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设施农业科学创新人才培养范文

设施农业科学创新人才培养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设施农业科学创新人才培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设施农业科学创新人才培养

1构建“一二三四”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二三四”人才培养模式从培养目的(一中心)、师资(双导师)、学生(三阶段)以及课程(四平台)4个方面入手,全方位构建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1一中心“一”即一中心,是指以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为中心,明确培养目的,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胜任设施农业产业相关单位的工作。

1.2双导师“二”即双导师,是指“学校导师+企业导师”。从学生入学开始即根据双向选择,给每位学生配备学校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习、思想及日常生活。从大三下学期到大四上学期,学生以企业等校外实践基地为主,进行专业知识实践。在实践期间,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从事的实践类型,企业为学生配备专门的企业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尽早适应社会。

1.3三阶段“三”即三阶段,是指把学生学习的整体工程划分为“基础—提高—强化”3个阶段。第1阶段:基础阶段,主要通过书院制完成,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和人文素养。时间为1年,安排在第1~2学期完成。学习公共课,进行文化素养教育,培养学生诚信、遵纪的品质,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学习部分专业基础课,在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基本技能训练,掌握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第2阶段:提高阶段,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主要方式为边学边做,时间为2年,安排在第3~6学期完成。主要学习专业课,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技能训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第3阶段:强化阶段,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主要进行集中实践和毕业论文(设计),时间为1年,安排在第7~8学期完成。在集中实践过程中,根据专业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轮流在不同的岗位进行生产实训,掌握专业岗位的实践技能,安排专业教师常驻企业,会同企业导师对学生进行管理和实训指导;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学生根据不同兴趣和爱好进行选题,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1.4四平台“四”即四平台,包括通识教育平台、专业基础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实践创新平台。通识教育平台主要通过理、工、经、管、文、法、艺术等相互渗透,培养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开设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人文艺术类、经济管理类、工程技术类等系列的选修课程,达到全面素质养成的目的。专业基础教育平台主要设置专业的基础理论、技术基础等方面的课程,加强对学生基础理论和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培养。该平台的课程设置要加大跨学科选修学分比例,增加专业基础课比例,拓宽专业口径,以实现培养学生适应行业、社会的职业生涯所需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专业教育平台着重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创新精神。课程设置时根据学生就业的不同方向设置专业选修课,系统设计课程结构,实现专业课程结构模块化,加大开设反映不同学科前沿的课程,使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实践创新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该平台包括课内实验、研讨课、专业实践、专业综合实践、社会调查和毕业设计(论文)等。

2优化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管理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进行方式方法的改革,总结形成了“双主体”、“双导师”教学模式。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网络教学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增加互动式、启发式、讨论式比例,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学习和思辩的能力。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学生课堂印象深刻。多门专业课建立了网络教学平台,视频、图片、习题资源丰富,有较强的互动功能,为学生扩大专业知识面、自主学习提供机会。在实践教学中,高度重视校外指导教师的作用,选聘基地优秀技术管理人员作为指导教师,把学院导师和企业导师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实行学院和企业双导师共同考核的办法,全面准确地考核学生的实践教学情况。实践内容的选择突出与生产实际、教师科研相结合的特点,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强化教学质量监督制度方面,首先打造教学团队。建立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制度,教学团队至少由1名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教师负责。其次坚持高级职称教师(特别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再次,坚持严格的校、院、同行三级听课和信息反馈制度,把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教师。每学期结束后,除了实施网上学生评教制度外,还要求学生对教学情况作出书面评价,提出意见建议。最后由主讲教师对自己本学期教学进行全面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3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构建设施农业学科梯队

3.1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培养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以提高教师素质为中心,以培养中青年骨干为重点,鼓励和资助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经过近几年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团队中80%具有博士学位。通过国外研修、国内高校进修及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对中青年骨干教师加强培养。每年选派教师参加国内、境外培训,学习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应用型本科院校先进经验和专业技术等。

3.2“双能型”教师队伍培养每年选派教师到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生产锻炼,丰富专业实践经验,提高“双能”素质。其他教师也轮流到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每年不少于10人次,每次不少于2个月。通过这样的措施,培养了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双能型”教师队伍,“双能”素质教师比例提高到63.6%,并有50%教师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4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大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

结合学校的教学教育改革,制定学院科研规划,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激发教研人员从事科研的积极性。强化科研服务教学的针对性,与企业联合创建教学改革需要的科研基地,理论联系实际,将科研基地发展成为教学实践和人才培养的流动站。支持鼓励科研水平高的教授、博士把科研成果带进课堂教学,丰富课堂内容,积极把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利用科研发展基金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出版著作、教材,鼓励教师用科研经费购买设备等,以改善教学条件。通过实施大学生项目导师制、大学生自主创新和科研训练项目,积极吸引学生参与教师承担的纵向和横向课题,锻炼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将学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与教师的科研结合起来进行,使教师对学生的设计和论文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加大基础实验室、重点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实验实训中心等实验实习场所,组织学生科研团队、兴趣小组及个人等进入实验室。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生物实验技能大赛等高水平科技创新、技能竞赛等活动,借助比赛筹备的各个环节,加强学生理论知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训。完善学生科研经费管理奖励办法,鼓励科研经费用于学生参与科研的补贴,以支持和鼓励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和科技竞赛活动,对于取得优异比赛成绩的学生将进行创新学分奖励和表彰。通过几年来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培养的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动手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5年平均本科生考研录取率38.2%,有多名学生考取省、市级公务员,多在设施农业企事业单位或相关行业工作。用人单位反馈信息显示: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毕业生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强,具有较强的吃苦耐劳精神,能够很快适应科研和生产一线的工作,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作者:范晶晶张保仁曹慧李媛媛单位:潍坊学院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