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土地沙化形成的原因及治理范文

土地沙化形成的原因及治理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土地沙化形成的原因及治理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土地沙化形成的原因及治理

摘要:赤峰地区土地沙化的形成与气候以及人类的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赤峰的居民通过长时间的治沙实践,找到了与当地相适应的治理办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土地沙漠化现象有了显著的改善,然而赤峰地区沙化治理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关键词:赤峰;土地沙化;成因;治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人们对于环境的要求也在提高,所以治理环境成了我国当前的主要工作之一,其中土地沙漠化的现象在内蒙古的赤峰市尤其严重。当地人民对土地沙漠化治理的呼声越来越高。

1赤峰沙地的主要概况

赤峰市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南部,与内蒙古、山西、辽宁相邻。在90021.22km2中有267.33km2由沙地构成。科尔沁沙地位于东部地区,浑善达克沙地位于西部,2个沙地连接起来,贯穿赤峰地区中部。被称作“八百里旱海”。赤峰市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该地的日照充足,冬季较长且寒冷,夏季较短且炎热,降雨多在夏季,蒸发快,多风且风力较大,冬季主要为西北风,夏季主要为西南风。

2赤峰沙地的形成及原因

历史上,赤峰山青水秀、树木繁茂,宛如塞北的一颗绿色明珠。随着时代的变迁,植被受到了破坏,水土开始流失,土地开始沙化。从一万年前开始,相对于冰期,气温持续波动,陆地上的植被也在发生变化。这时的赤峰气候温暖且湿润,森林草原遍布,泥炭沼泽区随之形成。接下来的时间,气候越发干燥,降水量骤减。出现暴露在地表的阶地,风化使得赤峰渐渐形成了土地沙漠化。近几年,温室效应加剧,气候变暖,气温逐渐升高,从而又加剧了赤峰地区的土地沙漠化。社会方面,人口数量增加,人类生产活动频繁,在土地的使用上,主要实行粗放经营,使得沙漠化迅速加剧,气候更加恶劣。进而造成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明显下降,草场沙化扩大、草质退化严重、产量明显下降。牧草的品种由之前的杂花草落等逐渐被麻黄、猪毛菜等替代。水土流失加剧造成土壤自然土质变差。如今,赤峰水土流失的面积从20世纪50年代的2800km2扩大到5200km2,约占总面积的4/5。按照土地的合理利用资源,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不足1%的土地建议放弃耕种,那么赤峰市将会有70%以上土地被弃耕。

3赤峰沙地的治理

可以充分利用天然水引进洪水冲击淤沙,使不毛之地转变成良田和林地。目前赤峰的金英河沿岸沙地2.99万hm2,大约100km长的沙化土地得到了根治,建立起了木材与粮食2个基地。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比较完整的防护体系,农业结构的建立也趋向合理化。引进洪水冲击淤沙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提高沙地土壤的肥力。资料表明,在雨季引进洪水淤沙,一般来说淤积层厚度1次大约在3~7cm,有机质含量则能达到8%,这种方法增强了沙地的存水能力,可以改善草场的肥力,更替草种。建立人工造林,建立生态结构相对稳定的农业生产基地。例如右旗的短角牛场,就是因为建立相应的防护林起到了防治风沙的作用,直接或间接的提高了沙地的生产力和土壤肥力。还有白音灯治沙林场的例子,白音灯治沙林场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在丘陵间造林,在沙丘上则采取封育的措施,同时用人工扦插黄柳播种沙篙等措施,经过7a的时间,植被覆盖率由之前的25%提高到如今的80%。并且建起大面积的人工用材林,约0.21万hm2。每年获得的灌木种子能够达到1.5万kg。灌木、草丛的生长高度比原来普遍提高了60%以上,现如今已形成了一片乔灌块状混交林。在丘间地上植树造林要根据丘间地形的种类来选择,在丘间地上造林时应该注意加强对幼苗的培育及保护,因为丘间地上杂草灌木的根系比较密集,土壤板结不利于植被的生长,因此会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赤峰沙地上的物种资源较丰富,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且降水量比较丰富,有利于灌木、草丛类种子自然发芽。飞播、封育也是常用的办法之一,如采用封育措施的话,植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然恢复。从1973年开始,那什罕苏木治沙站采用人工封育沙地的方法封育了0.33万hm2沙地,到1978年,沙地植被恢复状态良好,形成了以黄柳、锦鸡儿为主的沙丘植被群。运用飞播、封育以及人工造林的方法,丘间地已经生长出了哗树天然幼苗,从而说明了土壤水分条件得以基本改善,植物生长状况良好,生态系统也在逐步恢复,动物也形成了生态景观中的一部分。

4结语

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不只是植被资源,还有动物资源,要有效地进行植被资源建设,提高植物生产量。沙漠化的产生时间长,过程慢。一旦出现完全沙漠化,生态系统将很难发生逆转。所以要严格检测,掌握实时状况进行监测,发现自然规律,及时采取措施。利用好飞播、封育和人工造林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孟繁盛.赤峰市的生态状况、农业生产限制因子及发展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5):9-11.

作者:杨世华 单位: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