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玉米间作套种双孢菇栽培技术探讨范文

玉米间作套种双孢菇栽培技术探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玉米间作套种双孢菇栽培技术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玉米间作套种双孢菇栽培技术探讨

摘要:本项栽培技术是一项旨在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增产增收,引导农民进行玉米秸秆基料化的还田技术。本项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利用秸秆与畜禽粪在玉米地进行双孢菇的间作套种,采菇后形成的菌糠以有机肥的形式还田,提高土壤肥力,减少次年大田化肥施用量,减轻焚烧秸秆对大气的污染,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是一项颇具发展前景的生态农业技术。

关键词:玉米;双孢菇;间作套种;栽培技术

双孢菇以秸秆为栽培主料,肉鲜味美,干重蛋白质含量高达42%,氨基酸种类十分丰富,享有“植物肉”的美誉。吉林省是玉米主产区,秸秆多被焚烧,资源浪费,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社会巨大难题。利用玉米秸秆及畜禽粪栽培双孢菇,既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又增加蛋白质食品来源,采菇后的废料培肥农田,符合循环农业发展要求,前途远,价值大。至2013年,我国食用菌总产达3169.68万吨,其中双孢菇300万吨,全球菇种最多,总产最高。国内已有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菇和大球盖菇的尝试,虽有成功,但仅限小面积试验,尚缺乏系统研究。2016~2017年,我们通过玉米间作套种双孢菇的新技术体系研究,使得大田生产双孢菇成为可能。下面,就玉米地间作套种双孢菇栽培技术要点加以阐述。

1栽培主、副作物简介

1.1主作物———玉米

玉米拉丁学名:ZeamaysL.,是禾本科玉米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玉蜀黍、棒子、包谷等,玉米原产于墨西哥和秘鲁一带,秆直立,通常不分枝,高1.5~2.5米。玉米与双孢菇间作套种,通风透光好,具有边行优势,并为双孢菇生长遮荫挡光。

1.2副作物———双孢菇

双孢菇拉丁学名:Agaricusbisporus,又称白蘑菇、蘑菇、洋蘑菇,欧美各国生产经营者常称之为普通栽培蘑菇或纽扣蘑菇。双孢菇是世界性栽培和消费的菇类,有“世界菇”之称,可鲜销、罐藏、盐渍。双孢菇的菌丝还作为制药的原料。中国双孢菇栽培最多的有福建、山东、河南、浙江等省。

2玉米与双孢菇间作套种栽培比例

玉米与双孢菇间套种采取4垄∶2垄的栽培比例。即在株行距25cm×65cm的标准垄情况下,每隔4垄玉米预留出2垄作为菇床,并且邻菇床的垄玉米进行双行播种,以保证整体上玉米株数不变。5月1日前后完成玉米播种,亩植株数约4000株。这个比例有利于机械化种植与铺料。这个比例,是我们经过试验得出的最优种植比例,既可保证遮阳充分,又方便于田间管理。

3玉米地间作套种双孢菇耕作栽培技术流程

整体流程是:备料→预湿→建堆→翻堆→作床→铺料→播种→发菌管理→覆土→出菇管理→采收。每年6月10日开始备料建堆,7月2~5日开始铺料。

3.1原材料备料:按1亩地667m2进行备料。3.1.1主料:玉米秸秆6000kg,要求新鲜、晒干、无霉变;干牛粪500~800kg,纯度80%以上,要求新鲜、不能自然发酵,晒干后粉碎。

3.1.2辅料:复合肥100kg,豆饼粉150kg,尿素30kg,过磷酸钙12kg,钾肥25kg,石膏150kg,生石灰200kg,敌敌畏500mL,甲醛1kg,杀瞒剂100mL,农膜15kg。3.1.3遮阳材料:草帘,双层、1.5m长、要求不透光,400~500个。也可使用干稻草300~400捆来替代草帘,成本低一点。

3.1.4菌种:接种量2瓶/m2,每瓶500mL。每亩栽培双孢菇实质面积约为整块地的1/3,即:222m2,需要双孢菇3级生产种444瓶。

3.2双孢菇培养料处理与制备

3.2.1建堆:首先选择平整,水源条件好的平地,最好使用硬化的场地。把草料运至场地中,料堆宽2.2m,高1.5~1.8m,长度根据草料的多少决定,堆长约11m。堆料时先铺1层30cm厚的秸秆,然后用水充分淋湿,然后在草料的表面撒一些石灰,用水喷淋一次,使石灰粉渗入草料内,然后再铺1层草料,再用水充分淋湿,如此铺1层淋1层至草铺完,堆顶呈龟背形,然后用农膜覆盖。每亩草料用石灰8kg。

3.2.2翻堆:第一次翻堆在建堆后的第5天进行。翻堆前将牛粪、饼肥、石膏、尿素、磷肥、复合肥、钾肥等用1%的石灰水调湿,含水量为手握料,指缝间有水滴2~3滴即可,均匀混合形成混合料,翻堆时将料抖松翻在堆的另一边,中间的翻到边缘,表层及底层翻到中间。每翻1层,加入1层牛粪、饼肥等混合料,顶层不加入混合料,然后盖膜密封,第1次翻堆时将水分作适当调整,以后翻堆不再加水为好。第2次翻,在第1次翻堆后第6天进行,加入75kg生石灰,翻法同上,长度与高度不变,堆宽缩小为1.8m。第3次翻堆在第2次翻堆后第5天进行,再加入75kg生石灰,方法与第2次翻堆完全相同,调节pH值大于或等于7。第4次翻堆在第3次翻堆后第4天进行,翻法同上,用甲醛0.75kg(加水稀释500倍),敌敌畏300mL和杀螨剂1瓶(加水稀释800倍)用喷雾器分层均匀喷雾用来中和氯嗅味和杀灭害虫,并用农膜覆盖密封。整个翻堆历程为22天左右,发酵温度从前期的38℃升至中期的58℃,最后稳定在70℃左右。经过几次翻堆,料就堆制好了。好的培养料标准:料呈棕褐色,无臭味并特有香味,草有韧性,腐熟而不腐烂,pH值7.5~8,无杂菌,水分用手紧握料,指缝见水而不滴为好,如果湿要进行晾晒,过干则用1%~2%的石灰液调节。3.3玉米套种双孢菇栽培方法3.3.1整地做床:将预留的2垄田块进行平整,并在四周开好排水沟,做床,床宽65cm,两个双孢菇种植床面间的垄沟作为人行道和喷灌带,并用余下的50kg石灰撒于覆土中。

3.3.2床面处理:铺料前,床面及人行道撒入少许生石灰,并喷施500倍稀释液的敌敌畏,然后铺料,料厚15~20cm,中间高于边缘2~3cm。3.3.3铺料排氨:将料堆放于应接种的床面,不下雨不盖农膜,下雨必须盖农膜,每天翻1次,彻底排除氨气味,才能保证接种的安全。第3天将料抖放平整,彻底无氨气臭味,水份适宜后即可进行接种。

3.3.4接种:首先,将堆制好的培养料,以各处均匀抓一大把放于小筐内,先用点菌种作“试验”,撒于料面盖好报纸,24小时后能见到菌丝萌发,即可接种,否则应查明原因处理后再接。接种应选择阴天和下午进行,从瓶中取出菌种,分成颗粒状,装入盆内再按计划接种,均匀撒播于料面。接种采取“层播+表播”的方式进行,即:层播总接种量的2/3,用四齿插子松翻至料面下5~10cm,再表播余下的1/3于床面,并轻拍实,使菌种与料紧密接触利于萌发。接种后要覆盖一层经石灰水处理过的稻草或草帘进行保湿,促进菌种萌发和菌丝吃料。接种后大约15~20天,菌丝体长到培养料2/3时进行覆土。

3.3.5覆土:使用邻垄玉米垄沟中的土进行,土质pH7~7.5为好,土块大小最大不超过2cm,含水量20%~22%为好,厚度应保持3~5cm。3.3.6覆土后的管理:前10天不下雨只盖草帘不盖薄膜,可喷水。10~15天内仔细揭土检查,当菌丝上土层一半呈放射状时,可以分4次喷“结菇水”3kg/m2。2天后当小菇蕾长到黄豆粒大小并普遍出土,再喷1次“出菇水”,水量和方法同上。根据床面干湿及天气,喷水3kg/m2左右,然后停水2~3天,当菇集中出土后,每天看菇反应及天气变化来喷水,根据菇的数量喷水。菇盖嫩白,光洁度好,水份适宜。起磷片,菇盖发黄则表示水份不足。出菇时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以上,并要给予充足的氧气。

3.4采收及采收后的管理

一般采收时菌盖直径为3~5cm为宜。每采收1批菇后要间隔5~7天再采下1批菇。歇潮时不宜打水,观察菌丝及孔洞,用土填平,重新喷1次水,当出3次菇以后可及时追专用肥1次。

3.5病虫害防治

危害双孢菇的病害主要有:木霉、曲霉、细菌性斑点病、白色石膏霉、鬼伞等。虫害主要有:螨虫、菇蝇、菇蚊、鼠害等。预防的办法:搞好环境卫生,加强覆土灭菌,严格无菌操作,合理控制含水量和pH值,消灭菌蚊蝇等传播媒介,科学使用农药。

参考文献

[1]赵骥民,刘振钦,辛树权,曹云龙,杨燕平.食药用蕈菌栽培学[M].32-34.

[2]修翠娟.北方双孢菇栽培技术要点[J].西北园艺,2012(05):36-38.

[3]邓德江,魏金康.荷兰工厂化栽培双孢菇技术[J].北京农业,2009(09下旬刊):22-24.

[4]张立臣.冷棚地畦双孢菇栽培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6(07):48-50.

[5]刘光荣,周少群,纵瑞敬.双孢菇标准化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3):50-51.

[6]刘树才,刘国宇.双孢菇标准化栽培及培养料发酵管理技术[J].蔬菜,2013(3):19-21.

[7]叶岚,李仲贤,成群,李海菊.双孢菇栽培关键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10(2):164,167.

[8]郭月清.双孢菇栽培管理技术[J].中国农业技术推广,2015(6):24-26.

[9]李艳丽,贾晴蔚.双抱菇栽培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C].华中昆虫研究(第七卷)203-206

[10]陈蓉,顾向红,焦子伟,吴海彬.新疆伊犁河谷温室双孢菇栽培技术规程[J].蔬菜,2016(1):43-45.

作者:刘迎春;凤鹏;杨大海;张维东;王秀飞;谭笑;程晓东;温嘉伟;刘振钦 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村能源与生态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