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现代化生态建设的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根据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要求,探讨了打渔张引黄灌区在今后发展过程中的建设思路,为同类型引黄灌区提供借鉴。
【关键词】打渔张灌区;现代化;生态灌区;引黄灌溉
打渔张灌区渠首位于山东省博兴县,始建于1956年,原设计灌溉面积21.6万hm2,惠及博兴、广饶、垦利、利津、寿光5县(市)。1989年开始为引黄济青工程供水。60多年来灌区为地区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灌区范围逐渐减小至4.67万hm2左右,大多在博兴县境内,灌区末级渠系被逐步挖深变成地下灌排两用沟渠,灌溉方式也大都从自流灌溉变成提水灌溉,灌区灌溉模式有所改变。通过近年来实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重点县建设、末级渠系改造等工程建设,灌区基本实现了良性运行。打渔张灌区今后的发展模式,应从工程型灌区的基础上向现代化生态引黄灌区转变。
1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要求
1.1节水型灌区灌区首先要节水,因地制宜采用各类先进节水技术,包括工程节水、管理节水、农艺节水技术等,达到节约灌溉用水的目的。通过实施渠系工程节水及农田设施节水,发展节水农业、适水农业,高效利用农业水资源调配,充分蓄雨、蓄洪,高效利用现有水资源,优化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配等。
1.2生态灌区生态灌区也称绿色灌区,是灌区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灌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其建设要求和内容主要是保护灌区内生态系统。在灌区水生态方面做到防污、减污,工程建设与水土保持同步,控制地下水超采,灌区地下水位达到动态平衡,保护灌区内林地、草地、湿地等。
1.3数字灌区采用信息化、互联网技术,建立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和平台,使灌区能实现优化配水、精准灌溉、预报灌溉和自动灌溉。信息化系统建后可以反应灌区内各类基础信息,如水资源、地形、土壤条件,各类作物的面积及其分布与产量,并根据气象预报条件,渠系与田间工程状况和灌溉方法,以及社会经济及灌溉管理条件等,进行灌区水资源调度、灌溉制度制定、灌水计量信息采集统计展示等。
1.4和谐文明灌区灌区民生、文明、和谐也是灌区现代化发展的高标准要求。灌区内人水和谐,农民可以得到优质供水服务,供水的可靠性、公平性可以得到较好的保障。灌区能够抵御洪、涝、渍灾害等,灌区内的工程管护得当,工程设施能够实现良性维护运行。灌区现代化发展到更高的层次,可以建设灌区文化,发展景观型灌区等。
2打渔张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思路
2.1节水型灌区建设近年来,打渔张灌区进行工程改造的总体标准是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范围内的输、配水渠系完好通畅,各种渠系建筑物和田间灌溉工程配套齐全,因地制宜建设引黄泵站和管道输水设施,引水到地头,打通“最后一公里”。所有的田间节水工程均应满足节水灌溉技术标准,量水设施的安装满足区域单元的计量要求。注重灌溉模式的合理应用,基本做到合理规划水源和田间渠系,上游宜自流则自流,中游宜提水则提水,下游宜井灌则井灌的总体建设,根据水源形式采取渠道或者管道等田间工程。
2.2生态灌区建设引黄灌区引水同时也会引入大量黄河泥沙。尽管黄河调水调沙后,黄河来水含沙量明显减少,但为了保障灌区的正常运行,仍要对沟渠进行定期清淤。引水沟渠清淤的泥沙一般堆放在岸坡两侧,冬春风大时会扬起风沙,破坏了灌区生态环境,影响了居民身体健康。通过合理利用清淤泥沙、开发建筑材料消耗泥沙、种植植物利用生物防护体固沙等技术手段,减少泥沙生态问题。灌区化肥的过量使用,已造成河流、地下水的面源污染。打渔张灌区保护灌区生态环境中一项生态任务是防治、降低农田面源水污染。通过应用农业节肥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等,打造生态灌区,以达到防污、减污的目的。
2.3数字灌区建设通过3S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开发灌区信息化管理平台,逐步实现灌区管理信息化、精准化、自动化。对灌区水资源来水量、水土环境变化、灌溉需水信息,水量计量信息,水价水费计收等信息,实现动态、实时监测管理,为实现灌区智慧决策、科学管理提供设备及信息保障。数字灌区建设是完善现代化灌区的标志之一。
2.4和谐文化灌区建设打渔张灌区作为山东省最早的引黄灌区之一,在灌区文化建设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打渔张灌区内已经形成了灌区文化景观带、三合干生态旅游景观带、引黄济青思源景观带和黄河文化风情带,建成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水利风景区。今后通过综合开发,依托引黄水体、灌区水利特色工程、历史人文等文化景观资源,使灌区成为居民农闲游玩、特色生态观光旅游的好去处,开创和谐文化灌区建设新局面。
作者:周克华 单位:博兴县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