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对策范文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对策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对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对策

摘要:指出了农业规模经营政策经过了长时期的历史变革,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旨在实现劳动力、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以贵州省盘县为例,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及定性分析法,针对当地的特色产业和龙头产业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方式展开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及完善规模组织形式的基础上,才能够大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关键词: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化;规模组织;可持续发展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村普遍实行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形式,虽然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生产发展的积极性,提高了粮食产量,但是在现代化和市场化的冲击下,农业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土地作为农民生存的根本生产要素,发展规模经营是大势所趋,但是在农业规模经营的过程中有一个误区,认为规模经营的规模越大越好,因此有些地区只注重土地合并、单一强调土地规模经营,这也致使一些地区土地利用不经济、抛荒土地等问题出现。在土地规模经营中,要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发挥规模经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需要坚持“适度”这一动态原则。从规模经济理论角度分析认为规模经营能够降低产品平均成本[1],而规模经济需要因地制宜,引导农民争取农业的外部规模经济[2],通过经济效率理论,发现完全竞争市场才能够有效保证经济效率[3];而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方向则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4]。研究结合了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及定性分析法,通过大量的资料对农业适度规模进行分析与探讨。

2国内外研究综述

2.1国外农业规模经营研究综述

2.1.1农场的建立与发展在欧美国家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大多体现为企业性或商业性大中型家庭农场占优势的规模经营,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中典型的土地私有制国家,它的农业生产发展由小规模分散粗放型家庭经营到家庭适度规模经营阶段,最后发展到现代化的专业化综合性的家庭大规模经营[5];而在东欧国家则是集体农场的土地由农民拥有土地的使用权,国营农场与集体农场的职工享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用于生产家庭所需农副产品[6]。农场模式下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较为适用于人少地多的整体规模经营。

2.1.2农地经营制度的改革在亚洲和西欧国家,“小农”经营占主要地位,而这种经营模式会使得农业劳动的生产效率较低,进而导致土地占有关系不平等现象的存在,因此土地集中的政策制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2.1.3农业规模经营的弊端对于农业规模经营同样存在相应弊端,舒尔茨认为只有农场管理者是必备的农业生产投入要素,其他的要素实际上是可剥离开的;格里芬认为农作物边际产出量是不断下降的[7],因此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看,边际报酬递减的现象是存在的,从而会影响到规模报酬。

2.2国内农业规模经营研究综述

2.2.1家庭农场模式的规模经营我国的家庭农场的农业经营模式,是由改革开放后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度的实行开始,直至1986年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鼓励耕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的种植专业户”[8];但是这种家庭模式的经营所存在的土地细碎化问题导致农业的兼业化、粗放化经营现象日趋明显,虽然家庭农场本身较好管理,但是对于耕地的利用仍然存在浪费的现象。

2.2.2农业产业化形式的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化主要是龙头产业的形成所带动的产业发展壮大,但是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阶段仍然会存在品牌单一、科技含量低等问题[9]。

2.2.3合作服务式的规模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存在组织化程度低,抵御风险能力弱的问题,且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只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结构松散,不能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农业流通服务组织与农民联系不够紧密,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力不强[9]。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场和农地规模经营制度变革,以及对于农业规模经营持反面态度的学者研究,但没有突出适度规模经营的概念;国内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研究中主要以农场、农业产业化及合作组织形式的规模经营为主,同时也有很多研究侧重于土地流转的视角以及经济数据分析的视角,本文选择盘县作为调查研究点,针对不同经营模式探讨,对于其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进行探讨具有创新意义。

3调查研究点基本情况简介

自“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盘县作为贵州省六盘水市的一个县,同时实施“3155工程”,以达到生态与农业产业同时发展的良好局面,而权衡生态与农业产业的平衡发展一直是热点问题,盘县作为喀斯特山区该如何结合自身的自然、经济等条件来达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可持续,则是本文选择盘县作为调查研究点的主要原因。3.1自然资源条件盘县土地总面积为608.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09.86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34.52%;石漠化面积60.58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9.96%;全县水土流失面积357.71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58.8%。3.2经济发展水平2015年,盘县城镇人口达53万人,城镇化率从34.5%提升至45%,地区生产总值达474.24亿元,年均增长16.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47.51亿元,年均增长19.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6.99亿元,年均增长17.36%;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2183元、7686元,比2014年分别增长10.2%、10.9%。由于全县耕地面积贫乏,且石漠化及喀斯特山区地形导致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农业的发展对于该地来说极其困难,因此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是十分重要的,发展盘县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水平,是盘县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3.3农业基本情况全县2015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73.7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14年增长6.87%,其中:农业产值37.38亿元,比2014年增长8.98%;林业产值6.36亿元,比2014年增长9.96%;牧业产值27.67亿元,比2014年增长3%;渔业产值0.13亿元,比2014年增长3.6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24亿元,比2014年增长3.69%。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45.6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加值比2014年增长6.87%。年末常用耕地面积70.14万亩。

4盘县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现状

目前,盘县整体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推进,2015年完成农业特色产业“3155工程”123万亩,启动3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创建9个省级、6个市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由于同样的农产品在盘县的不同乡镇,其种植面积是存在较大差异的,这种因地制宜、规模经营达到农业发展的方式,是本文将盘县作为调查研究点的主要原因。以下将以特色产业、龙头产业为案例,分析盘县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

4.1以特色产业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盘县的特色产业有猕猴桃、茶叶、核桃、刺梨等,由于盘县地处喀斯特山区,因此兼顾生态与产业的双方面发展,建设山地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并形成一批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生产的产业化基地,才能够大力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通过对农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基地的优良培育,对发展当地的特色产业,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当地的特色产业核桃为例:盘县核桃种植开始于20世纪的90年代,主要集中在滑石、保田、新民等乡镇,面积3万余亩,年产干果4500t。盘县滑石乡核桃协会于2003年成立,协会积极为会员提供生产经营指导与技术服务,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模式,组织统一收购销售到云南、广西等地,与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贵州信友实业有限公司签有订单。现该协会有核桃基地种植面积11865亩,142380株,涉及3个行政村,18个村民组,585户种植农户。2008年基地农户通过订单生产核桃干果,户均增收600元,比本地非会员农民多增收200元。较显著的农户能收获1000kg干果,收入超过6000余元。目前,核桃销售收入已成为本地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盘县通过对基地农户的增收补贴、对核桃基地的规范管理等达到增收的目标,同时,也通过了“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更加规范化和特色化了当地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但是当地的特色产业还是较为单一化,树立起其他品牌依然需要发展更多的特色农业产品。盘县同样存在着专业的农业合作组织或是种植大户的农业规模经济发展模式,但是目前针对盘县的特色农业产业的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最有效的还是这种“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

4.2以龙头产业带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龙头企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一种十分有效、快速的发展方式,龙头企业产业化经营是指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产业化经营为带动,通过建立专业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组织农户参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根据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连接关系,龙头企业产业化经营型有“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生产基地+产业工人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模式[10]。而盘县的龙头企业产业化是按照“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的。依托龙头企业,与协会联结,一是保证了龙头企业的原料购进;二是保证了基地农产品的销售;三是提高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组织化程度,加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全县省、市级龙头企业达到23家,实现了“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产业链得到不断延伸。仅2015年的1~4月,省、市级农业产业经营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0318万元,同比增长20.5%。其中:1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4718万元,13家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5600万元;全县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0家。目前全县参与和培育农业产业“3155工程”实施的主体171个,种植大户978户;全县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订单农业3.25万亩,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15.5万人。以“贵州信友实业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作为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之一,以“信友牌核桃乳”这一主导产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截止2008年初,公司主导产品“信友牌核桃乳”销售量逐年增长。2008年1~11月,公司共生产1883.8t,销售1871t,预计全年将完成生产、销售核桃乳2050t量,销售收入1600余万元、利税130余万元。与2007年相比生产量和销售量同比增长36%,销售收入增长30%,上交税金增长18%。从该龙头企业成立至今,获得过不少荣誉称号以及政府的政策型补贴,该企业不仅一直保持“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使基地建设稳步发展,农户收益显著,还更加注重农业产品科技水平的发展,这对于生产产量以及整体的企业效益都有着推动及促进作用。

5讨论

5.1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5.1.1实施农产品技术创新品牌的创立是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标志,同时也标志着产品质量的提升,更是高效益的保证,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就必须创立品牌。如盘县中已经创立的初具规模的品牌:信友核桃乳、剑春茶业、天刺力、玉祥食品、恒泰火腿等。培育和创立品牌的过程也是不断创新的过程,科技创新是实施品牌战略和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关键措施。只有不断创新,才有不断发展的动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就要鼓励农产品技术创新,实施农产品技术创新策略,创立品牌,利用品牌效应发展产业化农业。

5.1.2深化改革、强化管理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因此,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就必须促进龙头企业加快发展,使其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发挥骨干作用。在许多经济发展不是特别发达的地方,如本文中的调查研究点盘县,当地的农业生产水平不是很高,因此,运用龙头企业的作用推动当地的农业产业生产对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也有着推动作用。

5.1.3完善利益分配制度完善利益分配制度,确保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发展农业产业化,合理的利益分配十分重要,因此,要建立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按照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来组织和发展龙头企业。当地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一方面能够更加规范、科学的管理当地的劳动力,而且还能够给予当地的劳动力更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逐步建立企业与农户之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使农民可以得到合理的利益。

5.2完善规模生产组织形式

5.2.1支持家庭农场发展比较欧美国家的家庭农场的农业经营模式,中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后,有的农户向所在的集体承包较多土地,实行农业规模经营,也被称之为家庭农场。目前我国的政府也积极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但是对于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和管理体制并不完善,因此需要积极推动相关部门对家庭农场釆取奖励和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家庭农场健康发展。

5.2.2鼓励兼业经营和多种联合经营发展兼业经营和多种联合经营也是目前我国家庭经营经济实力增强的主要途径。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以家庭为农业生产单位,人多耕地少,且随着经济发展,进程务工农民数量增多,越来越多的农民会选择长期务工进而选择转让土地的承包权,这有利于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政府应该大力鼓励和支持农民进行兼业经营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加大对兼业经营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加大政府财政资金对新型农业经营形式的投入力度,以增强农业发展规模生产的经济实力,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而推进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智慧.河南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对策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13.

[2]彭群.国内外农业规模经济理论研究述评[J].中国农村观察,1999(1):41~45.

[3]毕泗锋.经济效率理论研究述评[J].经济评论,2008(6):133~138.

[4]宋小亮,张立中.什么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兼论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关系[J].理论月刊,2016(3):156~161.

[5]李竹转.美国农地制度对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启示[J].生产力研究,2003(2):181~182.

[6]傅晨.农地制度私有化的国际借鉴及启示[J].改革,2010(3):73~79.

[8]张怀英,蒋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保障体系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3(5):184~188.

[9]郭汉香.盘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初探[J].农民致富之友,2013(12):10~34.

[10]余敏.重庆市山区农地规模经营问题与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作者:李明川;于博洋 单位:华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