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防护林科技杂志》2015年第一期
1.1林下种植中药材产业,主要发展以种植茯苓、白术、丹参、板蓝根、太子参、勾藤、金银花、百合、天麻、灵芝为主的林药模式。通过在油茶林、果园内套种中药材,共涉及农户1500余户、种植面积3333.33hm2,产值达1亿元以上,解决劳动力季节性就业6500余人。如高屯镇绞便村徐绍勇等农户,利用20hm2油茶示范林基地,开展林药种植,在林地内套种白术、丹参、板蓝根等中药材,2013年实现产值60万元,净收入40万元。蔬菜产业,主要发展以种植蔬菜、香菇、木耳、竹荪等为主的林菜模式,该产业涉及农户1000余户,全县利用森林面积1333.33hm2,总产值4000万元。果品产业,主要发展以种植西瓜、草莓等为主的林果模式。林下种植面积6.67hm2,产值30万元,解决劳动力季节性就业400余人。
1.2林下养殖禽类产业,主要发展以土鸡、鸭为主的林禽模式,目前,全县利用森林面积1000hm2,林下养鸡、鸭存栏4.5万余只,产值160万元,受益50多户,解决劳动力就业130余人。畜类产业,利用森林面积666.67hm2,主要发展以山羊、竹鼠为主的林畜模式,共涉及农户300余户,养殖2.6万头(只),产值1500余万元,解决劳动力就业900人。蜂蜜产业,在林地内放养蜜蜂,发展以养蜂为主的林蜂模式。全县有专业养蜂农户10余户,养蜂150余箱,产值30余万元,解决劳动力就业40人。如岩洞镇竹坪村农户陈明胜2013年在林地内养蜂15箱,产值2万元,纯收入1.2万元。
1.3林下采集与加工竹笋采集:全县境内分布有楠竹、斑竹、水竹及实竹等各种竹类资源6666.67hm2,年产各类竹笋500万kg,产值达5000万元,解决劳动力季节性就业1.5万人。其中,年产楠竹笋400万kg,产值4000万元,受益农户3500余户。同时带动竹筷、竹席等竹类加工产业的发展。如德顺乡楠竹林场太平山有楠竹基地666.67hm2,过去因经营较粗放,效益差。现引进福建一家大户黄世龙等人来承包经营,通过加强抚育管理,并采用竹腔施肥等技术,经近两年的管理,楠竹由原来的低产林逐渐恢复为高产林分,竹笋的产量由原来的450~750kg•hm-2提高到1500~3000kg•hm-2,年产值达600余万元,解决劳动力季节性就业1000余人。辐射带动了周边500余户农户实施低产竹林改造。公司下步将开发竹类产品深加工,提高林分的附加值。野生中药材采集,全县有近6.67万hm2森林中散生着各种野生中药材。如楠竹林场太平山景区森林中,野生动植物物种资源丰富,林下有种类繁多的野生药材,像淫羊霍、野三七、见杆风等珍贵药材。经调查,林农们在太平山采挖山药,每年能带来30万元的收入,惠及农户300余户。野生茶叶采集:太平山景区长有野生无污染、无病虫害原始生态有机甜茶6.67hm2,经加工可制成干茶,该茶含有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年创产值5万余元。蕨类采集:县境内林下野生蕨类资源近4万hm2,每年采集量达100余万kg,年销售近50万kg,产值达250余万元。全县林下产品加工主要有茯苓、松脂和竹笋粗加工,利用森林面积2333.33hm2,年生产2856t,产值达2088万元,解决劳动力就业500余人。
1.4森林景观利用目前,全县有规模较大的11个森林旅游景区,景区内共开设休闲山庄、农家乐30多家,涉及森林面积3733.33hm2。森林景观较大的有楠竹林场太平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东风林场国家森林公园景观、弄相山原始森林景观、平甫森林景观、石龙山至八舟河森林景观、天生桥森林景观、飞龙洞森林景观等。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实现收入1亿元,解决劳动力就业2000余人。如高屯镇的八舟河-天生桥-飞龙洞景区,每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实现收入3500万元,辐射带动新建10余户农家乐,解决劳动力就业750余人。
2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林下种养殖经济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县林下种养殖经济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率低,总量不大。我县作为林业大县,森林资源丰富,有林地面积30.92万hm2,目前开发利用面积不足1.5万hm2,森林利用率较低,林下种养殖经济总量不大。二是我县除了茶叶、油茶形成一定规模,建有龙头企业外,其他林下种养殖业基本上都是农户单打独斗,林下经济发展规模较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难以形成市场竞争优势,不能满足市场批量需求。三是缺乏科学技术,管理水平低。在种养过程中尤其是在养殖方面,农户大多数沿用传统的养殖方式,对科学养殖技术掌握不够,致使饲养成本高、效益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四是资金制约因素大。经调查,大多数农户对发展林下经济热情很高,但由于缺乏启动资金,发展之初就受到限制,而现有的一些种养殖户,由于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扶持,在做大规模、拉长链条方面也是止步不前,致使林下经济发展缺乏后劲。五是缺乏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林农信息量少,存在盲目跟从现象,抗风险能力差。
3林下经济发展对策
3.1培育龙头企业,带动林下经济发展,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林下经济的发展,如果没有龙头企业支撑,就没有市场竞争力,规模就很难扩大。我县除了对茶叶、油茶加工企业扶持以外,还要扶持新建1~2家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中药材、养殖加工龙头企业。要把培育壮大产业龙头作为推进林下种植、养殖经济发展的突破口,积极引进和培育林下种植、养殖专业企业,大力推广“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扶持鼓励种养户开展产品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不断做大做强。林业、科技、农业、畜牧、扶贫等相关部门也要创办本部门的示范点,进行重点培育,促进其上档次、成规模,催生扶强一批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经济典型,带动更多的群众投身于林下经济发展,不断扩大林下种养殖面积,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
3.2做好森林资源流转服务,加大金融扶持力度,促进林下经济发展规模化经营是林下经济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解决林改后有人无山经营或有山无人经营的问题,我县对森林资源流转这项工作正在逐步完善中。一是建立流转制度。制定了《黎平县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转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初步明确了物权和债权的各自范围及其管理方式,规定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和林权流转程序,为规范林权有序流转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加强流转服务。我县有专门的林权管理办公室,有专职的森林资产评估队伍。在2010—2012年期间我县组织具有工程师以上资格的人员,到武汉和贵阳参加国家林业局举办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培训,取得评估资格的人员有15人,为森林资源流转提供了技术服务保障。三是建立林业综合交易服务中心。确保了森林资源公开、公平交易,林权流转不断走向规范化,促进了大户承包利用森林资源和林下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四是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简化贷款程序,放宽贷款条件,延长林业贴息贷款期限等优惠政策,对林下经济项目进行重点扶持,以解决林下经济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五是积极开展森林保险工作。公益林保费由国家、省、州和县财政共同解决,商品林保费由国家、省、州、县财政承担80%和个人承担20%。
3.3做好技术和信息平台服务,为林农提供质量保障一是要搞好技术服务。要整合林业、农业、畜牧等专业技术服务资源,成立专业技术服务队伍,深入实地开展技术服务,加强技术培训,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不断提高种养殖户和示范户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积极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工作。二是要搞好市场信息服务,搭建市场信息平台。加强市场研究和分析,积极引导农民根据市场行情及时做出产业发展决策调整,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使林下经济种(养)得好、卖得出、效益高。
3.4总结经验,不断探索,积极推进林下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发展林下经济,可提高林地利用率,有利于解决林、牧、菜、药等争地的矛盾,缓解占用基本农田问题,促进多种经营的发展。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生态经济模式,可以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广大农民看到了新型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巨大效益,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开发林下经济的积极性。由于林下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参与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全县森林资源稳步增长。发展林下经济,把树枝、木屑等采伐剩余物作为种植、养殖的培养基质,林下种植养殖业的发展又加速了树木的新陈代谢,畜禽粪便为树木提供了良好肥源。同时,林农加大了对林地的劳务投入和物质投入,及时为树木松土、浇灌、病虫害防治等,对树木的生长和林木质量的提高大有好处。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原则,大力发展林药、林菌、林果、林下特色养殖等富民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林下经济发展进一步激发了农民建设生态、发展林业的积极性。通过不断调整经营方向来盘活林地资源,促进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林地效益最大化。
3.5发挥森林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森林旅游业走进森林、回归自然、体验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成为当今人们旅游的时尚和追求。森林旅游的优势可概括为“绿色、低碳、高效”,即通过充分利用在森林中的观光游憩、生态保健、文化传播等功能,既让旅游者了解自然、愉悦身心、康体保健,又不消耗森林资源,从而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黎平县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由自然山水风光旅游、民族风情旅游和历史人文旅游组成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原始森林古木参天,苍劲挺拔,蓊郁茂密,人工林成行如网,郁郁葱葱,生机盎然。这对发展旅游,尤其是森林生态旅游,可谓得天独厚。全县有规模较大的11个森林旅游景观,大自然和森林中蕴藏着许多自然、人文景观,供人们尽情享受,这些与山、水、泉、瀑、洞、峡、寺庙、古墓、历史遗迹、漂流、名人游踪等相互映衬,为森林旅游提供必要的条件。要充分利用这些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把林业的潜在资源优势尽快转变为现实的经济优势。
作者:赵永贵单位:贵州省黎平县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