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电镀废水的处理工艺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湖北农业科学杂志》2014年第十一期
1材料与方法
1.1方法
1.1.1静态吸附将一定量的废水用氢氧化钠溶液分别调至不同的pH并置于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树脂,静态吸附24h后取样测定溶液中Cu2+的浓度。利用公式(1)、(2)计算不同pH值下的Cu2+吸附容量Q和吸附率E。
1.1.2静态解吸将已经吸附饱和的树脂用去离子水洗净后,分别加入一定量的盐酸溶液和硫酸溶液,解吸24h后取样测定解吸液中Cu2+浓度。并利用公式(3)计算解吸率,确定最佳解吸剂。
1.1.3动态试验单独试验:准确量取60mL树脂湿法装入离子交换柱,将废水调至所需pH,控制不同的流速进行单柱试验。根据《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要求,设定0.5mg/L作为穿透点,确定最佳流速。双柱试验:分别量取30mL树脂装入柱1和柱2中,在单柱试验确定的最佳流速下进行串并联试验。串并联试验与单柱试验使用树脂总量相同,单位时间处理水量相同。Cu2+浓度采用原子火焰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1.1.4动态解吸将已经吸附饱和的树脂柱用去离子水洗净,将解吸剂以一定流速流经离子交换柱,测定解吸液浓度。浓度较低的解吸液作为套用液在后续解吸中使用,并测定解吸液浓度的变化。
1.2试验流程
试验利用重力原理,废水从高位水箱流入离子交换柱,通过流量计控制试验流速。单柱和并联运行出水达到穿透浓度即停止试验。串联运行柱1吸附饱和后进行再生,废水经由柱2处理,再生后的柱1可串联于柱2后继续进行吸附,直至柱2吸附饱和(图1)。树脂吸附饱和后用去离子水洗净后通入解吸剂进行解吸。
2结果与分析
2.1吸附试验结果
2.1.1静态试验取2mL树脂,放入盛有80mL含铜电镀废水的锥形瓶中,用氢氧化钠溶液将废水pH分别调至2、3、4、5,在Cu2+浓度为600mg/L,吸附时间24h的条件下,考察不同pH对Cu2+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见图2。由图2可知,随着pH的升高Cu2+的去除率先增大后减小,在pH=4时去除率最高可达97.9%。可见,过高或过低的pH都不利于树脂对Cu2+的吸附。这是由于树脂对Cu2+去除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树脂表面结构[6~8]。在pH较低时,溶液中的H+含量较高,占据了树脂表面的活性位置,使树脂本身的活性基团只有部分电离,降低了树脂的活性,因此Cu2+去除率相对较低。随着pH的升高Cu2+去除率逐渐增加,但当pH>4时树脂对Cu2+的亲和力逐渐降低,去除率开始呈下降趋势。同时考虑到pH的增大会导致Cu2+发生水解反应,因此后续试验将pH设定为4。
2.1.2单柱试验用量筒量取60mL树脂,湿法装柱。将pH为4,初始Cu2+浓度为600mg/L的废水,分别以8、10、12、14BV/h的流速重力自流通过树脂柱,并每隔一定时间取样测定Cu2+浓度。图3为流速与吸附容量和穿透时间之间的关系曲线图。由图3可以看出,树脂的穿透时间随着流速的增大而逐渐缩短。由公式(1)可以算出,流速为8、10、12、14BV/h时的吸附容量分别为34.6、33.0、29.1、28.1g/L。可见流速越小穿透时间越长,吸附量越大。这是由于流速较小时,废水可以和树脂在离子交换柱内充分接触,从而吸附容量大;流速逐渐增大时,废水在离子交换柱内停留时间变短,树脂还来不及全部吸附废水就已经流出,从而吸附容量有所减少。虽然流速增大后吸附容量逐渐减少,但穿透所用时间也大大缩短。因此,试验选用10BV/h流速为宜,穿透时间较短,且吸附容量在30g/L以上。
2.1.3并联试验用量筒分别量取30mL树脂,湿法装入柱1和柱2。根据“2.1.2”试验得出流速为10BV/h时吸附效果较好,并联试验单位时间处理水量与单柱相同,因此亦采用10BV/h的流速。试验条件:pH=4,v=10BV/h,C(Cu2+)=600mg/L,废水通过重力作用自流通过树脂柱,并每隔一定时间取样测定Cu2+浓度。图4为并联运行时穿透曲线图。由图4可以看出,吸附时间200min内出水中未检出铜离子,200min后树脂吸附量减小,出水浓度逐渐增大至穿透,穿透时间为319min,柱1和柱2共处理水量3190mL。将两柱并联时,每柱中的树脂层高度相对于单柱时减少了1/2,传质层高度较短。因此单位时间处理水量相同时,穿透时间较短,同时处理水量也随之减少。
2.1.4串联试验用量筒分别量取30mL树脂,湿法装入柱1和柱2。通过“2.1.2”试验得出流速为10BV/h时吸附效果较好,因此串联试验亦采用10BV/h的流速,单位时间处理水量与单柱相同。试验条件:pH=4,v=10BV/h,C(Cu2+)=600mg/L,废水通过重力作用自流通过树脂柱,并每隔一定时间取样测定Cu2+浓度。图5为串联联运行时穿透曲线图。由图5可以看出,串联运行时柱1吸附125min时开始穿透,219min吸附饱和;柱2吸附280min时开始穿透,375min吸附饱和。当柱1吸附饱和后,柱2的出水中并未检出铜离子,出水达标。此时可将柱1 先进行再生,再生后将柱1串联于柱2后继续吸附,这样既保证了出水的达标,又提高了树脂的利用率,两柱树脂均可以完全利用吸附饱和。一个周期可处理水量3750mL,比单柱运行时处理量提高了18%。
2.1.5不同运行方式对比由表1可知,树脂量相同、单位时间处理水量相同时,串联运行吸附量大,比单柱运行效率提高了18%。这是由于单柱和并联运行时树脂的利用率较低,出水中Cu2+浓度达到0.5mg/L时就需要停止运行,进行再生,此时离子交换柱下端的树脂还未完全吸附饱和。而串联时树脂的传质区的长度增加了,使树脂的利用率也随之提高,同时柱1吸附饱和后可迅速再生,串联于柱2后继续吸附,因此树脂的利用率较高,吸附量也较大[9]。
2.2解吸试验结果
2.2.1解吸剂的影响将已经吸附饱和树脂用去离子水洗净后,分别取2mL放入不同锥形瓶内,瓶1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HCl溶液20mL,瓶2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H2SO4溶液20mL,静态放置24h后,取样测定解吸液中Cu2+的浓度。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质量分数相同的盐酸和硫酸作为解吸剂时,硫酸的解析率高于盐酸14.2个百分点,因此试验选用10%的硫酸作为解吸剂。
2.2.2解吸剂浓度的影响将已经吸附饱和树脂用去离子水洗净后各取2mL置于三个锥形瓶内,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3%、5%、10%H2SO4溶液各20mL,静态放置24h后,取样测定解吸液中Cu2+的浓度。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树脂的解吸率随着硫酸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可见较高浓度的硫酸有利于树脂中的铜离子解吸,但硫酸度过大时容易造成树脂床层收缩,影响树脂的再生性能[10]。同时,高浓度的硫酸也加大了处理成本。试验中5%的硫酸解吸率已达92.1%,因此,考虑到成本问题,选择5%的硫酸作为解吸剂较适宜。
2.2.3动态解吸将质量分数为5%的硫酸溶液通入已经吸附饱和的串联柱1树脂中,调节流速为3BV/h进行试验,解吸液浓度变化如表4所示。由表4可以得出,用硫酸进行再生可以将树脂中的Cu2+洗脱出来,再生液中铜离子大量富集,每升溶液中浓度高达1万多毫克。再生液经过电沉积处理可以回收铜,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在洗脱试验的后端,Cu2+浓度往往较低,低浓度的再生液电解时回收率较低。因此可以将后端较低浓度的再生液作为套用液,在柱2吸附饱和再生时将套用液代替硫酸进行再生。将解吸液1后端的解吸液与质量分数为5%的硫酸混合后通入已经吸附饱和的串联柱2树脂中,调节流速为3BV/h进行试验。解吸液浓度变化如表5所示。图6为解吸液1和解吸液2的浓度对比图。由图6可以明显看出,用套用液作为解吸剂时,解吸液中Cu2+浓度明显有所提高。
3结论
1)采用单柱、双柱并联及串联进行吸附试验,在pH=4,流速为10BV/h的条件下,单柱吸附容量33.0g/L,并联吸附容量31.9g/L,串联吸附容量37.5g/L。串联运行时的吸附容量明显高于单柱和并联。两柱串联增加了树脂传质层高度,既保证了出水的达标率,又提高了树脂的利用率。2)选用质量分数相同的盐酸和硫酸作为解吸剂,硫酸解吸效果优于盐酸。在流速为3BV/h的条件下,5%的硫酸解吸率可达92%。3)解吸试验后端解吸液中铜离子浓度较低,因此可以将较低浓度的解吸液作为套用液,在下一次与硫酸混合解吸,既减少了酸的使用量,又解决解吸液铜浓度偏低及后续回收成本高的问题。
作者:张惠灵杨瑾卢雪丽单位: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