干,高度60~70cm,定干带选留3~5个饱满芽,定植时最顶端芽朝西南方向,防止树冠偏移。
1.6生长季除杂草早春生长季在杂草萌动至种子成熟前及时除草,除草要结合全园清耕或树盘清耕同时进行。生长季除草3~4次,保持全园无杂草,有效利用土壤营养成份,供给树体发育。
1.7越冬防护抚红软籽山楂抗寒性强,但在越冬前主干需要涂白处理,涂白剂加进杀虫剂,可以起到防止日烧和消灭在树干中的越冬害虫卵,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
2肥水及花果管理
抚红软籽山楂树势强健,生长季比较喜肥水,早秋8月下旬~9月上旬,每666.7m2施入有机肥3000kg,同时拌入果树专用肥50~60kg。6月下旬~7月中旬果实膨大期施入尿素或硫酸钾50kg。为提高光全效能生长季,5月下旬~7月下旬,每间隔15d喷布1次0.3%磷酸二氢钾,以促进树体营养积累,果实增大等效能。花前、花后、施肥后、果实膨大期土壤较干燥时及时灌水。抚红软籽山楂花期为5月20日~30日,每花序坐果4~12枚,无需疏果,避免花期使用任何农药,以利提高坐果率。
3修剪技术
抚红软籽山楂修剪分为休眠期和生长季两个时期修剪,即冬剪和夏剪。不同时期修剪方法不同,修剪反应各有所不同。
3.1夏季修剪夏季修剪是当前软籽山楂获得早期丰产必不可少的一项栽培技术,实施夏剪为主,冬剪为辅是丰产措施之一。
3.1.1摘心。幼树生长旺盛时期的5月下旬~6月上旬进行一次摘心。此时,花期可见徒长枝、营养枝生长状况,及时对过旺,占有空间较大,内膛多余的长枝进行摘心,促发当年生长更多的侧枝,以利当年形成花芽,提高来年产量。
3.1.2疏枝。幼树生长过旺,常出现重叠枝,交叉枝,多余枝生长季5月下旬开始及时疏除无效枝,促进增加树体,光合效能积累,促进第二年提升产量。
3.1.3抹芽。抚红软籽山楂枝条萌芽率高达66.8%,成枝力37.7%,生长季要及时进行早期抹芽,时间在5月中旬以后进行抹芽,视枝条着生花芽情况,主要抹除内膛萌发的枝条,以利改善光照条件,有利树体营养积累。
3.1.4拉枝。软籽山楂树势较强健,易萌发直立枝,生长季注意对外围直立枝及时拉枝,将直立枝利用拉绳拉成45°~55°斜生枝,有利于当年形成花芽,而且对培养疏层形树冠是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
3.2冬季修剪抚红软籽山楂在夏季修剪基础上,冬季修剪主要是补充修剪。即对于影响光照,不利通风透光的枝条采取疏除、短剪方式去除多余枝。冬剪时对于病虫危害的枝要以疏除为主,对于徒长枝、生长过旺的枝以短截为主。软籽山楂以顶花芽结果为主,中庸枝一般不短截。
4病虫害防治
抚红软籽山楂栽培园病虫害发生较轻,虫害主要是食心虫(梨大、桃小),病害主要是白粉病、褐斑病。一般情况下栽培园湿度大,修剪不利,通风不畅易感染真菌性病害。主要防治方法是:5月末至6月初全树喷布一次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每间隔15~20天喷布一次,以利防治白粉病和叶斑病。虫害易发生在花前、花后,花前5月10日~15日喷布一次氯氟氰菊脂800~1000倍液或喷布溴氰菊脂800倍液1次。花后6月15日~20日重复喷布一次,可有效防治食心虫。
作者:王力平郭蕾张杰崔国斌单位:抚顺市农业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