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园艺产业发展的措施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主要成效
1.1依托示范性园区(基地)建设,优化产业布局以雄厚的经济发展实力为依托,杭州市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围绕主导、优势和特色产业,以园区(基地)建设为抓手,以产业化发展为路径,积极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农业整体布局更加合理,园艺产业区域优势和特色更加显著,龙头带动和示范作用凸显,基本构建了自然经济条件于产业基础相协调的区域布局,在城市、平原、山区3大农业圈层基本形成,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成功转轨的基础上,园艺产业的功能性和区域性布局基本完成,基本实现了城郊区位优势型花木苗木产业区,以萧山、余杭和西湖三区为主;平原保障型蔬菜产业区,以西湖、萧山、余杭和富阳为主;山区资源优势型果树、食用菌和高山蔬菜产业区,以临安、桐庐、建德、淳安为主,杭州市园艺产业布局详见表1。
1.2推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以经支农政策杭州市认真贯彻实施都市农业的发展战略,近3年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以经支农”的进程,加快形成市场化、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按照城乡统筹、三产融合的思路,农产品加工、营销、物流体系不断完善,同时,进一步延展园艺产业链条,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扩大了增效空间,杭州市园艺产业二、三产业发展情况详见表2和3。
1.3科技兴农使农技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截止到2012年,杭州市以市级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以县级农技推广机构为骨干、以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为重点、以社会化农技组织为基础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雏形基本形成。全市建成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148个、乡镇农技人员991人(与园艺产业相关技术员为692人),建立村级农业服务站点1930个,人员4230人,建立农业科技示范户6325户,并建立了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全市聘任与园艺产业相关首席农技推广专家31人,农技指导员268人,责任农技员267人。2011年,杭州市出台了《杭州市“三位一体”农业公共服务体系示范乡镇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目前已建成市级“三位一体”农业服务示范乡镇20个,示范村50余个。通过市、县、乡、村四级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累计培训农民近8万人次,推广新技术新品种700余项,其中与园艺产业相关有200余项,为农民增收近3.5亿元。
2主要问题
2.1发展空间受到制约总体看来,杭州市资源禀赋不足,农业发展空间受制约,加之灾害性天气增多,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给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来较大压力,且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西湖区园艺产品种类齐全,其特色园艺、都市园艺产品在杭州市位居前列,但随着城市化推进加速,新一轮土地规划的耕地保有量从2005年基期的5419.2hm2下降到2020年期末的2107.9hm2,下降61.1%,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从2005年基期的5199.3hm2上升到2020年期末的6787.5hm2,上升30.54%,农业产业的发展空间将受到很大限制。
2.2产业化经营缓慢,生态化发展尚起步目前,杭州市园艺产业具较大规模的龙头企业和产销一体化的生产合作社虽有所发展,但因可用土地分散,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土地流转渠道不畅等原因,严重制约园艺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另外,园艺产品加工、保鲜、包装、储运、销售体系发展滞后,农业组织化、社会化服务尚处于较低水平,商品化处理技术及深加工更处于起步阶段;此外,园艺作物无公害基地认证工作尚未全部完成,有机农业及质量追溯制度才刚刚起步,农药超标现象屡有发生,随着农产品(特别是蔬菜产品)流通日益频繁,安全问题依然是重点和难点。
2.3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杭州市农村的村庄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业副业化现象日益严重,从事农业生产的几乎都是清一色的中老年人,从业人员的老龄化已成为当前社会的普遍现象,它不仅阻碍了农业科技的应用,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智能,而且造成了农业生产用工的日益紧张。截止到2012年,杭州市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为276.62万人,其中,劳动年龄内为256.39万人,超龄劳动人员为20.23万人。杭州市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从业人员分别为50.47万,6.57万,6.73万,3.22万人。调查显示,杭州市园艺产业有近32万从业人员,其中,60岁以上超龄劳动人员有近6万人,约占16%;45~60岁劳动人员约25万人,约占78%,超龄人员大多集中于蔬菜生产行业。
3主要观点
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在现代化农业建设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适宜的方式可为其他农业现代化发展要素提供发挥作用的有效空间。杭州市现代园艺产业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创新生产组织方式。农民合作组织运行效果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特点、产业区位、农业从业人员基本素质有直接的关系。杭州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针对不同区域分别对待,或支持地方性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农用土地所有权进一步明晰可提高土地流转的规范化,土地承包权换社保将加快规模化生产的进程。近年来农业方面的纠纷案大多集中于土地问题,其根源多为土地集体所有制下的所有权主体不明晰,导致利益分配无法均衡。蔬菜产业、果树产业和花卉苗木产业的基本属性和特点不同,生产模式应有所区别。果树和花卉苗木产业市场化程度可以加强,但蔬菜产业应加强政府的计划和统筹。农业生产横向一体化是纵向一体化的基础和前提,而后者又是前者的必然结果。杭州市现代园艺产业建设的当务之急是提高组织化和专业化程度,农业龙头企业可在市场调节下自由发展。建立市场化的农业信息和技术服务体系是农业专业化和产业化发展的需要,是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途径。杭州市政府在加强农技服务队伍建设的同时,鼓励建立具有经营性质的农业服务实体。建立农牧结合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实施以农养牧,以牧促农的农牧结合经营模式是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的必由之路。
4建议与对策
4.1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园艺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河网密布,地形多变,全市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65.6%,平原占26.4%,江、河、湖、荡、水库占8%,俗称“七山一水二分田”。下辖“六区五县市”分别为西湖区、拱墅区、江干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市、临安市、桐庐县、建德市、淳安县。近年来,杭州市根据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坚持都市农业发展战略,“三大”农业圈层已基本成型。但就园艺产业分布情况而言,只有花卉苗木产业相对集中,品牌与特色优势初现,专业化生产程度较高,而蔬菜与果树产业仍以满足各行政区域市民需要为目标,其种植结构基本相同,缺乏地方特色。建议杭州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园艺产业的统筹规划,在细致调研的基础上,打破各行政管理区域的限制,以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为出发点,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为路径,利用行政统筹手段进行各区域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调整,打破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发展思路的制约,向一域一品、一带一品、一山一品、一沟一品发展思路转变,构建能够充分发挥自然地理区位优势的、以园艺作物种类为区块划分单元的专业化生产区域,以此来推动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4.2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土地整治与规划目前,杭州市农业用地整体上来看仍处于较粗放的管理形式,由于多年的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施,导致土地细碎化现象严重,农地基础设施严重老化,这严重制约园艺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建议政府进一步明晰农用土地所有权主体,进一步明确所有权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农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在进一步明确土地承包权和使用权基础上,以政府为主体,联合土地所有权拥有者以及农户,对土地进行精细整理和重新规划利用,使破碎的耕地得到集中规划,变成成块的、整齐的、平整的土地,不仅可以腾出更多的耕地资源,还可提高现有耕地资源的质量和农业生产潜力,政府需出台相关政策以项目的形式支持和实施这些工程,拟定政府、土地所有权主体和农民负担费用的比例。
4.3以农户为生产单元,培育新型农民合作组织调查结果显示,不论是龙头企业引领的公司+农户的农业经营模式,还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主导的合作组织+农户的农业经营模式,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组织主体和农户利益的对立性问题,其经营制度均很难保证农户真正地与组织主体分享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所带来的增值收益,因此,目前杭州市园艺产业农业合作组织90%以上为松散型,距离杭州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目标尚有较大距离。建议政府组建、扶持或培育新型农民服务组织,该组织的基本职能为保护农户根本利益,保障农产品供应,提供农业金融支持,提高农民团体社会地位,减少政府社会化管理成本。基本功能包括农协的服务功能,产品和生产资料统购统销功能,信贷服务功能,保健福利功能和互助服务功能。该服务组织具有浓厚的政府机构性质,既是生产经营的组织者,又是政府农业政策的执行者;既连接了农户和市场,又是农民与政府间的桥梁和纽带。
4.4走农牧业相结合发展之路以农养牧,以牧促农的农牧结合经营模式已成为一些经济较发达国家农业的主要发展形式。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阶段,建立农牧结合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是规避风险,实现农牧业持续发展、增加收入的主要产业形式。种植业的第一性生产与养殖业的第二性生产紧密结合,即农牧业结合经营形成一个生态、经济和技术复合生态经济系统,饲料和肥料成为种植业和畜牧业之间联系的桥梁,是农牧结合的纽带。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物质基础———饲料与肥料,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养分———有机肥,种养业彼此互补产品。从实践来看,农牧结合为建立高产、优质和高效的农业生产系统、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目前,农牧结合型农业成为多数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产业形式。
作者:吴业东单位: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