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山黄麻造林技术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植物特征
山黄麻喜温暖、干热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是南方山区典型的耐旱树种,据调查,主要分布于海拔1400m以下降水稀少、土层干燥瘠薄的干热河谷地带,在降雨量仅为600mm、年均气湿21℃以上地区均能正常生长,在河谷、沟箐两侧土层相对深厚、潮湿地带生长较好,在土壤极为干燥、瘠薄的陡坡地带也有分布,并能正常生长和开花结实。山黄麻对环境适应性较强,其根系发达,叶表面多绒毛,具有明显的耐旱特征。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段,山黄麻一般生长3a左右即开花结实,并且天然下种更新良好、生长旺盛,尤其在光照充足的环境条件下生长茂盛,在其它阔叶树种的荫蔽下则生长不良、乃至衰退并逐步淘汰。
2造林试验
试验目的及技术思路为探索立地条件、苗木类型对山黄麻造林成活率及生长量的影响,2010年以来开展了相关造林试验。在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用整地措施和苗木类型两种因素进行栽培试验,分析不同整地措施和苗木类型对山黄麻造林成活率的影响,探索、总结造林成本低而适用的栽培技术模式。
3育苗与造林技术
3.1采种山黄麻果期6—9月,小核果卵形,果实成熟时为红色。种子千粒质量约2.5~2.8g(35万~40万粒/kg)。当大部分果实呈红色时即可采摘,采收的种子要及时净种,并去除杂质,放置于通风、阴凉地方自然风干贮存,严禁曝晒。
3.2种子育苗3.2.1育苗地选择为降低造林成本,减少苗木损耗。苗圃宜尽量靠近造林地块。如采用裸根苗造林,宜在造林地附近设置临时苗圃,采取就地育苗,以减少苗木损耗、降低苗木损伤,提高造林成活率;如采用袋苗造林,则应考虑交通运输条件,方便苗木运输。总体上,苗圃地宜选择在有水源且排水良好的缓坡地带,土壤以沙壤土为宜。3.2.2育苗技术宜种子繁殖。播种时间以每年3月上旬为宜,播种前,将成熟选净的种子用40~50℃的温水浸泡3~4h后,搓去外果皮,连同灶灰一同播种,播种用量1.5~2kg/667m2。播后用细土覆盖,以不见种子为宜,用农膜或稻草覆盖,当幼苗出土2~3片幼叶时揭去覆盖物,即可上袋培育,当幼苗在营养袋内生长3~4个月后即可出圃造林。
3.3扦插育苗宜夏季扦插,扦插时在生长正常的成年树体中上部位剪取1~2年生健壮的、无病虫害的木质化程度中等的枝条进行扦插,插穗长约15cm,带少量枝叶,扦插伤口用2号ABT生根粉浸泡45min后即可扦插。扦插前做好准备工作,扦插苗床的土壤用高锰酸钾或多菌灵消毒处理,苗床设置遮荫网,避免阳光直射。苗圃期间注意控制水肥,待次年春季发新叶时施用稀粪水,雨季来临即可上山造林。
3.4造林技术3.4.1造林地块选择经过2009年以来连续4a的干旱检验证明,山黄麻能适应极为恶劣的自然条件,在南方山区海拔1400m以下降水稀少、干热的河谷两侧、河滩地及山坡地均可种植。3.4.2整地方式及规格应提前一个月整地,在南方地区宜在5月以前完成预整地。整地方式为沿等高线方向带状撩壕,带宽70cm、深0.6cm;局部地形不规则、山形破碎区域宜穴状整地打塘,塘规格为长、宽、深各60cm。3.4.3种植密度根据种植区坡度不同,种植密度为56~75株/667m2。株行距为3m×4m或3m×3m。3.4.4定植技术要点雨季(每年6—7月)造林。宜选择阴雨天气定植,袋苗造林时要去除营养袋,如为裸根苗造林,则应保持根系舒展,在定植时做到“根正、苗舒”。定植后浇足定根水。3.4.5幼林管护造林当年要有专人管护,防止牲畜践踏危害,并注意监测、防治地下蚁类害虫危害。次年检查造林地块成活率,成活率达90%以上为合格。
4结语
山黄麻速生、耐旱,易于快速成林,宜作水土保持及荒坡荒地绿化树种,为改善山区生态环境的先锋树种,具有良好的生态及经济价值。(1)整地措施及方式对山黄麻种植成活率影响不大,但对其保存率、生长量影响较大。一般在每年的5—7月定植比较适宜,采用硬技扦插与植苗造林相比,虽然操作简便,造林成本低,但在土壤条件和水湿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块造林第二年开始保存率很低。(2)整地方式、苗木类型是影响山黄麻生长的重要因素。在南方海拔1400m以下山区坡度较陡、土层较浅的地区宜采取带状撩壕整地,以充分截获地表泾流、增加水分,并选用1年生木质化程度较高的苗木造林,株行距以3m×3m或3m×4m为宜。(3)云南地区连续四年的干旱造成大部份树木死亡,而山黄麻经受了干旱的考验,抵御了极为恶劣的干旱气候条件,经实地调查,山黄麻能在土壤瘠薄、极为干燥的立地条件下正常生长,并经过长期自然选择,表现出比干热河谷地区其它阔叶树种卓越的抗旱性能,不愧为干热河谷地区的优良荒山造林先锋树种,值得大力推广。可用作水土保持、荒山绿化和增加干旱地区植被、抵制风沙危害的优良生态树种。
作者:杨超本邓光华杨祟健马自芬单位:双柏县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