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新农村建设发展管理(5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成都市的农民对于体育锻炼的意识也逐渐增强。农村居民对于体育消费的需求也是日益增加,农民越来越重视体育锻炼,重视身体健康。该文就对成都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居民体育消费及需求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更好地促进新农村健康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成都市;新农村建设;体育消费;需求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如何处理和应对农村体育消费的现状是急需成都政府解决的问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成都市的农村形成了一批农村社区,并且加快了城镇化的进程,这些都为成都市农村体育消费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居民观念的改变仍需时日。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成都市农村居民的收入不高也制约了农村居民体育消费的发展速度。如何提高成都市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是成都市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成都市农村体育消费的最大障碍还是成都市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问题。只有大力发展当地的经济,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才能促进农村体育消费的推进。
1我国农村体育消费研究现状
1.1农村体育消费观念和意识
作为人类都有对体育运动的一种内在的需求。体育消费也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权利。一般都会自发地在广大群众中开展和蔓延开来。体育消费心理的形成也会对居民的其他生活和精神需要都有很明显的改善作用。成都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也在农村居民中自发地形成了体育消费的热情。这与在我国其他农村地区出现的情况是基本一致的,不存在特殊性。不同年龄段的农村居民体育消费结构、各个年龄段农村居民体育消费结构各不相同,未满18岁及18~35岁年龄段农村居民购买运动服装占比较高,分别为31.5%、36.3%;购买体彩消费结构以46~55岁年龄段占比最高,达到41.3%;56岁以上年龄段农村居民则更接受购买体育图书消费结构,占比21.3%。
1.2农村体育消费水平
农村体育消费水平是指农村居民平均可以承受的体育运动器材的数量和在体育运动中的资金投入的数量。通俗地说就是农村居民愿意花费多少资金来购买体育运动的用具,并且对体育运动用具的质量要求的程度。在成都市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也出现了随年龄增长而先升后降的趋势。即在成都市进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年轻的农村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出现了快速的增长,但是大龄人群的体育消费水平却没有升高。这种情况在我国其他农村中也有出现。体育消费水平的提高还是集中在年轻的农村居民中。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与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当地的经济发展速度、当地的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都有着一定的关系。成都市农村整体的体育消费水平不高还是由于成都市农村经济相对落后的现实造成的不利影响。
1.3农村体育消费结构与体育消费方式
农村体育消费结构是指不同类型的体育消费在一个家庭或者是在个人体育运动量中所占的比重。成都市农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居民的体育消费结构主要是以一些球类,如羽毛球、台球,还有一些棋类运动,如常见的象棋、军旗等形式为主。而且这些体育消费还存在一定年龄层次,比如成都市农村的青少年就比较喜好一些球类运动和益智类的棋类运动,而成都市农村的老年人则倾向于棋类、散步等体育活动。体育消费方式是指人们进行的体育运动的类型,包括实物性体育消费方式、观赏性体育消费方式和参与性体育消费方式。在成都市农村的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主要还是以实物性体育消费方式为主。人们主要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身体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而观赏性体育消费和参与性体育消费在成都市农村占的比例还非常低。这些情况都与我国农村居民经济收入偏低有重要的关系,只有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才能促进体育消费的发展。
1.4农村体育消费行为
体育消费行为是指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频率和时间等主管的因素。在成都市农村进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居民的体育消费行为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发展的速度和范围都不够广泛。一方面,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还不高。体育消费在人们的消费层次上属于享受消费。而人们只有在满足了基本的生活消费之后才会进行享受消费。而成都市农村居民的收入还不高,限制了成都市农村体育消费的发展。另一方面,农村居民的体育运动习惯还不强。成都市农村的居民长期进行体力劳动,对于额外的体育运动参与意识不强,成都市政府应该加强对体育消费观念的宣传工作,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在对成都6县2014年农村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中,以农村居民个人体育消费方面为例,从未参与体育消费的人数占比21.8%,体育消费在50元以下的人数占比23.6%,体育消费在51~100元之间的人数占比13.1%,体育消费在101~150元的人数占比16.4%,体育消费超过151元的人数占比25.1%。2014年,成都6县农村居民个人体育消费总体表现出明显的两极化态势。
1.5农村体育消费需求和价值取向
体育消费的需求与人们的价值取向是有一定的联系的。拥有不同的价值取向的人对于体育消费的需求也存在着重大的差异。在成都市农村进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居民就表现出了不同的价值取向。成都市农村的年轻人更倾向于集体的体育活动。那些可以体现出自己的个性的、娱乐性比较强的体育运动非常受年轻人的欢迎。调查发现,成都农村居民实物性消费和非实物性消费占比分别为76.3%、23.7%,说明成都农村居民体育消费仍旧主要为实物性消费,但正逐步向非实物性消费转变。而成都市农村的老年人则更倾向于能强身健体的体育运动。因为老年人更注重身体健康和增长自己的寿命。不同的人由于其生存的环境不同,所受到的教育也不同,自然就会拥有不同的价值观。而体育消费又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享受性消费,这就必然会出现不同的体育消费需求。这种情况在我国农村居民中也是广泛存在的。
2成都市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居民体育消费及需求对策
成都市在进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将自身的优势发挥出来,同时要加强成都市农村的体育运动场地和器材的建设,还要注意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从而影响成都市农村居民的价值观。成都市政府还要加强对农村居民关于体育消费的宣传,让体育消费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成都市农村在进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所以在进行农村体育消费项目时,可以适当地进行参与性和娱乐性的体育消费的项目投入,积极引导成都市农村居民的体育消费,开发成都市农村的体育消费市场。但是在进行体育消费项目开发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成都市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以及不同年龄层次对于体育消费的不同需求,针对不同的市场进行定向的、合理的开发投入。
结合成都市农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将农村体育消费与成都市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进行整合,既提高了学校的体育教学水平又发展了体育消费的观念。在成都市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体育人才匮乏的情况,这与平时成都市农村不注重体育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成都市政府要加强学校的体育教学的建设,为成都市农村培养出需要的体育人才。既可以指导成都市农村居民进行正确的体育运动,又可以开拓体育消费的市场。成都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成都市农村的体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加快成都市农村的社区发展。在每个社区都建立一个体育运动的中心,促进成都市农村居民养成体育消费的习惯。同时要积极扶持那些娱乐性的体育项目的设立,丰富成都市农村居民的生活内容。
3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成都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农村居民体育消费的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成都市的体育人才匮乏的现象非常严重。成都市政府要加强学校的体育人才的培养工作,使学校体育教学与体育消费的市场开发有机地整合起来,促进成都市农村体育消费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樊小溪.我国体育消费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0(7):30-31.
[2]彭玲群,王强.对体育消费市场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8):251.
[3]胡小浪,王晓明.对我国体育消费市场发展趋势的研究[J].中国市场,2008(39):110-111.
[4]王俊.浅析我国体育消费市场的制约因素[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4):241.
作者:颜敏 单位:四川工商学院学院体育教研室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资金使用管理机制研究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不断地被提及,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总结以往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更加全面的要求,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农村占据了我国区划的大部分,社会主义新农建设就是旨在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实现农村的发展。但农村的建设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只有有了资金才能完成农村的建设与改革。广东省是我国的经济发展大省,在新农村的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在新农村的建设资金使用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广东省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对策
一、广东省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来源
(一)各级财政资金
1.中央财政拨款
我国的区域划分中,农村地区占据了划分中的大部分区域,农村的人口也占据着全国人口的多半比例。农村的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长期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农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发展缓慢。现在我国城市经济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开始对农村经济进行带动发展。近年来,中央不断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加大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图带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地方财政拨款
地方财政拨款是广东省针对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的资金投入,广东省的财政拨款主要用于本地新农村建设的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建设更加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推动农业的快速发展。二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资金投入,逐渐实现农村道路、水电、沼气等方面的建设发展。三是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不断关注农村的教育、卫生等事业的发展,建设更加健康干净文明的新农村。
(二)各项金融资金
这些金融性资金主要来源于各大银行,广东省新农村建设的金融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一些政策性的金融资金和商业性的金融资金,主要是通过信贷的方式来获得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广东省高度重视新农村的金融改革,这些政策性的金融资金和商业性的金融资金对于广东省新农村的建设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推动着广东省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地加快。
二、广东省新农村建设资金使用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监督管理的机制不完善
广东省的新农村建设不可能由广东省政府相关部门详细的监督管理,只能由下级相应的部门来监督管理,然后省一级进行总体的监督管理。现在新农村建设的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主要是由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来进行监督支付,然后由相应的审计部门再进行审计监督。这其中的问题在于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的权利过于广泛,其既具有新农村建设资金的使用审批权,又具有相应工程的验收权,此外并没有相应的部门在整个过程中对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进行监督,再加上审计部门人员的不足,工作的繁重,根本就无法实现对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的完善监督,这就容易在新农村办公室的资金管理中滋生腐败,造成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流失。
(二)新农村建设工程缺乏专业的验收队伍
新农村的工程验收主要是由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来完成的,而广东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在工程验收方面普遍存在着不按程序、不遵守规范的现象。新农村的工程建涉及方方面面,比如道路建设、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农村绿化建设、太阳能安装以及沼气池的建设等,这些都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无论是施工抑或是验收都应该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完成,但广东省的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并没有具有极强专业素养的队伍,也没有相应的专业性人员,在进行工程验收时大都是走过场、凭感觉,很难在验收中发现工程存在的问题,也给那些偷工减料的商人留下了可乘之机,造成了资金的浪费。
(三)新农村建设试点审批有疏漏
很多乡镇目前并不具备相应的建设条件,但却为了获得相应的新农村建设拨款,在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进行相应细致的调查研究,没有明确具体的建设内容的情况下就向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试点申报。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在接到相应的试点申报后只是做一些表面的形式审查,也不做实地调查,就批准相应的新农村试点申报,致使拨付下去的新农村建设资金无法按照相应的计划投入使用,用不到正确的地方,使得这部分建设资金流入其他渠道,极大地浪费了新农村建设的资金。
三、完善优化广东省新农村建设资金使用管理机制的对策
(一)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由于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所具有的权力过大过集中,因此广东省应当在新农村建设资金的审批使用上进行权力的分流,设置相应的部门与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共同完成新农村建设资金的审批使用,或者专门设立相应的部门对这部分资金的审批使用过程进行监督,避免相应的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其次,应当加强审计队伍的建设,增加专门审计人员的设置,使其能够很好地监督到这些资金的使用去向。最后,对相应的贪污腐败人员进行严厉地查处,警示其他的相关人员。
(二)加强工程验收队伍建设
对新农村办公室中的验收队伍进行专业的培训,对相应的专业知识聘请相应的专家进行讲解,积极加大相关专业人才的引进,提高整个工程验收队伍的质量,使得工程验收能够符合程序、符合规范,及时发现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修改完善,实现资金的充分利用。总结广东省的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现存的这些问题急需解决,资金的监督管理欠缺,就容易导致腐败贪污的发生;工程验收专业队伍的欠缺,就容易造成投入使用资金的无端浪费;新农村审批试点的不合格,更是使建设资金白白流失,因此积极地解决好这些问题,广东省的新农村建设才能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刘静.新农村建设财力保障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2]王加余.张庄新农村项目建设资金管理优化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4.
[3]段小林,程容清,翟玉光.武冈市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管理机制的实践与思考[J].湖南农业科学,2011,12:50-52.
作者:杨健文 单位:广州华夏职业学院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形势分析与战略思路
摘要:全面回顾了广州新农村建设发展阶段,分析了广州“十三五”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广州“十三五”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思路。
关键词:广州;新农村建设;形势分析;战略思路
一、广州新农村建设发展阶段
回顾广州地处广东省中南部,总面积7434.4平方公里,下辖11个行政区,其中农村地区面积3590.97平方公里,乡镇总人口280.47万人,1142个行政村,6138个自然村。2006年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决定以来,广州市从农村发展实际出发,深入贯彻实施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不断加强和切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先后开展了北部山区扶贫开发,以及名镇名村、幸福村居和美丽乡村等新农村建设活动,使广州新农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广州市新农村建设主要分三个阶段推进:
(一)第一阶段:试点阶段(2006-2008年)
一是制定政策,形成工作机制。2006年,广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穗字〔2006〕3号),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和中心任务;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明确部门职能向农村延伸的工作任务和目标要求。广州市委农办制定了《广州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广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任务分解表》,进一步细化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2007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切实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广州市各部门职能向农村延伸的21项任务。二是试点先行,推进新农村建设。2006年,选定39条村进行试点村建设,2007-2008年每年挑选100条村进行试点村建设,两年安排92条村进行重点扶持和建设;市本级新农村建设资金也逐年增加,2006年780万元、2007年1900万元、2008年增加到2040万元。通过三年建设,市本级331条试点村、重点村在惠及56万农民群众的同时,对全市的新农村建设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第二阶段:示范阶段(2009-2011年)
这一阶段主要是在总结试点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选定部分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并给予资金扶持,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全市新农村建设。2009-2011年,全市新增467条新农村示范村和重点村,市财政共安排扶持资金6080万元,专项用于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
(三)第三阶段:提档升级阶段(2012-2015年)
这一阶段主要是在巩固与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农村扶贫开发、名镇名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深化新农村建设,促进广州市新农村建设上规模、上档次。到2015年底,全市1142个行政村全部开展了村容村貌整治,村道硬底化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农村环境绿化美化、以及文化、体育、卫生设施建设,收到明显的效果。超过96%的山区自然村实现了通电、通路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洁净水、通硬底化道路。涌现出一批如花都区梯面镇红山村、炭步镇步云村、番禺区南村镇坑头村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其中红山村经过几年的重点打造,已经由原来的破旧小山村,蜕变成为风景如画的“广州市最美乡村”;炭步镇步云村把工作重点放在旧村整治,通过拆旧治乱、绿化美化,村道、巷道硬底化等加强村容村貌建设,并建起一个40多幢的新型农民别墅新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南村镇坑头村被评为全国首批、广东省唯一的“生态文化村”。
二、广州“十三五”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形势分析
(一)深化农村改革是主线
进入“十三五”以来,广州市更加重视“三农”工作,2016年颁布实施了《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强“三农”工作的意见》(穗字〔2016〕12号),这是继2009年《关于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实施意见》(穗字〔2009〕1号)以来,又一次涉及农村综合性改革发展的文件,将对“十三五”新农村建设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在《工作意见》中,对规范农业设施用地管理、加强基本农田和水利设施建设,加强村庄规划实施和农民建房管理,充分挖掘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潜力等做出明确规定,成为指导广州“十三五”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重要指引。根据《工作意见》,广州将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着力突破农村改革发展的障碍因素,在顶层设计上不断改革创新,引领新农村建设向纵深推进。
(二)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
2016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推广总结行之有效的经验,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动力。2015年6月、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住建委共同启动新型城镇化示范镇建设,从化区太平镇、鳌头镇成为广州市创建新型城镇化示范镇(2015-2017年),两镇均已制定了创建新型城镇化示范镇三年行动计划。广州市有关部门希望通过示范镇的的示范作用,带动广州市更多镇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预计“十三五”时期,广州将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新型城镇化引领新农村各项建设上水平、上台阶。
(三)美丽乡村建设提质升级
2016年4月,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广州市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标志着广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经过前几批的试点建设阶段,开始进入全面推进、深化发展阶段。在未来三年内,完成市级213个、区级267个美丽乡村创建任务,其中,每年市级71个、89个区级,每个行政区力争形成2-3个主题鲜明、特色凸显的美丽乡村群,重点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实现全市城乡共享、绿色、均衡发展,“十三五”期间实现全市所有889条编制规划村美丽乡村全覆盖。“十三五”期间,广州市要重点推进美丽乡村规划实施落地,盘活农村闲置、空置的土地资源,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土地资源支撑,将按照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统筹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创建美丽乡村,科学引导农村住宅和居民点建设。
(四)特色小镇建设全面铺开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号)文件精神,“十三五”期间,广州市决定围绕“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的总要求,努力建成一批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丽相统一的特色小镇。2016年9月,广州市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规划建设北部山区特色小镇的实施方案》,预计“十三五”期间,广州市将在美丽乡村和中心镇建设的基础上,聚焦特色产业,服务精准扶贫,实现产业、人居环境、旅游观光、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多个要素在小镇区域内的有机融合,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发展空间,从而实现产业集聚发展、人民收入提高和区域环境改善三大目标。通过特色小镇建设,促进广州新农村建设特色更为突显,产业发展更加集聚,生态环境更加优美。
(五)扶贫开发向精准化聚焦
为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富裕,促进北部山区镇加快发展,2011-2012年,广州市实施了首轮扶贫开发;2013-2016年,实施了新一轮扶贫开发。“十三五”期间,根据国家《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和《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要求,广州将切实推进“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异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全面打赢新一轮农村扶贫开发攻坚战。通过实施精准扶贫,聚焦发展特色产业,引导劳务输出,实施异地搬迁,实施生态补偿,着力加强教育,使贫困村、贫困人口尽快脱贫,为广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扎实基础。
三、广州“十三五”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着力在农村土地制度管理上不断改革创新,建立与新农村建设发展水平和阶段相适应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以新型城镇化发展为引领,全面提高村镇建设水平,推进新型城镇化示范镇和特色小镇建设,发挥“以点带面”作用,推动广州新型城镇化建设上水平、上台阶;以精准扶贫为抓手,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建立精准扶贫开发长效工作机制;以村庄规划落地实施为核心,引导农村按照规划建设,合理解决农民住房需求,加强农村建房管理;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基本原则——加大统筹
城乡发展力度。集聚政策资源和社会资源投向“三农”,大力扶持和发展“三农”,有效破解“三农”难题,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激活农村发展活力,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快推动和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立足实际,以人为本。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把增加农民收入,增进农民福祉作为广州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宗旨,着力解决好广大农民最迫切、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建设美丽乡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最大受益者。——因地制宜,规划引领。按照建设美丽乡村和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总体要求,着力推动村庄规划建设“落地”,整合资源,集中力量,突出重点,试点先行,逐步铺开,规范村庄规划与管理,加快建设集体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社会服务健全,人居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建立健全社会资源向新农村建设的倾斜机制,发挥各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的主导和引导作用,动员广大农民和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着力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农民主体”的新农村建设新模式。
(三)发展目标
围绕国家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战略部署,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进一步推进广州特色的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推进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建设发展,建设“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新农村,全面改善和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形成“共谋、共建、共富、共享”的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
(四)战略转变
1.从村庄规划编制向村庄规划落地实施转变从2013年开始,广州投入众多人力、物力开展新一轮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旨在通过村庄规划,引领村庄科学发展。为巩固村庄规划编制成果,各级政府要想方设法,整合土地资源,创新实施政策,加快村庄规划落地。协调好城市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的关系,通过村庄规划,合理解决农民住房,落实产业用地需求,切实解决空心村,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提高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2.从村容村貌整治向内涵提升、特色转变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来,各级政府在村容村貌、环境整治上不断加大投入,成效显著。进入“十三五”时期,新农村建设要从村容村貌整治向内涵提升、加强特色转变,提高新农村建设的软实力,加大对传统村落民居和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力度,让农村留得住乡愁,留住文化记忆。在努力突显特色建设上下功夫,借助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突显或是产业发展、或是文化发展、或是生态发展、或是旅游发展等不同特色,以特色取胜,以特色积累发展实力,提升竞争力。
3.从硬件建设向硬件建设、管理维护转变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广州市农业、水务、住建、发改等多部门投入资金,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短板,大量建设好的设施需要管理维护,以更好地发挥使用效益。“十三五”时期,要从新农村硬件建设向建设、管理维护转变,树立良好的管理维护意识,市、区要投入一定的管理维护资金,制定相应的管理维护措施或办法,使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长久服务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农民提供便捷、舒适的公共服务。
4.从单部门推进向多部门协同推进转变广州市新农村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原因在于建立了多部门共同推进机制,除市农业部门外,发改、水务、住建等多部门共同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农村道路、水务设施、河涌整治、美丽乡村等领域深化新农村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上产生活环境。“十三五”时期,要继续完善多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共同探索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新举措,发挥多部门推进优势,形成部门大合唱发展新格局。5.从新农村建设向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转变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一直是广州重大战略部署和战略任务,但以往在推进过程中,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没能实现有机协调发展。“十三五”时期,要创新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方式,重点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上着力,努力构建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发展机制,形成两者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相得益彰的新型发展格局,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新农村建设,以新农村建设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健全领导工作机制,继续把新农村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职能部门要统筹协调,加强指导,发挥部门联动、市区联动的优势,确保按要求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镇、街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和建设主体,承担具体项目建设,组织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管理工作,按时完成各项阶段性任务。
(二)多方筹资,加大投入
动员和鼓励产业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引导和发动村集体和农民群众投劳投资,充分发挥村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促发展。重点做好观光休闲农业、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等方面的政策调研和经验推广,逐步完善涉及财政、金融、保险、用地等方面的农业扶持政策体系。加大各级财政对“三农”发展的投入力度,加快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确保实现公共财政对农村地区的全覆盖。
(三)规划先行,加强引导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生态、体现特色原则,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起点建设。根据各村资源禀赋,深化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三规合一”,确保建设项目顺利“落地”和快速推进。结合广州农村建筑需求和特点,对村容村貌进行专项设计,使之既符合广州农村发展实际,在建筑风格、建筑形式、建筑色彩等方面又充分凸显岭南特色,力求做到设计新颖、经济实惠、美观大方、风格协调。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利用新闻报刊、网络平台等宣传媒介,进行新农村示范点宣传,组织镇街、村干部走村串户,宣传上级政策,把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集中统一到新农村建设工作上来。广开渠道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诉求,做好群众的解释说服工作,在建设过程中切实维护好群众利益,增进民生福祉。及时推介全市新农村建设情况,推广交流先进经验,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参考文献:
[1]陈锡文.抓好“三农”工作决胜全面小康社会[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6(05).
[2]郭翔宇.“十三五”时期“三农”问题思考与政策建议[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6(02).
[3]宝山区农业委员会.打造农村改革发展“升级版”[J].上海农村经济,2016(01).
作者:佟宇竞 单位:广州商学院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探讨
摘要:作为一个发展中农业大国,我国对农村建设工作一直很重视。农村经济管理作为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影响着农村经济建设的推进,影响着我国的整体国民经济水平。但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逐渐凸现出来,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当前的农村经济管理进行改进。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详细探讨了改进农村经济管理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问题;策略
1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1.1农村经济管理现代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农村经济管理逐渐呈现出更加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农村经济管理思维逐渐转向现代化管理。为了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农村开始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农产品的进行深加工,更加注重对农产品质量的保障,以此来实现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此外,农村经济管理从转变管理思维入手,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思维进行农村经济管理,以此来提高农村经济管理的水平。
1.2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
随着科学技术在现代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农村经济管理逐渐呈现出信息化的趋势。农村经济管理开始运用现代技术进行信息的获取和交换,实现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的高效化,以此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提高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
1.3农村经济管理生产化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经济合作社迅速发展起来,它们将农村的农产品生产和市场需求联系起来,指导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实现了农村经济管理的产业化,提高了农产品的经济效益,还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农业经济管理产业化逐渐成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经济管理的一大发展趋势。
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目前我国的农村经济管理尚未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缺乏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的指导,导致农村经济管理的执行力度不够。其次,缺乏专业的管理队伍。目前我国的农村经济管理队伍的建设较为落后,缺乏专业的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此外,部分管理人员对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视度不够,导致农村经济管理水平较低,限制了农村经济发展。最后,管理模式较为滞后。当前我国的农村经济管理模式相对落后,工作任务重,人工化的管理方式工作效率低,工作难度大,导致农村经济管理的水平较低。
3做好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经济管理的策略
3.1完善农村经济管理制度
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一套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对其进行指导。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需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方针和市场环境,对现有的经济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制定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经济管理规划,以此来明确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提高农村经济管理的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3.2加强农村经济管理队伍建设农村经济管理队伍是农村进行经济管理的主力军,决定农村经济管理效果的好坏。因此,必须加强农村经济管理队伍的建设,选用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从事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提高管理人员对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明确管理人员的任务和责任,以此来确保农村经济管理制度的落实和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
3.3创新经济管理模式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创新经济管理模式,实现农村经济管理的信息化、产业化和现代化。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经济管理的支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经济发展策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农产品的深加工水平,实现农产品加工的产业化,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现代化。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农村经济管理模式进行革新,建立农产品信息平台,实现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信息化管理,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实现信息化、科学化、高效化的农村经济管理。
结束语
农村经济管理是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不容小视。因此,必须结合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方针和市场经济背景,创新农村经济管理模式,完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实现农村经济管理的信息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建设,以此来提高农村经济管理的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冀海燕.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J].商场现代化,2013,(15):188-189.2013.15.113.
[2]李继宪.浅谈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6,(2):13-13.
[3]辛胡民.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8):30.2016.08.025.
作者:李丽华 单位:梨树镇文化站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探析
摘要: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新农村经济势在必行,而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又是新农村经济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所以应该在日常的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中,探索出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若干办法。
关键词:新农村;经济;管理;办法
农村经济的经营管理在新农村经济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发展,改善,健全了农村环境,提高了农民自身素质和生活水平,让广大农民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成果,从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1关注民生农村的经济经营管理
对于农民来说关系重大,他直接关系到农民朋友的切身利益,在集体资金的使用,劳务与资金的众筹上,必须积极出台相应有效的完善政策,只有把农民的利益保护好,才能从根本层面上解决民生问题,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才能使农村的经济经营管理又好又快的发展。
2加强经济经营管理团队建设
农村经济的经营管理工作是重中之重,必须要有一支素质过硬的队伍来加强农村经济经营的管理,这样才能保证农村经济平稳正常运转,这是我们发展建设农村经济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农村管理工作者的素质可以从培训入手,经常性的培训管理人员一些管理方面的先进案例理论知识,积极引导管理人员自主学习的兴趣,激发管理人员对管理工作的热爱,提升其综合素质[1]。再有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也十分重要,让管理人员敢于担当,敢于实践,敢于冲锋在前,这对于农村经济建设也十分重要。最后要做到严谨认真,但凡出现的意见问题,要进行积极协调,减少失误,降低风险。
3完善健全监管管理体系
任何工作的持续顺利的进行都不可能离开良好的监督管理,农村经济亦然如此,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态度与决心,大方的接受大众的监督与问责。与此同时,应设立一支管理监督的专业队伍,专门有计划地审查项目资金的筹备等问题,以防止意外发生财务混乱,贪污等现象,由此促进农村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另外应不断提高监管水平,积极采取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的方式,深化监管体制改革,整合优化执法资源,减少执法层级,健全协作机制,提高监管效能。
4加强农产品安全质量监督
4.1严格执行食用农产品的监管职责
食用农产品泛指来源于广大农业活动的初级农产品,即在农业劳动中获得的、供人类食用的所有动物、植物、微量生物以及其附属产品,对于这些产品,安全犹为重要。做好农产品监管,是农民生产创收的重要保障。
4.2加快构建形成食用农产品的全程监督管理制度
各地的农业、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必须要在各地方政府统一安排领导下,共同研究探讨解决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监管职能交叉问题,以及监管的管空白问题,进一步的理清监管所应履行的职责,再细化任务与分工,消除监管的空白,形成监管的整合力。
4.3逐步推行推广食用农产品有关的生产准出和市场准入管理
农业管理部门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该共同建立、健全以食用农产品质量合格为目标的有关生产准出和市场准入管理的机制。
4.4加快建立健全食用农产品生产质量可追溯体系
农业部门必须要严格按照职责与分工,加快筹备建立食用农产品安全质量可追溯体系,可以优先在“菜篮子”产品主要生产加工地区推动当地的有关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展开质量追溯试点。
4.5深入的推进推动突出问题
严格的专项整治农业监管部门必须要求针对可食用的农产品在进行生产、收购、销售和消费等一系类似过程中存在的重大的突出的问题,有规划、有条理、有重点,有执行地联合开展严格的专项治理整顿。
4.6加强监管职能的建设和联合监管执行执法
合作农业、食品药品等监管部门必须不断的推动发展食用农产品安全质量的监督管理机构和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队伍,有计划的将基层的监督监管能力建设与投入纳入整年度财政预算大纲和基本建设的计划,必须采取多项有效的措施,着力发展监管机构的建设建全与人员的配备,并抓紧整理编制、财政,发改等部门的衔接沟通。加强执行基层食用农业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和食品安全监督,尽全力的提高基层食用农产品安全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能力[2]。
4.7强化检验检测资源共享
各地要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在各个地方人民政府的安排领导下,统一做好县级食用农产品的安全质量检验检测、资源整合,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并将逐步缓解解决基层的检验检测资源严重分散、低水平的不断重复建设、监管活力严重不足等问题。
4.8加强舆情监管监测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农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必须要加强有关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的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建力高灵敏的信息通报通信机制,及时的联合研究处置各种突发事件以及相关的舆情热点问题。
5结语
总而言之,加强农村经济建设管理离不开各方面的努力,其中做好以上几点尤为重要,经过有效的政策机制使得新农村的经济建设平稳运行,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左文丽.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思考[J].南方农业,2016(09):130-131.
[2]王迎春.浅谈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强化措施[J].中国农业信息,2016(04):53-54.
[3]孙晋.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几点思考[J].农家顾问,2014(13):15.
作者:徐国爱 单位:山西省古交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