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畜牧业发展情况调查范文

畜牧业发展情况调查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畜牧业发展情况调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畜牧业发展情况调查

摘要:

介绍了青海省民和县甘沟乡畜牧业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养殖方式落后、保护生态理念差、投资少、基础设施差、难以适度规模经营等,并进行了原因分析,同时提出了通过细化和落实政策、精准扶贫、调整产业结构、实行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等措施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

关键词:

畜牧业;发展情况;规模化;产业化

青海省民和县甘沟乡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南端,距县城73km处,海拔1890~2300m,有耕地755.73hm2,人均666.67m2。回、汉、藏、土等多民族杂居,属民和县贫困乡(镇)之一。发展畜牧业有着以下优势:一是背靠1333.33hm2的南大山天然草场;二是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及退耕还草;三是耕地人工种草及自发式的二茬复种和饲草饲料的加工(青贮、粉碎等)利用。但是,本乡地处偏僻,信息闭塞,观念守旧,养殖水平低是当下薄弱一环,为此,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既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又是首要任务,必须摆在突出的位置。认识、了解、关注本乡农牧生产结构,发展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力争达到科学饲养管理、畜牧业生产结构优化、养殖业增收目的职责重如山,决心立足先行,以当前畜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抓手、发展方向为目标加以综合分析,撰写了如下调研报告,希望能为甘沟乡畜牧业发展与养殖户的增收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1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深入一线,走村串户,走访和咨询相结合的方式认真调研,畜牧业方面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具体情况如下。1)传统观念较重,养殖方式落后。传统的饲养模式和设备与现代畜牧业不协调、不匹配。2)保护生态理念差。少数养殖户舍饲圈养,且绝大多数在野外放牧,随意践踏、破坏草原植被,失去草畜平衡,致使资源保护率、利用率、产出率都不高。3)投资少,基础设施差。因养殖户缺乏投资金,自行搭建的圈舍因陋就简,家畜处于夏不遮雨冬不挡寒的恶劣环境中,何谈饲养管理科学性。4)难以适度规模经营,更不能形成专业化、产业化。不管养牛养羊,还是养猪养禽等均存在养殖规模较小、不上档次、打不出品牌、产品销售难的问题。2015年经统计羊存栏8133只、牛1022头、猪3132头、禽15000只;省级标准化肉羊养殖场3处(存栏1132只),百只以上的养羊户仅4户(包括以上3处养殖场);30头的养猪户2户;10~30头养牛户8户;50~100只的养鸡户15户。年出售肉用畜禽分别为牛108头、羊4522只、猪4012头、鸡10007只。产业上没有形成专业化、规模化,出栏率与商品率偏低,畜牧业占农业收入的比重较小(23%),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制约畜牧强乡战略的一大瓶颈,畜牧业效益不尽人意。6)用于支牧的信贷资金少,而且信贷难,约束养殖户向畜牧业投资扩大再生产,从而阻碍养殖增收。7)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知识贫困,缺少科技文化知识,畜牧业生产中科技含量不高,限制了畜牧业走优质、高产、高效之路。8)种养结构不合理,难以形成种草养畜,养畜肥田的合理布局。

2原因分析

1)产业结构调整不到位,传统产品改造步伐偏慢。2)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低,造成收益低,畜产品市场还处于自发发展状态,缺少引导和管理,畜产品的价格波动大,造成养殖业收入不稳定。3)畜牧业没有形成区域化布局,不具备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模式,市场适销的产品没有规律。如,虽然以甘沟乡优势的地理条件及草地资源,产出的牛羊肉品质较优,但因没有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产品销售分散,缺少影响和竞争力,收入效果不佳。

3增收途径

如何提高畜牧业收入,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要寻方法,找路子,学习全省至全国畜牧业发展的形式及好的经验,为养殖户增收造福。改善甘沟乡百姓生活条件要靠增收,提高养殖户的收入水平亦要靠增收。寻找甘沟乡农民增收之路是当今农民的殷切希望,也是专业人员的天职。解决这一问题一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地方特色,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特色产品,发挥引领、带动、示范、辐射作用,并组建相应的产业链(便民服务点、家畜改良点、饲草料和肉食品加工点),它既体现畜牧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又是增加收入的加速器;二要因势利导,多方位、多途径争取资源,自筹资金及资金回笼,夯实基础;三要形成科学配套化的模式来推动畜牧业发展,使甘沟乡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畜牧业强乡。

3.1现有优势1)自然环境独特,昼夜温差大,发展节粮型的草食动物(牛、羊)其肉质好、品质优。2)有着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面积广阔的南大山天然草场和丰富的玉米秸秆(1000hm2),农作物秸秆产量1123.675t,可载畜9399羊单位;退耕还林(草)420hm2;农田耕作213.33hm2紫花苜蓿;农民自发式的二茬复种(66.67hm2)。3)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机制,退牧还草,草原生态畜牧业建设加强,禁牧舍饲圈养,繁活率、出栏率提高。4)乡领导班子对本乡畜牧业的发展思路清晰和畜牧强乡的奋斗目标明确。

3.2畜牧业增收措施1)细化和落实政策,精准扶贫促进增收。力争做到精准扶贫,精准到户,精准到人,有针对性地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首先从基础设施开始,近几年多方争取家庭牧场建设项目并建成126户(2013年17户,2014年37户,2015年72户),为部分养殖户创造了良好的养殖设施条件,提质增效得到了项目户的好评。在党的惠农政策下,2016-2020年发展家庭牧场项目建设500户(100户/年)及协同相关部门,争取“三农惠民”贷款,扶持650家(130户/年)养殖贫困户;约定以上家庭牧场项目建设和贷款扶持的1150户,年自筹资金5000~8000元及发展基础母羊30只、种优质牧草1200m2、收入1万元的信守协议,限时打赢扶贫促增收的攻坚战。2)依靠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增收。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畜产品(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名优特产品),在坚持节粮型牛羊养殖的前提下,发展土鸡、肉鸽、家兔、肉驴等效益高、见效快的养殖业,值得一提的是一只鲜活的土鸡、野鸡市场价100~130元,成本低,见效快,效益高,若大规模化养殖,成本还低,利润更高。实施农畜联动、草畜结合工程,调整土地结构,借此,可有计划地在原有基础上加大或发展玉米种植(2015年甘沟乡玉米种植1000hm2)及耕地种草面积,以补偿方式鼓励并大力开发草产业,支持耕地种植多年生、一年生优质牧草和二茬复种,采用多种饲料加工方法进行加工利用(青贮、粉碎等),提高料肉比,着重解决冬春饲草料缺乏问题,提倡并要求技术管理到位。3)依靠产业化经营助推增收。一是乡政府、兽医站为浇灌发展与增收的活水,利用各种渠道引进和引导优势畜牧业项目,积极发展畜牧业合作组织,使其充分发挥协调和服务作用,鼓励发展各种养殖专业户建立养殖科技示范点、畜产品基地,形成区域化、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大力扶持畜产品加工业、保鲜业、肉食品深加工等主导产业链,鼓励本地创业。二是招商引资进行订单式的生产与合作,引进异地企业,以“企业+农户+销售”的模式,这样,既维护二者的利益,又提升产业信誉。企业和养殖户在订单下从事生产经营,企业在引种、技术方面为养殖户提供服务,养殖户按企业要求标准生产优质畜产品,为企业提供优质原料,实现利益共享,为增收创造优越条件。这点,在省内或省外部分地区企业和养殖户联合的做法很成功,并形成样板,给农户与当地带来了客观收入。据资料考证:近几年,山东省烟台龙大公司按“企业+农户+销售”模式,以订单的形式,与当地农民签订无公害猪肉收购合同,公司派专人给予技术指导,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养殖户按公司的要求提供合格畜产品,公司以合同价格回收,获得彼此双赢。4)依靠科技富民,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实现增收。增收要扶智。培养人才,增强自身造血能力是增收的根本举措。积极引进新的科技,推广先进科学的饲养管理、养殖方式,为强牧兴牧提供科学理论支撑,加大科技含量。第一,调整结构打基础,农田除种植玉米、优质牧草外,草田轮作、草田套作、弃耕地种草,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第二,以改良工程为着手,应用科技成果,引进良种及改良,普及良种选育,发展良种养殖,建成良种基地,以改良的优势降低饲养成本,创其特色促增收兼发展。5)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助推畜牧事业上台阶。进一步完善信息渠道,加大无偿提供信息力度,及时提供“三农惠民”扶持贷款政策信息及帮助解决畜产品销售困难等相关问题。要求乡政府、兽医站可组织专人负责信息通道,通过广播、各村黑板报等多样形式农业科技信息;在党的政策扶持下,推广新的畜牧业科技,培训更多的科技人员及养殖户,掌握并提升应用先进技术及科技成果的能力,把本乡的“人力资源”转变成人力资本,把有限的资金回笼到发展上来,让科学技术践行到养殖业的效益上。按甘沟乡畜牧业现实,借力崛起党和国家发展畜牧业的东风,打牢基础,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地发展,为实现甘沟乡畜牧业生产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作者:柏克仁 单位:青海省民和县甘沟乡兽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