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温泉旅游地开发序位评估范文

温泉旅游地开发序位评估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温泉旅游地开发序位评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温泉旅游地开发序位评估

《干旱区地理杂志》2016年第一期

摘要:

甘肃青海两省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但许多资源点还处于未开发状态,因此对该区域的温泉开发序位进行评价是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的前提。本文分析了甘青两省温泉资源的特征,应用层次分析法从温泉资源条件和旅游开发条件两方面共20个指标构建温泉旅游开发序位评价体系,并首次探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因子评分标准。以甘青两省22个市州80处温泉为例进行评价,将80处温泉分为优先开发、次优开发和不宜开发3个级别。针对优先开发和次优开发的温泉给出差异性的开发策略,并指出不宜开发温泉的限制因素。

关键词:

温泉旅游地;层次分析法;开发序位

随着旅游需求的多元化,集旅游、休闲、健身于一体的温泉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各地温泉旅游开发也出现一哄而上的现象,不仅造成温泉资源的无序开发,而且对温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造成威胁。温泉是一种可再生性较差的资源,由于开采过量或自封闭作用,会造成温泉水温降低、矿物质元素浓度降低,医疗保健作用减弱,甚至有的温泉出现干涸的现象。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甘肃、青海温泉资源的开发也掺进了越来越多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在温泉资源较丰富的甘肃省天水地区,随着开采量的增大,天然泉眼大部分断流,人工钻孔的流量也在逐年减少,温泉旅游所依赖的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危机。青海省个别温泉也因旅游开发引起水循环过程的改变,影响了温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甘青两省处于干旱半干旱区,区域性的干旱气候是温泉流量衰减的主要原因[1]。温泉旅游的开发受资源、经济、区位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并不是每个温泉都适合开发。因此,对温泉的开发序位进行评价,可使温泉旅游开发在时空上优化布局。本研究以甘青两省80处温泉为例,判定各温泉开发潜力的大小及开发序位,为温泉资源的合理有序开发提供依据。

1研究进展

旅游资源评价是旅游资源保护和有效开发的前提,旅游开发序位评价属于旅游资源评价的重要内容。国内外在旅游开发序位评价方面做了大量研究。GREENH利用特尔菲法评价旅游的环境效应[2]。DENGJY从资源、周边吸引力、可进入性、社区环境、基础设施五个方面对澳大利亚国立、州立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进行等级次序评定[3]。BLAN-CASFJ从社会条件、经济条件和环境条件3个方面对西班牙海滨旅游目的地进行序位评价[4]。PHIL-LIPSMR以英国威尔士的7个海滩旅游地为例,从自然、生物、人类影响3个因子共50个指标评价海滩旅游地的序位[5]。PRISKINJ从吸引物、可进入性、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四个因子评价西澳大利亚的中部海滨地区65个旅游景点的资源潜力[6]。国外对温泉旅游资源的量化评估较鲜见,而国内已有学者开始探索温泉旅游资源的潜力评价,他们的评价模式各有特色和优点,也存在不足。这些研究成果也是本文的重要基础。张蕾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广东龙门县的温泉旅游资源进行了尝试性评估,评价模型中一级指标包含生态条件,而一级指标区域条件下属的5个指标中又有生态环境条件,造成指标选取的重复,而且把耕地面积作为生态条件的下属指标缺乏通用性[7]。程曦应用层次分析法对福建翠丰温泉和云南腾冲温泉旅游资源进行对比评价。其中评价模型中旅游资源的脆弱度和旅游环境容量两个指标概念有待明晰,可进入性和与客源地距离本来是包含的关系,却被列为并列指标[8]。熊继红对武汉城市圈温泉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研究,评价模型简明扼要,对地理区位指标评分标准的实用性有待商榷[9]。钟林生对西藏温泉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进行评价,评价指标体系非常全面和专业化,该模型非常适合对较大区域的温泉资源总体形势的评价[10]。总体而言,这些学者对温泉旅游资源的量化评价做了很多可供借鉴的研究,但是,还未构建针对性强、普适性广、可操作性强的温泉旅游资源评价体系,也未开展探讨各评价指标的等级划分和评分标准。本研究以甘青两省温泉为例,构建温泉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并探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分标准,以期对温泉旅游开发序位评价的理论和其他地区温泉旅游资源评价的实践有所裨益。

2甘青两省温泉概况

温泉是地热活动在地表的一种表现形式,地热资源的形成与分布受大地构造及所处构造部位的控制,高温地热资源分布在地壳活动地带,即目前公认的全球板块的边界,而低温地热资源广泛分布于板块内部[11]。深居内陆的甘肃远离板块边缘,属于板块内部的低温水热系统,水热活动强度不大。受区域地质构造,特别是断裂构造的控制,甘肃省地热水主要分布在天水—武都南北向构造带、陇东盆地和祁连山造山带,显示出明显的区域性。甘肃省有温泉和地热钻孔25处,其中25~40℃的低温温泉有21处,40~60℃的中温温泉有4处,它们都属于中低温地热资源(我国规定25℃以上的地热水为温泉)。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作用在北部地区的响应区,构造活动十分强烈,地热资源非常丰富。在青海省三山三盆的盆山构造格局中,地热水主要分布在东昆仑—西秦岭造山带和共和—贵德盆地。青海省有温泉和地热钻孔55处,其中25~40℃的低温温泉有35处,40~60℃的中温温泉有9处,60℃以上的高温温泉有11处,温度最高的可达93.5℃(贵德扎仓温泉)。由分析可知,甘青两省温泉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分布较广。然而,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长期落后的经济和交通使甘青两省很多温泉还处于待开发状态。目前,开发运营的温泉仅有十余处,有些地区的温泉受水质、水量、区位等条件限制,仅作简单的洗浴和灌溉养殖,有些偏远山区的温泉资源未得到开发利用而白白流失。已开发运营的十余处温泉中,甘肃武山温泉乡温泉、天水温家峡温泉、泾川何家坪温泉和青海湟中药水滩温泉属于重碳酸盐型矿泉(表1)。其中,武山温泉乡温泉中氡含量达到294Bq•L-1,与广州从化温泉、陕西临潼华清池温泉同属于我国优质氡泉。甘肃清水汤浴河温泉、通渭汤池沟温泉、武威药王泉和青海贵德扎仓温泉属于硫酸盐型矿泉。其中,清水温泉中被誉为“生命之花”的锌含量居全国名泉之冠;通渭温泉中铁含量达到35mg•L-1,与黑龙江五大连池矿泉、云南腾冲迭水河矿泉同属我国最著名的三大“铁泉”;贵德扎仓温泉利用热浴治病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这种泉水对风湿劳损、皮肤病有很好的疗效,属于藏区名泉。由此可知,甘青两省已开发的温泉温度较高,含有多种矿物元素,医疗保健价值高,温泉资源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但甘青两省温泉所在地经济落后、区位偏远、环境条件差使得温泉旅游还处于初级开发阶段,影响了其经济潜能的发挥。本研究中的甘肃省温泉资料来源于2013年甘肃省地矿局第二地质勘察院的地热资料,其中表1中的甘肃省六个温泉的出露温度是作者2013年实地勘测,水化学类型是实地取样后在兰州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测量得出。青海省温泉资料来源于2014年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的地热资料。

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温泉旅游开发序位评价过程

3.1构建温泉旅游开发序位评价体系构建一套比较合理、完整的指标体系,是正确评价温泉旅游地开发序位的前提和基础。根据对甘青两省温泉的实地考察,参考了专家在旅游资源评价中所确立的评价因子,综合考虑温泉的游览价值、医疗保健价值、生态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客源条件、区位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构建了温泉旅游开发序位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中温泉的游览价值、医疗保健价值和生态环境条件是影响温泉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在因素,直接关系到温泉资源的品味高低及旅游产品的质量优劣。社会经济条件、客源条件、区位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是温泉资源开发的外在驱动力,决定了温泉资源开发的速度和规模,同时也起到了导向作用。

3.1.1温泉旅游资源条件指标分析宜人的温泉度假区应该是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相结合的,在观光中休闲,在休闲中观光应成为未来度假旅游发展的趋势。温泉旅游地丰富的景观会对游客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温泉悠久的历史会让游客感受到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温泉的形成原因及温泉与地震及板块构造的关系等地质科普知识可让游客在旅游中获得教育。因此,选取温泉的观光游憩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来评价温泉的游览价值(C1)。温泉资源是温泉旅游地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温泉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主要受温度、流量和矿物含量3个因素的综合影响[12],温度越高,流量越大,对人体有益的矿物元素含量越多,温泉的医疗价值就越大。因此,选取温度、流量和矿物元素含量3个因子来评价温泉的医疗保健价值(C2)。与传统的观光旅游者相比,休闲度假旅游者更加强调消遣性和舒畅性,重视旅游环境(或设施)质量与游憩功能[13]。因此,环境质量是休闲度假旅游资源中的核心吸引力的要素之一。对温泉休闲度假旅游而言,生态环境不只是旅游资源的背景,而是温泉旅游地的绝对吸引因素,尤其是气候条件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14]。这里选取森林覆盖率和气候舒适度两个因子来评价温泉所在地的环境质量(C3)。

3.1.2温泉旅游开发条件评价指标分析温泉的开发是一种利用温泉资源再开发的高投入项目,其所依托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温泉旅游地的开发规模和消费层次[12]。旅游业作为外向型服务产业,其发展水平受到区域对外开放程度的影响。因此选取人均GDP、第三产业主导性、GDP增长率和资本开放度四个指标评价温泉地社会经济条件(C4)。客源市场是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温泉旅游地需要依托较理想的城镇群才能达到维持经营的门槛游客量。目前,我国还处在二元经济结构中,城镇居民仍然是旅游活动的主体,城市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客源地的出游潜力[15]。因此,选取主要旅游客源市场的客源规模和城市化水平两个指标评价客源条件(C5)。旅游区位条件是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及周边旅游地的相关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它决定着旅游业发展的地位和条件。密度大、连接度高、通达度好的交通条件可以减小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的空间阻力。旅游目的地与周边区域的竞合关系对区域旅游地整体优势发挥也有重要的影响,它们之间的合作共赢或替代竞争对旅游地的整体发展有正面或负面的导向作用。因此,选取温泉地与主要旅游客源市场的交通连接度、交通通达度、与周边景区地域组合关系来评价温泉地的区位条件(C6)。基础设施是旅游载体,完善的基础设施会提高人们的旅游意愿或重游几率[16]。通达便利的区内交通和通讯设施是旅游者能否顺利进出旅游地的重要条件。旅游服务设施也是旅游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良好的服务质量和设施可提高游客满意度,增强其停留时间,从而增加旅游地收入。因此,选取交通设施、通讯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三个指标评价温泉地的基础设施状况(C7)。按照系统性、科学性、动态性等原则,选取温泉资源条件和旅游开发条件两个综合评价层(B层),B层分别由3个和4个项目层(C层)组成,7个项目层分别由20个因子层(D层)构成。遵照层次分析法计算原理,构建温泉旅游地开发序位评价指标体系(A层)(图1)。

3.2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影响温泉地序位开发的因子很多,但各因子的影响方式和强度不同。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确定各层次评价指标的权重,先向旅游局、高等院校的旅游和地理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发放35份征询问卷,然后请他们对各层次指标进行两两重要程度判断比较,最后构造判断矩阵。根据判断矩阵,利用Matlab矩阵运算软件求出各因子的权重值,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为保证判断矩阵中两两比较取值的严谨性,对其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出CR≤0.01,说明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从表2中可看出,温泉旅游开发条件的权重值仅比温泉资源的权重值低近10个百分点。相比较于观光旅游地的评价,旅游开发条件所占的权重较大,说明虽然温泉资源是温泉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但离开了对当地经济、社会、环境的依托,对温泉资源的加工再造也就无从谈起。在温泉资源条件方面,环境质量的权重远高于温泉的游览价值和医疗保健价值。这与王莹对国内休闲度假旅游市场调查中得出的结论—72%的旅游者认为自然环境质量是休闲度假者最看重的要素[17]相符合,也显示了温泉度假旅游发展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市场需求导向。在温泉旅游开发条件方面,社会经济条件的权重最大,这是由于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历来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程度成正相关,经济发展是旅游发展的催化剂。

3.3评价因子赋值人们主观给评价因子赋值,评价结果难免缺乏客观性,因此应尽可能减少主观因素,以期增强评价的客观性与可操作性,完善整个体系的公正性、合理性和可靠性。本研究选取尽可能多的可量化指标,以国家和地区权威机构公开发行的数据为依据,构建温泉旅游开发序位评价的评分体系。本文以甘青两省温泉为例对各评价因子赋值作以说明(表3)。以交通通达度为例,考虑到甘青两省的温泉客源市场都以短距离的省内游客为主,乘火车的游客所占比例非常少,所以以客车的时间表作为基础数据。选取距离和时间两个指标,并赋予两个指标同样的权重来计算交通通达性。交通通达度(D16)分别采用甘肃温泉到甘肃省14个市州行政中心或青海温泉到青海8个市州行政中心的最短路径的距离和时间总和来表示,距离与时间总和越小,通达度越高,因此对交通通达度的计算结果要进行倒数换算。

4甘青两省温泉地开发序位评价结果

本研究以甘青两省80处温泉为例进行序位评价。综合评价值选择加权求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即把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和分值。

4.1优先开发温泉及对策经分析评价,排在前8位的温泉主要分布在甘肃的天水、武威、平凉、定西和青海的海东、海南。这些地区的大多数温泉资源价值高,经济条件和环境条件好,温泉开发有一定的基础,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甘肃清水汤浴河温泉、通渭汤池沟温泉、武山温泉乡温泉、泾川何家坪温泉和青海贵德扎仓温泉都属于优质温泉,温泉的资源价值很高。甘肃天水温家峡温泉、武威药王泉、永登药水沟温泉和青海湟中药水滩温泉依托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城市,温泉旅游的综合开发条件很好。这8个温泉属于优先开发级别,是旅游开发的理想区,但目前还处于“温泉+宾馆”的初级开发阶段,无法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未来主要的开发策略有:(1)深化产品开发,丰富温泉旅游产品。首先须深入挖掘温泉的文化内涵,可根据温泉地所负载的地域文化和养生文化,开发设计花草温泉、酒温泉、咖啡温泉等众多趣味性的温泉浸浴形式。其次,重视温泉体验产品和休闲娱乐产品开发,增强游客的参与性和体验感受。最后,重视温泉旅游商品开发,增加温泉所在地的经济收入。(2)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温泉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迎合度假旅游者回归自然、关注环境的需求,应改善环境质量得分较低的温泉地的环境质量,体现生态环境作为旅游资源的基础构成要素的理念。(3)温泉旅游地在开发过程中可与周边高知名度的景点联合开发,形成旅游资源互补、旅游客源共享、整体旅游竞争力提高的态势;(4)由于甘青两省温泉旅游的现状客源市场以短距离的省内市内游客为主,将来应注重中长距离客源市场的开拓,应积极开展文化营销、网络营销、价格营销等多样化的营销模式吸引游客,提高温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5)考虑到干旱气候对温泉流量衰减的影响,在开发过程中应采取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的措施,实现温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2次优开发温泉地及策略次优开发级别的温泉有21处,温泉资源价值和综合开发条件明显劣于优先开发级别的温泉。这些温泉主要分布在甘肃的庆阳、兰州和青海的海北、黄南。这21处温泉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1)加大资本投入力度,完善温泉所在地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温泉的可达性。可依托主要的国道、铁路和航空,优先考虑开发距离交通干线较近的温泉。(2)受区域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的直接影响,温泉资源的分布在空间上较集中,多个同质性的温泉资源出现在同一地域必然引起竞争。天水中滩温泉、通渭义岗温泉、永登龙王沟温泉和贵德曲乃亥温泉分别受已开发的知名度较高的天水温家峡温泉、通渭汤池沟温泉、永登药水沟温泉和贵德扎仓温泉的屏蔽影响,在未来的开发中要准确定位,可选择热水养殖、矿泉饮用水等多种开发途径。4.3不宜开发的温泉剩余的51处温泉得分非常低,属于不宜开发的温泉。这些温泉主要分布在甘肃的甘南、陇南、张掖、酒泉和青海的海西、玉树。首先,温泉储量决定了其流量,进而影响温泉旅游开发的容量规模及可持续开发能力。对于可再生性较差的温泉来说,流量小直接限制它们的开发利用价值,所以将流量小于1L•s-1的温泉列为不宜开发型。其次,温泉开发要依托人口较密集的城镇。一些远离经济发达城镇、偏离交通干线、处在高海拔祁连山区或青南高原的温泉也不宜开发。最后,温泉所在地的气候条件也是影响温泉开发的重要因素。位于气候舒适度低、环境质量差、适游期短的内陆荒漠区和高寒山区的温泉也不宜开发。上述温泉受种种条件限制,暂不宜开发,应以保护为主。

5结论

本研究在借鉴前人旅游资源评价的基础上,根据温泉旅游的特征,选取温泉资源条件和旅游开发条件共20个因子,构建了温泉旅游地开发序位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甘青两省80处温泉进行了开发序位评价。从权重的分配上看,温泉资源条件中的环境质量权重得分最高,几乎占整个权重值的1/4,说明环境质量在温泉旅游中的重要性,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融为一体,能够提升温泉旅游地的价值。在评价因子赋值方面,并没有采取传统的主观判断法,而是多采用了可量化指标,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可靠性。通过评估,将甘青两省80处温泉分为三级开发级别,其中,优先开发的温泉有8处;次优开发的温泉有21处;暂不宜开发,以保护为主的温泉有51处。对甘青两省80处温泉进行开发序位评价,可以使温泉开发在时间和空间上达到优化配置,为温泉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温泉旅游资源开发序位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鉴于甘青两省绝大多数温泉处于未开发状态,因此对游客的偏好、温泉地居民的态度及政府政策等因素未考虑,且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时效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旅游需求的变化,如何更科学地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客观地表征温泉资源的开发潜力,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中,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有一定的主观性,在将来的研究中应结合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相互验证,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作者:温煜华 单位: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