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探讨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范文

探讨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探讨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探讨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摘要:文章从生产形势、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方面介绍了贵州省畜牧业发展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人才建设、畜禽种源、市场品牌、龙头企业、质量监管、技术标准的发展建议,为“十四五”时期贵州畜牧业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关键词:贵州;畜牧业;发展情况;对策建议

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有效的抓手[1]。近年来,贵州畜牧业的发展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贵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农业现代化推进会议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强化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和法治保障,全面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调控有效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现将贵州省畜牧业的发展现状报道如下,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供同行参考。

1贵州畜牧业发展现状

1.1畜牧生产形势稳中向好

遵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31号),贵州畜牧业发展以资源禀赋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效益优先为前提,全力化解肺炎疫情及非洲猪瘟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全面聚焦产业提质增效,推动畜牧业综合生产水平稳步提升。据贵州省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贵州畜牧业总产值1019.01亿元,同比增长2.8%。生猪存栏1364.06万头,同比增长16.5%;生猪出栏1661.77万头,同比下降1%。牛存栏517.71万头,同比增长5.02%;出栏176.14万头,同比增长4.50%。羊存栏382.38万只,同比增长0.56%;出栏297.37万只,同比增长1.30%。猪、牛、羊、禽肉产量205.12万t,同比增长1.3%。禽蛋产量26.16万t,同比增长14.0%。

1.2畜牧生产体系不断完善

1.2.1种繁体系不断完善根据省农业农村厅行业调度数据显示,全省已建成种猪场54个,其中曾祖代场2个、祖代场10个、原种场10个、父母代场32个。2020年在长顺县新建生猪核心原种场1个;在黔西市建成种公牛站1个;在全省建设牛人工授精示范点898个,羊人工授精示范点106个;在30个县建成家禽扩繁场53个。

1.2.2工业饲料产能不断增加根据全省饲料统计系统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登记备案的工业饲料生产企业有64家,设计总产能370万t;推进饲料生产与畜禽养殖一体化发展,从2010年的2家企业增加到27家。

1.2.3饲草供应与利用能力不断增强根据2020年省农业农村厅行业调度数据显示,全省有天然牧草地160.13万hm2、人工草地54.67万hm2;重点在牛羊养殖大县发展人工种草,其中多年生人工草地面积达10万hm2,冬闲田土一年生牧草每年稳定在7.33万hm2。全省有青贮饲料加工企业32家,建成青贮窖池9.04万m3,累计加工青贮饲料88.18万t,每年1100万t农作物秸秆(水稻秸、玉米秸、油菜秸)饲料化利用率在30%以上。

1.2.4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根据全国畜牧业统计监测系统资料显示,全省有畜禽规模养殖场3748个,其中生猪规模场2142个、肉牛规模场611个、肉羊规模场200个、家禽规模场781个、奶牛规模场14个;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配套设施验收率95%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75%以上。

1.3畜牧经营体系不断巩固

1.3.1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培育引进市级以上畜牧龙头企业522家、合作社7980个,成立省牛羊产业协会、省禽业协会、省养猪行业协会各1个;整合资源成立贵州黄牛集团,组建贵州禽业集团、生猪产业联盟。

1.3.2品牌建设明显增强培育形成“盘县火腿”“三里良食”“关岭皇牛”“鳛滋味”“红瓦绿蛋”“台茶鸡蛋”“百灵树鸡”等品牌商标279个;申请注册“贵州黄牛”“贵州生态禽”“贵州土猪”省级公共品牌,认证畜禽产品地理标志24个。

1.3.3销售渠道有效拓展巩固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集市等省内传统销售渠道。2020年首次向驻港部队供应13批次共41.63t价值973万元的优质白条鸡。拓展电子商务等新型渠道,与淘宝、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深度合作,配套建设线下体验店210个,每年向重庆、四川、湖南、云南、江西等省(市)销售生猪120万余头、生猪产品约2万t,“贵州黄牛”产品进驻8个省会城市40余家盒马鲜生超市;开拓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市场,“牛大冈”“牛小凤”等一些企业产品畅销苏沪,远销东南亚,在上海、成都、重庆等地设立100余个贵州生态家禽产品专销区。

2存在的问题

2.1供种能力弱

畜禽良种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但我省以原种场、资源场为基础,扩繁场、改良站(点)为支撑,质量检测中心为保障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尚未完全形成,供种能力仍然较弱。如:我省肉禽种苗生产企业只有53家,超过60%的肉禽苗从广西、江西、四川等省(区)调入;蛋鸡种苗企业仅有2家,超过80%的蛋鸡苗从湖北、河北等省调入。牛羊的繁育周期长,产犊产羔量低,母畜集中饲养成本较高,造成能繁母畜饲养量偏低,自给供种能力不足。

2.2养殖成本高

因我省气候潮湿多雨,本地种植玉米籽实容易发霉变质,不适宜作为饲料原料,用于生产饲料的玉米、豆粕等原料需要从省外购入,加之省内牧草供给能力严重不足和养殖周期长等原因,我省畜禽饲养成本相对较高,造成畜禽及其产品价格较高。根据中国畜牧兽医网和贵州省农业农村厅门户网站显示:2021年9月第1周贵州活猪、猪肉价格分别为14.85、25.7元/kg,而全国平均活猪、猪肉价格分别为14.43、24.42元/kg;贵州牛肉、羊肉价格分别为88.72、91.96元/kg,而全国平均牛肉、羊肉价格分别为85.25、81.93元/kg。

2.3龙头企业少

当前我省畜牧生产的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带动能力不足,规模化程度较低,养殖主体普遍存在散、小、弱的问题。如:省级生猪龙头企业仅99家,近60%的生猪由年出栏50头以下的散养户提供;省级以上牛羊龙头企业52家,仅占全省产能的4.89%;省级以上家禽龙头企业仅68家,规模化养殖比例为50%左右。

2.4品牌建设慢

我省大部分养殖企业品牌创建意识不足,重生产、轻品牌。产品开发深度不足,地方优势资源品种开发力度不够,像“贵州黄牛”“贵州山羊”“贵州生态家禽”等区域性公共品牌还未形成,缺乏具有地域特色的拳头品牌。市场营销策略不足,部分畜禽养殖企业及养殖户由于营销观念落后、市场范围局限、品牌宣传面狭小等问题影响了全省畜禽品牌的树立。

3发展建议

3.1强人才,促发展

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大力提高养殖人员的科学文化技术水平,加强养殖场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方面的技术储备,特别是近年来建设的现代化、规模化、设施先进的养殖场应配备经验丰富、熟悉生产经营的生产管理人员。鉴于畜牧业科研具有公益性强、周期性长、地域艰苦等特点,为在较短时期内提高我省畜牧业的发展水平,应创造优惠条件引进大量的应用技能型高端人才,引进畜牧业发达的农牧区具有实践经验丰富、文化素质高、党性强的各类养殖专家和既懂科学技术、又了解生产实际的复合型人才[1,2]。

3.2强种质,提规模

种源是农业产业发展的“芯片”,也是亟待补齐的突出短板。我省畜禽种源应重点围绕贵州土猪、贵州黄牛、贵州山羊、贵州生态禽等主要地方优势特色品种,以品种原产地为主体,建立完善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相配套的选育、扩繁、推广一体化工作机制,构建“自给为主、外引为辅”的良种保障体系[3]。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新品系、配套系的培育力度,切实解决好种源供应不足的问题。

3.3强品牌,拓市场

品牌决定市场,市场决定效益。我省畜禽品牌应立足贵州资源禀赋,突出产品“绿色、生态、健康、安全”优势,打造1批公共品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以品牌提升价值、扩大销量、拓展市场,并按照“省内省外并举、线上线下协同”的思路,巩固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集市等省内传统渠

3.4强龙头,联利益

外引内培1批主业突出、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龙头企业和产业联盟,引导经营主体充分发挥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代养、租赁、入股、加盟等方式,充分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带动农户发展成为家庭牧场、专业大户、加盟店主,促进农户就业增收。

3.5强监管,提质量

按照管行业也要管安全的原则,经常性开展质量监管监督检查,组织广大养殖企业、合作社、养殖户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督促企业履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健全畜禽产品质量标识和企业“黑名单”制度,采取检打联动、项目联动、金融联动、宣传联动、协会联动等多种方式,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3.6强技术,推标准

进一步健全完善生态畜牧产业技术服务体系,组织专家集中研究解决全产业链和关键环节存在的技术难题。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重点培育1批能力过硬的产业发展带头人、经营主体负责人和养殖能手。梳理现有标准体系,研究制定新的贵州生态猪、贵州黄牛、贵州山羊、贵州生态禽等省级地方标准,建立其在产业标准体系中的纲领性作用;对标粤港澳大湾区等目标市场要求,研究制定团体标准。

参考文献:

[1]沈德林,杨民,王燕,等.贵州省深化畜牧业结构调整助力乡村振兴[J].贵州畜牧兽医,2018,42(4):26-31.

[2]张森,杨正杰,徐万明.针对贵州省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其人才需求进行的课程改革探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4):158,186.

[3]沈德林,张芸,李建伟,等.持续推进贵州生态家禽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J].贵州畜牧兽医,2020,44(2):14-16.

作者:王燕 张游宇 罗伟 罗玉洁 时颖 单位:贵州省种畜禽种质测定中心 贵州省畜禽遗传资源管理站 贵州省草地技术试验推广站 思南县畜牧发展中心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