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资源环境约束与城镇化建设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大城市中心地位不断加强,资源环境压力愈加突出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我国的特大城市、省会级城市规模不断扩张,人口持续聚集。根据对来自河南省不同地区农民工的994份随机调查问卷显示,即便是经济基础相对较差的农民工也对特大城市(首都等)、区域中心城市(省会等)有强烈的迁入欲望,来自中小城镇的城市居民更是对大城市偏爱有加。由于该种迁移偏好的盛行,导致我国中心城市规模在近几年框架不断拉大,人口数量激增,最终导致环境恶化,交通拥挤,城市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在城市结构设计上不断增加的环状结构进一步加剧了城市治理的难
度和环境恶化的速度。
(二)城市运营粗放与低效率十分常见
正如低效率的投资支撑我国经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一样,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缺乏规划或者没有规划的城市扩张十分常见。部分城市的扩张完全以私人部门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导向,忽略城市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为以后的城市运营留下很多病根。在我国,不仅存在城乡的二元结构,城市内部也普遍存在二元结构。一座城市现代化的区域附近,可能就存在脏乱差的城中村,或者现代小区的混乱管理。城市内部的不和谐也并不鲜见。有的区域郁郁葱葱,有的区域找一棵树就很困难。现代节能技术、环保技术在城市的不同区域应用情况差距也十分巨大。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在城市的管理中往往采取了比较省事的粗放型管理方式,如此一来,城市的资源环境压力进一步增加。
(三)有待商榷的城镇建设用地政策
我国现在采取的是对城市建设用地严管严控,尽量少占少用的策略以此期望保持更多的土地资源。但是,笔者通过对部分地区的调研发现,我们的这种策略不但没有节约土地,反倒是造成了更大的土地浪费。我们可以选择部分新生代农民工为调研对象,他们大多从有工作能力以来多数时间在城市务工,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这些资金最终流向了土地丰富的农村,在那里他们可以以较低的价格建设数百平米的大房子,占用土地数量自然也十分惊人。由于城市建设土地的短缺,导致城市住房的短缺,短缺进而导致价格快速上涨。再加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本应在城市购房的人们被迫把资金带到了农村,同时也把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带到了祖国的四面八方。因为,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城市建设的集约和农村建设的粗放。
二、基于资源环境约束的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选择
(一)大力发展带状城市体,摒弃传统的环状扩张
无论从世界城市的发展规律还是从笔者调研的情况来看,未来几十年我国人口仍然会持续不断地向大中城市聚集,即便国家鼓励中小城镇的发展,短期也无法改变来自微观个体对特大城市、大城市的向往。基于此,我们除了加快均衡大中小城市吸引力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思考如何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大城市。对于大城市的扩张,或者说中等城市向大城市的扩张而言,我们以往的扩张现实是摊大饼式的城市环状扩张,这种模式带来的是环境恶化、交通拥堵等一系列城市生态难题,也愈来愈导致城市发展的不和谐。鉴于此种情况,我们可以尝试新的城市架构扩张模式,就是发展带状的大城市、特大城市,进而取代城市的环状扩张,以此来增强城乡交融,缓解城市资源环境的压力。
(二)推进绿色城市、人文城市和科技城市的协调发展
现代城市运营的粗放与低效率是加剧资源环境进一步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现代城市建设和运营中如何才能摆脱粗放走向集约,摆脱低效率走向高效率成为现代城市建设和运营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建设城市或者镇级居民点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通过集约的方式利用资源,让人们居住得更健康、更舒心,同时也有利于人们在经济上获得发展。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大力推进绿色城市、人文城市和科技城市的协调发展。
(三)加紧城市建设用地特别是住宅用的供给,以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
现行的户籍制度、城市住宅价格的快速攀升和非城镇居民有限的购买力及不顺畅的融资渠道导致大量期望居者有其屋的人们选择去成本较低的地区拥有自己的住房。如此一来,城市务工人员所得的相当一部分收入流向了广阔的农村,进行房屋建设。相比较城市住宅对建设用地的使用效率,农村住宅建设对土地的利用是非常粗放的,并且城市工作农村建房的群体普遍对土地的稀缺性不重视,房屋建设也缺乏整体规划,导致土地浪费惊人。就这一点来看,我们严管的城市住宅用地供给,看似控制了城市建设用地的整体规模,但从城乡统筹的角度来看,实际上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土地资源的浪费。由此可见,增加城市建设用地特别是城市住宅用地的供给,同时对农村建设用地进行适度干预,才是我们节约有限土地资源的可取之路。(本文来自于《经济研究导刊》杂志。《经济研究导刊》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孟刚杨慧敏何宇鹏赵爽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郑州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