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猪流行性腹泻流行特点及其防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猪流行性腹泻在我国从1976年开始就有报道,在1980年就分离到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epidemicdiarrheaVirus,PEDV),之后其他地区也陆续报道该病。直到2010年,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猪场开始大规模暴发PED(Porcineepidemicdi-arrhea),新生仔猪死亡率高达90%,给猪场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猪场病毒性腹泻发病情况越来越复杂,时不时的出现混合感染,所有猪流行性腹泻目前很受广大猪场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的重视。
关键词:猪流行性腹泻;流行病学;预防;治疗
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猪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该病主要导致猪只呕吐、拉稀,最终因脱水而死亡,是目前引起猪只病毒性腹泻的传染性疾病之一。该病的发病率存在着日龄差异性,母猪发病率在15%以上,而仔猪、保育猪、育成猪均可高达100%,尤其是哺乳仔猪的发病率最高。
1病原学
猪流行腹泻病毒(PEDV),属于冠状病毒属中的冠状病毒科。至今还未发现本病毒的其他血清型。本病毒对乙醚、氯仿敏感。PEDV粒子呈现多性性,近于圆形,外有囊膜包裹。对患病仔猪进行灌肠,将所得的液体进一步浓缩和纯化,提取出的病毒均不能使家兔、小鼠、猪等动物的红细胞凝集。
2流行病学
2.1传染源
发病猪和带毒猪是PEDV的主要传染源,这种病毒主要存活在病猪肠绒毛上皮及肠系膜淋巴结里面。被PEDV污染的物质,如污染的环境、运输车辆、饲养员的衣服和鞋、料槽、水槽等也可作为该病的传染源。此外,有些屠宰场由于制度不严格,造成检疫不达标准的猪肉产品上市,尤其是在清洗猪大肠、小肠等肠类肉制品过程中,使污水带PEDV,处理不规范就会流入附近的水源,使周围的养猪场发病。
2.2传播途径
PEDV的传播主要通过水平传播,如直接接触、间接接触、饲喂被PEDV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等。该病主要是由健康猪食入带毒粪便、饲料、饮水等,将PEDV带入肠道而被感染,其次还可经口、鼻等呼吸道传播。
2.3易感动物
该病的发生不存在品种差异性,与猪只的日龄密切相关,特别是7日龄以内的幼猪,死亡率可达100%,成年母猪的发病率也较高,在15%~90%之间,严重地影响了生产效益。2.4流行特点该病的发病特点是:日龄愈小,病情愈严峻,成年猪病情则较轻。新生仔猪在2~4d内易发生腹泻,导致拉稀,最终因脱水而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可高达100%。断奶仔猪和育肥猪患病后会出现沉郁、厌食、呕吐等症状,一般经治疗3~5d病情会减轻。成年母猪的发病率在15%~90%之间,若继发感染其他疾病,则患病母猪死亡率很高。该病在冬末春初多发,而有些养猪场不断采取规模化饲养方式,导致夏季也有该病的发生。
3发病机理
PEDV主要经口鼻感染,到达小肠后,在小肠内增殖,随着病情的加重,小肠绒毛会逐渐萎缩,功能降低,营养物质的程度吸收显著降低,蛋白质、脂肪、糖不能彻底被分解,在肠内腐败发酵,从而使肠末梢感受器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肠蠕动加快增强,进而引起腹泻。腹泻引发肠内排出大量碱性的物质,导致病猪酸中毒、自体中毒、脱水以及贫血,最终致使病猪因败血性休克而衰竭死亡。
4病理变化
病猪因腹泻而脱水,眼观病猪瘦弱,皮肤粗糙干燥,胃内可见黄白色的乳凝块;肛门、会阴周围及后肢沾满黄色的稀粪;解剖可见小肠扩张膨满,肠壁变薄,内容物呈黄色水样;还可见小肠黏膜出血,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胃呈现空状或者充满胆汁样的黄色液体。其他实质性器官则无明显变化。
5治疗病猪
一般表现为呕吐腹泻,我们可以采取对症治疗,病猪静脉滴注适量的氯化钠溶液,起到补液作用,静脉滴注加有适量诺氟沙星注射液的5%葡萄糖溶液,起到防止肠道继发感染,从而降低死亡率。新生仔猪可逐日口服适量高免血清,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6预防接种
疫苗是预防PED发生的重要方法。针对该病,我们研制了灭活苗、弱毒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等。接种疫苗的最佳时机是在每年的8~9月份采取集中免疫,效果最佳。在预防PEDV工作中,提高猪舍饲养管理质量也相当重要。在开展养猪的日常工作中,遵循勤通风,勤消毒,保温等原则,加大力度做好猪舍卫生工作,用2%的氢氧化钠或4%无水碳酸钠经常消毒。由于PED大多在寒冷季节发病,病猪抵抗力减退,很容易继发其他疾病,加剧病情,所以在冬季要特别注意维持猪舍恒温,以提高猪群的抵抗能力。更重要的是,猪场要实施定期检查制度,尤其是猪群发生腹泻等症状时,要格外观察与其他引起腹泻病种的区别,做出准确的鉴别诊断,并做好隔离工作。
作者;韩秋月;霍亚飞 单位:河北省吴桥县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