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边疆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哲学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边疆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实践需要科学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因此,我们需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对边疆民族地区新农村的建设进行审视和思考。
关键词:
边疆民族地区;新农村;哲学;思考
加快建设边疆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是当前贯彻实施“四个全面”重大战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加以指导。
1边疆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聚焦点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体。解决边疆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必须坚持矛盾分析方法,找出阻碍其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矛盾和聚焦点,才能加快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边疆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聚焦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存条件。在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因历史和自然的原因,水、电、气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尚薄弱。新农村建设必须首先解决出行,生活生产用水、用电,农产品流通信息,生活燃料,互联网等问题。二是增加资金投入,优化农业生产条件。边疆民族地区农村由于缺少新的支撑产业,导致产业发展无基础、农业生产条件薄弱。因此,要在资金投入上下功夫,帮助农民发展产业,这样可以缩小城乡差距,能在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的同时,优化生产条件。三是加强公共服务建设,为农民解决后顾之忧。边疆民族地区集老、少、边、穷为一体,在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建设等方面较为落后。因此,要着力解决长期困恼边疆民族地区农村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文化娱乐空白等问题。四是完善新农村建设制度保障机制。在边疆民族地区新农村的建设进程中,要加快农村地区的改革,依法建立健全农村地区的自治机制,加快农村地区的法制观念的树立与法制建设,建设一批能促进农业发展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农民自治组织的建立,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
2边疆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边疆民族地区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思想观念落后等客观情况,使其成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边疆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科学分析极其重要。一是领导干部思想僵化,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不足。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原理要求我们从事一切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由于诸多原因,地方政府对农村发展的推动缺乏持久力,对农村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在一段之后就慢慢消失。从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角度来看,针对新农村建设问题,部分领导干部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初步进入工业化,但当前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以农养工”的现象,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应尽快进行改革,将政策转变为“以工补农”,以工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的发展。二是在新农村建设行动上力度不足。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求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1]。边疆民族地区主要存在两种思想误区,即新农村建设要“快”,关键是要加快农村地区硬件方面的投资与建设,只要使农村地区的容貌发生明显的变化,新农村就建设完成了;或新农村建设要“等”,认为等到经济基础坚实的时候,新农村建设自然而然就完成了。这些思想都是不科学的,没有准确认识到边疆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所处的发展阶段。要么急于求成,新农村建设没有取得显著成效,要么停滞不前,错过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因,要紧紧抓住内因不放,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建设家乡的积极性。三是边疆民族地区自身基础薄弱。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和周围的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世界是由普遍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边疆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进程缓慢,是各种因素相互制约、相互作用造成的。他们基础薄弱不仅表现为贫困,而且产业培育和发展缓慢,经济基础不牢;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阻碍经济健康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较低,返贫现象突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脱节,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这些因素相互影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推进。
3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精华,是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客观真理。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科学地看待和解决边疆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
一要鼓励边疆民族地区农民加强学习,使之成为新型农民。“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2]在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必须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一方面,建设新农村离不开农民的。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农民各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另一方面,建设新农村就是要让农村地区人民能够生活的幸福美满,使农民也能够享受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带来的成果。作为农村地区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应该是最能感受到新农村建设所带来便捷变化的人。边疆民族地区建设新农村,就是要让全体农民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都富裕起来,过上好日子。
二要大力发展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和主导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边疆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必须要加快经济发展,缩小农村与城市、少数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的发展差距,实现边疆与内地的协调发展。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现代农业、现代牧业、特色产业,增加农民群众的实际收入,要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农业、现代农牧产业,特别要培育和扶持地方特色产业,注重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效益;要推动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把发展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企业作为拓宽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引导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此外,“必须着眼于维护基层群众的现实利益,调节好各种利益关系,注重化解社会矛盾,确保基层群众安居乐业。”[3]
三要对边疆民族地区城乡发展进行统筹规划。从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看,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兼顾。长期困扰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三农”问题,其根源在于长期只重视城市发展而轻视农村地区的建设,导致城乡差距逐年拉大。在边疆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的情况下,建设新农村,仅依靠农民自己是不可能实现的,依靠农业发展自身的累计也是不足的,依靠市场的调节作用也是不够的。边疆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地方政府部门的制度创新与指引,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科学发展指导,彻底改变原有的一切不合理制度与经济结构,合理统筹规划城乡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
四要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要求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建设。完善饮水安全工程、能源利用工程、生态保护工程、乡村清洁工程和偏远地区信息网络建设,努力提高城镇化水平,完善小集镇规划和配套服务功能,尽快实施偏远地区的安居工程,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难题。要加强边疆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把新农村建设放在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中进行长远思考,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4]。当前农村的环境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环境污染严重、村庄道路破损严重甚至泥泞不堪、农田水利设施严重老化甚至已经废弃。这就要求着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参考文献:
[1]张伟.对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哲学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06):15-16.
[2].选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
[3]方素清.论边疆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J].黑河学刊,2015,(05):128-130.
[4]杨卫军.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哲学思考[J].现代农业,2007,(07):103-104.
作者:陈孝生 单位: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