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新型城镇与新农村建设推进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存在互动作用的机理,二者需要协调推进。运用SWOT分析法对廊坊市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系统地、全面地分析,认为独特区位、资源、政策优势有助于廊坊市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协调推进。从理论上分析了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的三方面的机制。结合廊坊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符合廊坊市的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的路径与对策。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
城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一部分,努力实现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城镇化的发展能辐射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反过来,新农村建设的向前推进必然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且使部分农民向城市转移,从而促进城镇化的加快。针对廊坊各县(市)的区位优势开创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之路,对廊坊各县(市)加快实现城乡统筹与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廊坊市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的SWOT分析
1.1廊坊市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的优势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河北省省委、省政府把握河北区域发展的重大机遇,廊坊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精神,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好机遇,大力发展廊坊。廊坊占据全省环首都13个县中的近半数,正处在北京最佳拓展方向,尽享省内优惠政策和北京外溢资源[1]。廊沧、密涿、京台等高速与廊坊市域内密集发达的公路共同构建全市域的交通网络。廊涿干渠全面试水,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发展制约。这些天时地利的好时机为廊坊市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协调推动提供了现实基础。廊坊市的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在城镇化建设方面,新型城镇化进程加速,呈现出从传统乡村型社会向现代城镇型社会转变的趋势。“三区合一”推进城乡互动、产城融合,形成特色产业核心竞争力,坚持打造环京津特色示范小城镇[2]。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建设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如三河市展现城郊型农村改造,借势新机场建设,突出打造韩村镇示范片区;南三县结合廊南森林湿地开发,建设生态田园美丽乡村示范带等[3],实现城乡互动、产业互动。
1.2廊坊市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的劣势廊坊市城镇化发展迅速但区域发展不均衡。2014年廊坊市城镇化率约为53%,三河市城镇化率为54.5%,高于全市城镇化水平,而永清县城镇化率为38%,明显低于全市水平。廊坊市域内呈现城镇经济功能低端化、经济结构同质化的特征,产业结构不合理,城镇化的质量偏低。城乡之间生产要素流通不顺畅。资金易出难进、土地流转不畅、信息不能有效传播等。这些瓶颈因素都不利于廊坊市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协调推进,不利于城乡统筹。
1.3廊坊市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的机遇近几年,从中央到省再到市都不断提出加快城镇化的步伐,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廊坊市充分发挥地处京津之间的区位优势,把推进高品位、生态园林式的具有廊坊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作为重要支柱力量支撑廊坊市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发展,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产城融合、生态园林、集约高效的农村新型城镇发展框架。借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机遇加速构建环京津最具特色的生态田园美丽村镇。
1.4廊坊市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的挑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全市相当一部分村没有大型的播种机、联合收割机等机械化生产设施,部分村与村之间的路网不发达,不利于农业的现代化经营。产业经济集聚效应较弱,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不均衡,如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保险、社会保障方面等方面城乡差距较大。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协调推进。
2廊坊市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的机制实现
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的关键在于体制机制的完善与创新,目的是以城乡居民共享基本公共权益的平等化和文明幸福生活,在此基础上使城乡要素顺畅流通,达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2.1建立新型城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带动机制由于城镇化是产业集聚和人口聚集的结果,所以新型城镇化是以产业为支撑、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的辐射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带动机制。通过新型城镇化的市场辐射、工业辐射、科技辐射、文化辐射,带动农业生产、科技、经营的现代化,将城市居民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向农村居民渗透,整体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
2.2全面创新与全民创业的驱动机制推进全面创新,把创新战略全面贯穿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不断激发体制机制的新优势,因地制宜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同时把中心镇作为农民创业的载体,以创业促进就业,激发农民的创业激情,为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提供强大的推动力[4]。
2.3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配置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主导作用和城镇在公共服务中的以城带乡的中心作用。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在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医疗保障方面形成城乡一体化的配置机制[5]。
3廊坊市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的路径与对策
3.1合理规划,构建新型城乡空间格局立足廊坊市的区域特点、经济水平和城乡发展现状,做好城乡统筹,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使城市的一些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延伸到农村,带动农村的快速发展。进一步调整《廊坊城乡统筹规划》等部分规划,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3.2以产业聚集为支撑,加快产城融合依托廊坊独特的“双环”区位优势,按照“高端发展,绿色崛起,奋力打造河北环京津新增长极战略突破口”的战略方向,做大做强以“新型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为代表的园区经济,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会展旅游、休闲观光等高吸附力、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通过产业立镇,做大做强支柱,提升产业集聚区形态、功能和特色,实施城、镇、村融合和产城融合,为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协调推进提供平台。
3.3做大做强中心镇,构造城乡互促互进的载体将中心镇培育成现代小城市的重大创新战略,通过把一批特色产业支撑作用强、人口承载潜力大的中心镇培育成现代小城市,走绿色城市、低碳城市的道路。如建设环北京、环天津两大城镇带,选择部分重点中心镇,出台政策,放权发展,特别是燕郊、胜芳等中心镇,将其建设成为高标准的现代化小城市。
3.4加快体制机制创新,让生产要素顺畅流动政府可通过调控土地、资金、人力、信息等要素来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协调推进。一是完善农村土地政策。以市场为导向,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好宅基地确权发证,实现土地可流转、可置换、可抵押。致力于建立以专业化、规模化的家庭经营为基础,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产品行业协会的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新型农业双层经营体制,将科技成果推广到农业生产过程中,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形成完整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6]。二是完善农村金融政策。鼓励国有银行放宽对城镇企业、个人作坊等的借贷金融政策。加快建设民间投融资实体,鼓励筹建农业保险公司,通过开展农业自然灾害保险,提高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加大户籍社保政策。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居住证制度。有关部门开展对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增强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构建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在城镇居住、务工、入学、教育、医保、养老等方面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大力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实现社会公平。四是建立城乡信息流动的平台。通过建立城乡互动的信息网络,加强城乡之间人才信息、市场信息、技术信息的交流与合作。制定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的信息化建设的优惠政策,通过会展、电子商务等方式向广大城镇和农村提供信息服务,目前廊坊的9.26农交会、广交会等是一个很好的零距离信息交流的平台,建立廊坊市城乡信息公共服务电子商务平台等,最大程度上促进城乡信息的及时、准确地顺畅流动。
3.5治理和保护环境,创造优美的生态环境一方面,保护城镇自然保护区、大气及水源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另一方面,要治理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统筹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立“村收集、乡运转、县处理”的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体系。努力建设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
参考文献:
[1]廊坊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廊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2-1-4)[2015-1-10].
[2]马江水,王龙江.关于推进廊坊特色城镇化的对策研究[N].廊坊日报,2013-12-19.
[3]尚超.廊坊市加强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片区花开新景.网易[EB/OL].(2015-4-19)[2015-6-20].
[4]顾益康.加快中心镇向小城市的大碟变[N].浙江日报,2010-10-18(7).
[5]袁海平,顾益康.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J].浙江经济,2010,(22):25-27.
[6]陈国胜.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互促互进机制与路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34):3-5.
作者:孙月芳 毕晓华 张京轩 单位:北华航天工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