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针叶树套篓造林技术研究论文范文

针叶树套篓造林技术研究论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针叶树套篓造林技术研究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针叶树套篓造林技术研究论文

1套篓造林的主要技术措施

所谓套篓造林,就是栽植后给每棵幼苗套上特制的防护篓,并在栽植时与某些防风固沙、抗旱节水措施相结合,如浇水覆膜、大苗深栽、大坑换土。其中,防护篓用沙柳枝条编制而成,形似无底的纸篓,上口小、下口大。一般规格为上口直径20cm~30cm、下口直径30cm~40cm、高度50cm~60cm,并在下口留三个长10cm的腿脚。套篓时,用铁锨将防护篓的腿脚扎入土中,使防护篓牢固直立地面。套篓措施可以单独使用,与搭设沙障、浇水覆膜、大苗深栽、大坑换土等防风固沙、抗旱节水措施结合使用效果会更加明显。

2套篓造林技术控制风蚀沙埋的效果

为了解套篓造林技术对防风固沙能力的影响,对风蚀沙埋造成的主要后果进行了观察、测定和统计。结果显示:(1)套篓造林的平均风蚀率为8.0%、平均风蚀深度1.0cm、最大风蚀深度3.0cm,不套篓造林的平均风蚀率为20.0%、平均风蚀深度4.0cm、最大风蚀深度7.0cm。(2)套篓造林的平均沙埋率8.0%、平均沙埋深度1.0cm、最大沙埋深度3.0cm,不套篓造林的平均沙埋率70.0%、平均沙埋深度4.5cm、最大沙埋深度7.5cm。(3)套篓造林的树干通直个体占95.0%、弯曲个体占5.0%,不套篓造林的树干通直个体占70.0%、树干弯曲个体占30.0%。由此表明:套篓造林技术可以有效地减轻风蚀沙埋现象,利于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

3套篓造林技术提高土壤含水量的效果

由表2可见:套篓处理的土壤含水率达到4.18%,土壤水分储量高达7.09t/hm2;而不套篓处理的土壤含水量仅为2.71%,土壤水分储量为4.60t/hm2;套篓的土壤储水量高出不套篓2.49t/hm2,提高幅度为54.13%。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套篓处理的樟子松林地土壤含水率、土壤水分储量极显著高于不套篓处理的林地土壤,即土壤含水率、土壤水分储量差异由是否套篓而造成。究其原因,套篓通过减小光照强度、降低风速减少土壤和树体水分的无效蒸散;没有套篓的土壤和树体全部暴露在强烈的日照之下,土壤和树体水分蒸散较快。由此表明:防护篓通过减小光照强度、降低风速有效减少土壤和树体水分的无效蒸散,有利于土壤和树体的水分保持,从而提高土壤含水率和土壤储水量。

4套篓造林技术改善土壤养分状况的效果

由表3可见:除了土壤pH值和土壤全钾储量外,套篓造林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储量极显著高于不套篓林地的土壤,水解氮、速效钾显著高于不套篓林地的土壤。与不套篓造林相比,套篓造林可使林地土壤有机质、全磷、全氮分别增加366.96kg/hm2、19.63kg/hm2、19.62kg/hm2,相应的提高幅度分别为83.86%、100.05%、49.99%;可使林地土壤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0.98kg/hm2、0.60kg/hm2、2.13kg/hm2,相应的提高幅度为27.84%、60.61%、20.02%。根据观察发现:套篓造林之所以能够改善林地土壤的养分储量,原因在于套篓能够减轻风蚀将枯枝落物吹出树穴的现象,并可将枯枝落物聚集在防护篓内外,通过分解向土壤提供养分。由此表明:套篓可以减轻风蚀将枯枝落物移出林地并将其聚集在防护篓内外,从而提高林地土壤的养分含量。

5套篓造林技术对林地其他特性的改善作用

为了解套篓造林技术的其他作用,对林地动物危害程度、物种多样性、生物结皮等特征进行了统计和比较。结果表明:套篓林地的动物危害率在5.0%以下,不套篓林地的动物危害率大于20.0%;套篓林地拥有天然灌木4种~6种、盖度15%~20%以及草本植物2种~4种、盖度5%~10%,不套篓林地拥有天然灌木2种~4种、盖度小于5%以及草本植物1种、盖度小于5%;套篓林地的生物结皮厚度在1cm~3cm之间,生物结皮的盖度在5%~10%之间,不套篓林地未发现生物结皮现象。由此表明:防护篓不仅能通过阻挡作用减轻动物危害,而且可通过改善林地水分和养分作用提高林地物种多样性、促进林地生物结皮的形成。

6套篓造林技术提高造林效果的作用

由表4可见:套篓的造林保存率高达96.67%,不套篓的造林保存率仅66.67%,套篓比不套篓的造林保存率提高30.0%。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套篓林地的造林保存率极显著高于不套篓林地,即造林保存率的高低由是否套篓决定。由表5可见:套篓造林的树高、地径、冠幅生长量比不套篓造林分别提高36.70%、42.37%、48.33%,而树冠覆盖率、生产力增加幅度则高达223.87%、303.70%。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套篓林地的生长量、林冠覆盖率、林地生产力极显著高于不套篓林地,即生长量、树冠覆盖率、生产力高低由是否套篓决定。上述结果表明:套篓造林技术不仅可以提高保存率,而且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林木生长量、树冠覆盖率及林地生产力。

7套篓造林技术提高造林效果的生物量调节机制

根据表6计算可知:套篓造林的总生物量投资(积累)比不套篓造林提高168.02%,树干、枝条、叶片、根系的生物量投资(积累)分别比不套篓提高128.93%、205.36%、236.11%、102.22%。由此表明:采用套篓造林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种群总生物量及各个构件的生物量投资,为其生长奠定物质基础。由表6还可看出:在生物量的分配中,套篓造林的地上生物量占90.79%、地下生物量占9.21%,不套篓造林的地上生物量占87.69%、地下生物量占12.31%。在地上生物量的再分配过程中,套篓造林的树干占36.84%、枝条和叶片占53.95%,不套篓造林的树干占43.21%、枝条和叶片占44.49%。由此表明:采用套篓造林的情况下,种群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于树冠的生长发育,从而减少了种群对根系的生物量分配;不采用套篓造林技术的情况下,种群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于根系的生长发育,从而减少了种群对树冠的生物量分配。

8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套篓造林具有多重效果,包括减轻风蚀沙埋、提高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阻止人蓄干扰。尤其是采用套篓造林技术可有效地减轻风蚀沙埋对林木造成的危害,促进林木正常生长发育,达到了最初的预期效果。但其中最突出的是能够大幅度地提高林地土壤含水量和林地土壤的养分含量,根据估算结果:采用套篓造林技术可使土壤含水量增加2.49t/hm2、提高幅度达54.13%,可使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分别提高83.86%、100.05%、49.99%。这些作用对于风蚀沙埋严重、土壤干旱贫瘠的毛乌素沙地而言,在长期维持林地土壤水分、土壤肥力及林地生产力方面无疑具有重大意义。随着套篓范围环境条件的改善,造林效果亦得到明显提升。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套篓造林技术可使造林保存率高达96.67%,与不套篓相比提高30.0%;树高、地径、冠幅生长量的提高幅度也都在35%以上,尤其是树冠覆盖率、林地生产力的提高幅度高达223.87%、303.70%。同时,林下的物种多样性、生物结皮也得到明显改善。对于造林困难、郁闭成林更加困难的毛乌素沙地而言,套篓技术提高造林保存率、促进林木生长、加速郁闭成林进程的意义不言而喻。套篓技术之所以能够提高造林效果,其机制之一是改变了种群的生物量投资与分配格局。套篓改善了环境条件,从而使种群对各个构件的生物量投资加大,为个体存活、生长提供了物质和能量基础。而且在生物量的分配过程中,种群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于树冠的生长发育以扩大光合面积、促进干物质积累。因此,最终表现出存活率高、生长量大、郁闭成林快的结果。而在不套篓的情况下,环境条件相对恶劣,林木必须面对风蚀沙埋、干旱缺水、土壤贫瘠等不良环境条件,不仅减少了对于各个构件的生物量投资,同时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于根系的生长发育以获得更多的地下资源并减少地上构件的水分蒸散,这样必然减少种群生物量对光合构件的分配,从而使个体的存活、生长受阻。换而言之,种群以降低存活率和生长量为代价提高现有植株的存活与生长概率,最终表现出存活率低、生长量小、郁闭成林慢的结果。

作者:漆喜林单位:陕西省林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