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生态畜牧业建设的探新范文

生态畜牧业建设的探新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生态畜牧业建设的探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生态畜牧业建设的探新

1生态畜牧业建设措施

1.1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与家庭牧场相结合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是以家庭牧场为基本生产单位,根据草地资源现状,联合多户家庭牧场,优化整合草地资源,形成一定规模的草地畜牧业生产单元,从而实现草地资源的统一利用和产品的统一销售,达到草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集约化。

1.2建立生态畜牧业示范合作社在建立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同时,每个乡镇建立一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示范点,优先在政策及资金上扶持示范点的建设,大力宣传示范点的畜牧业建设工作,加速完成示范点合作社等配套工程的建设,发挥示范点辐射带头作用,定期举行示范点关于生态畜牧业建设的观摩和培训会,形成以点带面的良性发展模式。

1.3建立一批畜牧业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加快部分牧民转产转业在完成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建设后,由政府牵头扶持批本地特色产品加工、销售基地和龙头企业,引导、鼓励有能力的合作社进行横向联合,组建更大规模的经济实体,将生产的畜牧业原产品加工成附加值高的特色产品,提高畜牧业产品的专业化、规模化,增加就业岗位和实现农牧民增收。

2果洛州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

2.1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按计划推进截止2012年底,已完成175个纯牧业村组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实现了专业合作社覆盖全州,入社牧户18587户,入社率78%。其中,玛多县27个,玛沁县32个,达日县33个,甘德县36个,久治县22个,班玛县25个,已有130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通过了省级审核,整合草地1915.62km2,牲畜41.28万头(只)。

2.2有效整合各畜牧业建设项目结合游牧民定居工程、设施畜牧业、畜禽良种工程等项目,实现了项目资金利用的最大化,为生态畜牧业建设提供了很好的资金支持。据统计,2011年,累计获得省级补助资金2840万元,购置割草机、打捆机、贮奶罐等农机具288台(个),争取各类补贴资金90多万元,带动企业及合作社自筹资金210万元,下达禁牧、草畜平衡、生产性资料及牧草良种补贴四项补奖资金3.62亿元。其中,草原生态建设直接补助资金35831万元,牧草良种补贴资金335万元。由项目支持带动发展了一批特色加工企业,申请注册了“闹日岗多宫琼”、“玛域冬措”和“雪域依隆”等二十几枚商标,初步实现了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与企业的有效结合。新建了4个大型种畜繁育场、4个砂石场、4个预制场、8个酥油曲拉小包装厂,5个奶制品加工厂;创办了6个土特产品加工营销、2个运输队、4个牛羊育肥点、2个建筑队、5个经板石刻制点、12个藏服加工店,实现纯收入460多万元,转移富余劳动力4856人。

3生态畜牧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软、硬件建设不协调调研发现,虽然大部分地区已完成了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组建工作,但部分合作社并没有发挥作用:一是由于合作社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多数合作社只是“摆架子”工程。另外,合作社的发展方向不明确,由于合作社缺乏有效的领导,仍然以经营自己的家庭牧场为主,使得合作社缺乏活力,甚至出现“空壳”合作社的现象。

3.2专业合作社示范点示范效果不明显多数合作社示范点的示范作用并不明显:一方面是示范点建设没有起到示范作用;另外,尽管一部分示范点从合作社的建设、草地畜牧业自然资源的整合方面等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是由于宣传力度,与其他合作社的交流还不够,造成了“点上有典型、面上没推开”的现象。

3.3草地畜牧业产业升级任务艰巨果洛州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科技落后,因此即使果洛州引进了一批龙头企业,但由于畜牧业产业集约化程度低、牧民组织化程度低,使得传统的特色草地、牲畜资源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草地畜牧业产业升级任务艰巨。

3.4资源有限、城镇规模小、产业结构单一、贫困面大、牧民转产转业难度大生态环境脆弱、资源有限、经济社会发育程度低,产业单一,这尤其体现在工业水平低、规模工业少。据统计,果洛州原煤产量到2010年已开采殆尽,而且牛奶、肉类、羊毛、牛羊绒、粮食产量、油料产量等畜牧产品产量自2000年以来都逐年下降(表1),传统草地畜牧业的优势地位下降。城镇人口少、规模小,城乡收入差距大、牧民实际购买力不高。2010年全州的城镇总人口是2.54万人,仅占总人口的13.98%,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据统计,尽管从2000—2010年,果洛州完成扶贫人口数均大幅增加,但是由于贫困人口基数大,扶贫完成比例较低,如2010年,果洛州完成扶贫人口6800人,而当年还有3.36万人的贫困人口,扶贫人口比例仅为20.23%。

3.5草地退化严重、自然灾害频发由于人口增加,草地资源被过度消耗,使得草地退化,草地载畜量大增,造成了部分地区实际载畜量远高于理论载畜量。同时,由于草地灾害预警设施薄弱、气候多变,草地畜牧业易受到自然灾害的破坏,据统计数据显示,从1985—2012年,几乎每年均有雪灾发生,如1993年因雪灾死亡牲畜113.85万头;2008年因雪灾死亡牲畜13.8万头。除此之外,高原属兔和高原鼢鼠的危害近年也呈回升的趋势。

4生态畜牧业建设的思考

4.1加强组织领导,推动生态畜牧业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建设需要多部门的协同合作,有效的组织和领导是生态畜牧有效开展的重要方面,对于合作社“摆架子”的现象,需实行“负责制”,派专人定期下乡镇对生态畜牧业工作展开督导和检查,及时向上级汇报合作社的建设情况。对于现阶段果洛州生态畜牧业建设存在的示范村示范效果不高的问题,必须强化政府监督、落实相关政策,完善生态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立州、县、乡、村四级科技服务点,而下形成服务网络。重点是建设乡、村两级专业服务队伍,扩大服务覆盖面,使合作社、牧民的草地畜牧业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而对于那些基层服务点人员不能解决的问题,必须备案并及时呈交上级直属部门解决,从而使服务最大化地贴近生产。

4.2发挥政府各级机关服务职能、完善产业发展体系如何建立本地特色畜牧业产业体系,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做大、做强本地畜产品,打造绿色无公害的特色畜牧业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这主要从产品的“质”和“量”上着手,扩大圈窝种草规模,加大饲草种植技术推广力度,实施“良种工程”,提高适龄母畜比例,加强牦牛、藏羊的本地品种选育和提纯复壮,抓好公畜鉴定工作,及时淘汰劣杂公畜,加强良种引进和改良工作,提高本地牲畜品种抗病、抗寒能力;二是高度重视藏羊、牦牛合作社种畜繁育场建设工作,主要打造本地玛多白藏羊、久治牦牛品种。

4.3严格以草定畜和划区轮牧制度、建立健全草原畜牧业防灾减灾体系必须坚持以草定畜和划区轮牧的制度。每年由草原监理部门和气象监测部门利用卫星遥感、定点监测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全州牧草生长和产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确定欠、丰、平年和饲草料的总产量,加强牧区人工饲料基地、草原围栏、牲畜暖棚、免疫注射栏、饮水补饲、接羔育幼、防疫配种、污物处理等草原畜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强化牧区防灾基地配套工程建设,实时、动态的根据草地生产力确定载畜量,根据载畜量确定牲畜存栏率、出栏率,并制定严格的冬夏划区轮牧制度,防治草地退化。

4.4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牧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草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补偿机制,强化草地生态系统保护措施,重保护、强预防,加强对牧民关于草地保护的宣传和培训,通过生态移民和游牧工程促进缩减单位草地的放牧人口,降低草地承载压力;对于牧业分流人员,在给予基本社会保障的同时,还必须提供转产转业和发展的资金,确保牧民转产转业后能正常生活,保证果洛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作者:罗玉珠单位:青海省果洛州畜牧兽医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