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资源环境下的工业困境探讨范文

资源环境下的工业困境探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资源环境下的工业困境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资源环境下的工业困境探讨

一、工业化是德宏州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目前,德宏州工业已由过去较为单一的结构,发展成以电力、矿冶、食品、建材、生物制药、木材加工、珠宝玉石加工等为支撑的工业经济结构,但工业仍落后,尚处于工业化的初期,发展工业仍任重道远。第一,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偏低。2012年,德宏州实现工业总产值(现价)158.53亿元,同比增长16.17%;实现工业增加值51.74亿元,同比增长11.39%。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6.69亿元,同比增长19.26%,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90.24%。2010、2011、2012年,全州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6.28%、26.96%、25.74%,同期,云南省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6.09%、36.63%、33.47%;全国为42.21%、39.99%、38.48%。德宏州约分别比云南省、全国低10个、13个百分点。第二,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低。受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和工业产品价格下跌的影响,2013年,制糖、电力、建材、电冶四大支柱产业效益下降,致使全州工业经济全面下降。单一的产业结构,难以支撑经济的持续发展,加快工业发展迫在眉睫。第三,工业落后,严重制约县域经济的发展。2012年,县域经济在云南省129个县巿排位中,芒巿排109位,陇川县113位,盈江县115位,瑞丽市125位,梁河县127位。分别比2011年后退45位、9位、50位、75位、11位,瑞丽市从2011年的第50向后退了75位。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就是产业结构调整偏慢,工业化水平较低。

二、德宏州工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困境

1、经济发展与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矛盾日益突出。

德宏州完成国家重点考核的环境约束性指标面临巨大压力。“十二五”期间,省下达德宏州二氧化硫排放量目标任务是:在2010年7503吨的基础上削减0.5%,为7465吨,2012年实际达到7844吨,增加了4.54%,比省下达指标多379吨;化学需氧量在2010年29314吨的基础上削减6%,为27555吨,2012年实际达到30596吨,增加4.37%,比省下达指标多3041吨;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与2010年11219吨持平,2012年实际达到12845吨,增加14.49%,比省下达指标多1626吨;氨氮排放量在2010年1947吨的基础上削减6.5%,为1820吨,2012年实际达到2010吨,增加3.24%,比省下达指标多190吨。据德宏州环保局统计,2012年全州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新增242吨,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新增813吨,工业氨氮排放量新增14吨,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新增830吨。这种趋势给德宏州工业化进程中完成国家重点考核的环境约束性指标形成巨大压力。

2、能源消耗高,生态效率低。

德宏州能源消费总体上仍处于高消耗、低水平的状况,能源利用效率偏低,对高耗能产品、高污染产品和资源性产品进行限制性开采、生产等措施和政策的调整尚在运作中。2012年,全州万元GDP能耗1.207吨标煤,万元工业增加值用电量6987千瓦时,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366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01立方米,这些指标均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3、工业加速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

工业空间布局不合理,生态环境保护难度大。从工业布局上看,坝区、沿江、富裕地区过分集中,山区和贫困地区分布少;瑞丽江流域环境容量有限,工业企业却过分集中;大盈江环境容量充裕,工业企业却分布较少,区域布局不合理。另外,布局分散也很突出,例如,硅产业,全州五县(市)全面开花,且同一县内布局也分散,在盈江偏远的盏西、苏典、卡场等山区乡镇都有硅企业。结果是污染点多,监管难度大,治理成本高。

4、“三高一资”发展模式使工业化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德宏州的工业经济以制糖业、电力工业、电冶业、建材等产业为主,属于典型的“三高一资”企业(高成本、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本地优势资源的采掘与初加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整体发展缓慢,缺乏实力雄厚、知名度高的大型企业和龙头企业。由于人才缺乏和投入不足,没有完整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研发能力弱,工业投入以扩能为主,技术优势不突出。“三高一资”的发展模式,导致工业能耗居高不下,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造成了资源浪费,加大了环境压力,环境承载能力减弱,资源环境代价过大。有的产业对资源的消耗、对环境的污染、对生态的破坏程度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5、硅冶炼业使德宏州付出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

以2011年为例,全州每吨工业硅平均耗电1.26万度,单位产品综合能耗4830千克标准煤/吨(GB/T2881-2008中规定工业硅企业单位产品冶炼电耗不高于1.2万度/吨、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不大于3500千克标准煤/吨的标准)。全州全年生产工业硅19.61万吨,用电25.38亿千瓦时,占工业用电量的88.5%,而总产值只占工业总产值的17.8%;规模以上硅冶炼企业生产工业硅12.82万吨,总产值18.82亿元,创造增加值2.86亿元,占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3%。硅冶炼的高能耗、低效益特点,严重推高德宏州的万元GDP能耗指标。目前,全州硅冶炼业大部分企业仍然使用木炭作为还原剂,2012年,全州生产19.5万吨工业硅消耗木炭达23.52—29.4万吨,折合林木蓄积达17.2—36.8万立方米,造成大量森林资源被破坏,生态屏障、生存环境、水资源受到严重影响。硅冶炼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据统计,每台12500KVA的电炉,每天可经除尘器收集8吨左右的硅微粉,而全州硅微粉利用率仅为10%左右,大量硅微粉随风排入大气中;部分企业的洗炭和洗矿石废水,没有经过充分沉淀就直接排放;全州所有硅冶炼企业均未规范废水排污口并安装污水流量计;多数企业在捣炉、出炉等环节不注意烟气收集,无序排放较为严重。

三、资源环境约束视角下德宏州工业发展对策

1、树立经济与环境融合发展观,坚持生态环境优先的发展原则。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一对矛盾。如何处理好这对矛盾,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考虑资源环境效益和承载能力,使经济发展建立在环境的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切实推动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这是摆在世界各国政府面前的重要问题。大量事实说明,当人类经济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以及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下降,从而形成环境问题,动摇社会经济的基础,制约其持久发展的能力,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因此,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目标是一致的,从观念来讲,就要实现从单纯经济增长向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升华,树立经济与环境融合发展观,高度关注环境与经济的关系,要从正确把握和处理两者关系的角度寻求环境保护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坚持生态环境优先的发展原则。

2、构建资源环境友好型生态工业体系,实施工业的生态化发展战略。

面对工业化快速推进带来的生态环境污染,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三条路:第一条路,重复发达工业国家走过的老路,先污染、后治理、再转型;第二条路,直接采用发达工业国家目前的做法,全面实行生态现代化所要求的生态转型;第三条路,采用综合生态现代化原理,协调推进绿色工业化和生态现代化,实现产业生态化。目前,产业生态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德宏州要走第三条路。第一,德宏州要紧密结合工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机遇,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初步构建具有德宏州特色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生态工业体系。第二,工业结构优化调整必须遵循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高技术产业化等有效途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建立起有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第三,要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的盲目发展,坚决淘汰设计不合理、性能落后、高耗低效、污染严重的生产工艺和产品,调整市场严重供大于求、已无发展前景的衰退产业及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产业。

3、以治理硅冶炼企业为突破口,关停并转“三高一资”产业。

硅冶炼产业大量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发展硅产业与德宏州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要对硅冶炼企业实施强制性技术改造,或强制关停淘汰。第一,对州内已投产的34硅冶炼企业,要尽快制定配套措施,从行业准入、环保要求、加强生产节环管理,淘汰落后产能、加强木炭生产及销售管理入手。第二,鼓励硅冶炼企业对现有25000KVA以下的电热炉生产线实施技术改造;积极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提高深加工利用水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生产向有机硅等光伏产品延伸产业链。第三,支持企业实施兼并、收购和重组整合,打造大企业、大集团;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对布局不合理的实行关停并转。第四,要全面推广废水和烟尘统一排污口,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并实现全州联网,实施对硅冶炼企业24小时远程监管,确保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杜绝企业偷排、直排行为的发生。

4、着力提升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工业发展方式的创新。

第一,围绕新型工业化,突出科技支撑,积极推进创新型德宏行动计划,探索研究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发展新路子,实施重大项目和关键性技术攻关,促进科技与工业的密切结合。第二,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建设实验室、研发中心、技术联盟等创新组织,着力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第三,加快创新驱动和集约发展,走低投人、低污染、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益的发展道路,推进工业发展方式转变。鼓励企业积极利用境外资源、能源和市场加快技术改造,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加大对重点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综合利用资源、清洁生产、节能降耗工作的引导和监督管理,淘汰生产工艺落后、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

5、提高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工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积极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资源循环式利用、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加快构建低消耗、全利用、能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工业体系。第二,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推行清洁生产,实行工业节地、节材、节能、节水,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第三,深入实施工业余热余压利用、燃煤锅炉改造、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等节能工程和节能技术改造示范项目。在食品、水泥、清洁载能、化工等行业,大力倡导和鼓励绿色制造和低碳技术运用,提高行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在矿冶、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大力推进尾矿、粉煤灰、建筑垃圾等大宗固体废物资源化再利用工作,拓展工业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空间。

6、积极引导工业企业入园发展,加快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工业向园区集中,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和产业共生、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和产出率,有效缓解工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第一,要围绕建材、电冶、木材加工、生物制药等优势产业,推动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发展,促进产业聚集,除不宜集中的高危行业外,新建工业项目一律进入工业园区。对进入园区的工业项目,在工业节能、技术改造、中小企业发展、搬迁企业扩大用地规模等方面给予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和用地优惠。第二,积极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加强园区集中式污染处理设施建设,共同治理污染,降低环境治理成本,实现园区污水集中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与园区建设、产业发展同步。第三,以“高端、高质、高效”为目标,严格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从源头确保园区高效生态发展,督促企业加大投入,升级改造现有环保设施,力争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环节;加大绿化投入,不断提升园区生态景观水平;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和环保产业发展,把全州5个工业园区建成清洁环保的生态工业园区。(本文来自于《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杂志。《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廖元昌单位:中共德宏州委党校科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