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原特色农业种植业产业分析范文

高原特色农业种植业产业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原特色农业种植业产业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原特色农业种植业产业分析

摘要:

根据云南昭通的自然优势,对本市种植业确定的天麻、苹果、蔬菜、魔芋、蚕桑、马铃薯、荞麦7种高原特色作物的产业优势、短板、关键措施进行分析,提出优化发展建议。

关键词:

特色;农业;产业;分析

高原特色农业的概念最早是由青海大学李双元教授在2009年提出的[1],他从国内比较优势指标、显示性指标、解释性指标和实体性指标4个方面提出青藏高原特色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评级标准。2010年有人研究了川西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问题[2],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提出及研究是从2012年开始的[3],云南学者陆续开展了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方面的发展技术支持体系[4]、机械化发展的探讨[5]、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要求[6]以及金融服务[7]等问题的研究。2015年1月,云南省委、省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强化改革举措落实加快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根据文件提出的“做精做优特色产业”的要求,本研究以昭通市为研究对象,探讨昭通市高原特色农业如何进一步优化产业、突出重点,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问题。

1昭通市高原特色农业概念界定

高原特色农业是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依托高原地区独特的地理、气候、资源、产业基础和条件形成的,相对于常规农业而言具有一定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主导一定区域范围农村经济发展的优质高效农业,他是充分利用高原环境的多样性,发展农业产品的多样性,从而形成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农业。相对于市场而言就是依托独特的优势生产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的农产品的农业。根据这个概念,本研究就昭通市种植业所确定的苹果、天麻、蔬菜、魔芋、蚕桑、马铃薯、荞麦7种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优势、短板、发展关键进行了研究分析

2自然资源优势

2.1气候类型多样昭通市位于东经102°52′~105°19′,北纬26°55′~28°36′。全市有96.4%的面积是山地,海拔267~4040m,高差高达3773m,属典型的高原季风立体气候。低纬高原和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形成了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及北温带等多种气候类型。全市气候特点是雨热同季、春早冬晚、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6.2~21.1℃,有效积温1600~7500℃,无霜期123~360天,年日照966~2324小时,年平均降雨量925.2mm。

2.2发展空间大昭通市辖10县1区,国土面积22423km2,耕地面积有877.2万亩,荒草地1031.4亩,水域80.55万亩,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813.65万亩,全市土壤类型丰富,有8个土纲、14个土类、113个土种。农用耕地绝大多数为冲积黄壤、黄中壤,团粒和粒状结构,属中性或微酸性土类,有机质含量中等,宜耕性好。随着农业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科技贡献率的不断提高和复种指数的不断增加,粮食单产还在增加,粮食种植面积还可以下调,加上广袤的林地、草原、“三江四河”、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三大巨型水电站的建成等等,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空间在3000万亩左右。

2.3环境污染小昭通市是一个农业大市,无大型工业污染。对其农业环境质量实地调查认为,其土壤尚属清洁,大气清洁。土壤综合污染指数P综≤1,属清洁的二级土壤,大气综合污染指数<0.5,属清洁级。非常适宜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生产。

3高原特色种植业产业发展优势

3.1天麻

3.1.1自然优势。天麻生长的适宜温度10~30℃,最适温度20~25℃,空气相对湿度80%左右,土壤含水量50%~55%,pH5~6,即偏酸性的生态环境。昭通以彝良为中心的小草坝天麻主产区,有昭通最大的原始森林,常年多雨多雾,气候温凉潮湿,全年降雨量在1000~1250mm之间,平均日照不足2000小时,年平均气温9.8℃,年相对湿度85%,被国家列为昭通乌天麻、黄天麻两个品种适宜种植区域和“昭通天麻”原产地域保护区。

3.1.2基础优势。昭通天麻历史悠久,驰名中外。一是有规模。自20世纪70年代昭通天麻人工仿野生栽培技术研究成功,到2013年种植面积500亩以上连片的达5.25万亩以上、产量1880万kg种植产值31.8亿元,加工产值突破47亿元,总产值达78.8亿元。二是栽培技术领先。支撑天麻人工仿野生栽培的关键技术“两菌”(促进天麻种子萌发的萌发菌和提供天麻生长营养的蜜环菌),在昭通已进入工厂化生产,走在全国前列。三是有政策。“南三七、北天麻”是云南“绿色经济强省”的战略的重要内容。四是有专项扶持资金。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天麻产业发展。五是有机构。有天麻特产局和天麻研究院。六是实现了产业化经营。有基地、有标准、有专业合作社、有科技示范园和产业加工园、有企业、有深加工产品(如在全国林博会上获银奖的天麻蜂蜜、天麻片)、有品牌、市场潜力大(药食兼用)。四是种植天麻的麻农生产积极性高(亩产值达2万元以上)。

3.1.3发展的主要短板。天麻种植生产与生态保护的矛盾较大。天麻种植的菌材主要是青冈、板栗等生长较慢树种,规模发展会导致大量砍伐相应树种,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发展也不可持续。

3.1.4对策措施。保护天麻野生资源。加大天麻栽培替代菌材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保护措施,不断开发精深加工品种。

3.2苹果

3.2.1自然优势。苹果喜冷凉干燥、日照充足的气候条件。一般认为最适于苹果生长的条件是:4~10月生长期的平均气温12~18℃,年降水量约在500~800mm,年日照时数在2000小时以上,土壤以微酸性到中性为宜。昭通苹果的主产区是海拔1900m左右的昭阳区和鲁甸县坝区(简称昭鲁坝区),年平均气温11.6℃,7月是最热月,月均温19.8℃,最冷月是1月,月均温2℃,全年≥10℃活动积温3217℃,年降水量735mm,年日照时数1917小时,无霜期220天,土壤pH6.4,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温差大和雨热同季、雨量适中等特点,是中国南方优质苹果基地。昭通苹果的比较优势是早熟、优质、色泽鲜艳,最大的优势是早熟,同样的品种如红富士比北方提前半个月成熟,早熟品种如红露7月中下旬就可以成熟,比晚熟品种红富士提早3个月,通过时间差,可以做到人无我有。

3.2.2基础优势。昭通苹果具有70年的种植历史,种植优势显著。一是种植初级规模。2013年种植面积29.1万亩、总产量39.05万t、产值16.4亿元,带动相关产业产值达27.9亿元,形成了一批苹果产业乡(镇)。二是栽培技术先进。“三优模式”、小冠整形、疏花疏果、夏季修剪、果实套袋、配方施肥、工艺贴字等优质果等先进栽培技术优化模式正在推广普及。三是产业化基础好。有基地、有科技示范园、有加工营销企业、有专业合作社、有中国南方最大的苹果批发市场、有品牌(获得国家商标总局授予的“昭通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国内外市场、有政策、有机构。四是比较效益好,果农的生产积极性高。

3.2.3发展的主要短板。一是规模做不大,最适宜区面积在45万亩左右。二是晚熟品种(红富士)面积大(占90%以上)。

3.2.4对策措施。确立早熟和高端果的昭通苹果发展定位,着力提高每个苹果的附加值。一是调整品种结构,加大中早熟品种比率;二是打造精品果园;三是强化标牌包装。

3.3蔬菜

3.3.1自然优势。昭通市不仅绝大多数蔬菜品种都可以正常生长,而且菜用型野生资源丰富。2013年种植面积154.95万亩、总产185万t,产值21亿元。昭通蔬菜最具特色的优势:一是6~11月上市的温凉型蔬菜(夏秋补淡蔬菜)。主要产区在以昭鲁坝区为代表的年平气温在11℃左右,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在20℃左右,年降雨量800mm左右,且具有相应的灌溉条件的平坝一般山区,这一区域的特点是夏季(6~11月)气候温凉、雨热同季、雨量适中,非常适宜各种叶菜和果菜的生长,这一时期很多地方处于夏季高温、酷暑、暴雨、多湿、台风等恶劣气候的季节,基本上种不出什么蔬菜。二是1~5月上市的冬早型蔬菜,俗称反季蔬菜。主产区在以巧家金沙江河谷区为代表的年平均气温15~21.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9~12.2℃,年平均降雨量840.7~1007.8mm,无霜期283~337天,≥10℃活动积温4595.5~7232.5℃。这一区域的特点是暖冬,基本无霜,秋冬季节可以露地栽培生产一般夏秋生长的蔬菜。三是7~8月上市的小春型反季蔬菜。产区在昭通南部海拔2200m以上、北部海拔1600m以上高二半冷凉山区,年平均气温6~8℃,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6~18℃,年降雨量1100mm左右的高寒山区。这一区域的特点是没有酷暑。四是菜用型野生资源开发。

3.3.2发展的主要短板。产业基础薄弱,一是缺乏标准化的商品蔬菜基地;二是科技支撑滞后;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四是缺乏实力雄厚的企业带动;五是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

3.3.3对策措施。一是政府推动;二是引进扶持蔬菜企业;三是加强科技支撑;四是建立标准化蔬菜示范生产基地带动;五是建立健全蔬菜营销体系、建立发展互联网+的现代蔬菜销售体系。

3.4魔芋

3.4.1自然优势。魔芋为半阴性植物,是一种喜温暖、忌高温的作物,生长季节内(4月~11月)的适宜日平均气温在12.5~30℃之间;适宜pH6.5~7.5,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富含有机质的棕壤土或黄棕壤、紫红壤。昭通北部地区日照774.4~1439.2小时,日照百分率20%~40%,是全省三个寡日照区之一,是魔芋优质品种金江白魔芋的原产地,是全国魔芋重点种植区。

3.4.2基础优势。种植初具规模:2013年种植面积18.45万亩,分别占全省和全国的32.8%和10.7%,总产28.47万t、农业产值7.5亿元。产业布局:布局基本优化,已形成分布清晰,布局合理的白魔芋、花魔芋两大种植板块。科技支撑:昭通市农科院和永善魔芋办编制的《魔芋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正推动全市魔芋种植转型升级。产业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有基础、有基地、有专业合作社、有企业、有品牌、有市场;芋农生产积极性高。

3.4.3发展的主要短板。一是种芋的问题。没有规范的种芋繁殖基地,导致种芋质差量少。二是病害的问题。魔芋软腐病一般发病率在30%左右,重的导致绝收。三是产业链短。

3.4.4对策措施。在魔芋主产区建立种芋繁殖基地,实现统一供种;加大白魔芋和花魔芋《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两个地方标准的示范推广力度,推动魔芋种植转型升级;加工由原料(微粉)型向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延伸。

3.5蚕桑

3.5.1自然优势。昭通亚热带气候类型的区域是发展蚕桑生产的最适宜区,该区域的夏秋气温大多在22~28℃,相对湿度70%~80%,年降雨量500~1000mm,无霜期在260天以上,≥10℃的有效积温为4323~7232℃,是我国西部最优良的栽桑养蚕基地之一,适宜栽桑面积可超过100万亩。

3.5.2基础优势。一是有规模,2013年桑园面积34.5万亩,产茧0.9万t,农业产值2.4亿元。二是有科技支撑,有科技服务机构、有科技人员、有良种、有技术。三是有企业,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3.5.3发展的主要短板。市场风险大。如果市场价格下跌,挫伤蚕农的积极性,将毁桑归农,产业难以回复。

3.5.4对策措施。政府和企业共同建立蚕桑发展风险基金,确保产业持续发展。

3.6马铃薯

3.6.1发展的优势。种植历史悠久,适宜范围广是昭通马铃薯产业最突出的优势。一是可从高寒山区到低矮河谷分春、秋、冬、早春4季种植(简称“4季种植”);二是高二半山区是优质种薯繁殖基地;三是规模大,2013年种植面积为300.6万亩、总产量330万t、产值30亿元;四有一定科技含量,有马铃薯育繁体系和脱毒马铃薯“一分地工程”推广模式、生物多样性种植(与玉米套种)、高墒垄作等。

3.6.2发展的主要短板。4季种植和优质种薯繁殖基地优势未发挥;产业基础弱,主要是基地的基础设施差,加工企业少,以鲜薯销售为主、附加值低。

3.6.3对策措施。优化“4季种植”的品种和规模;鲜销商品薯和种薯商品化同步推进;加大加工企业扶持力度。

3.7荞麦虽然荞麦的保健作用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认可,昭通高寒山区是其最适宜种植区,2013年种植面积为36.75万亩、总产量4.5万t、产值1.35亿元。由于产量低、轮作周期长、比较效益低、企业拉动能力弱,难以做大做强形成优势产业。

4研究结论

通过对昭通市高原特色农业优势种植业产业分析认为,天麻、苹果、蔬菜和魔芋有独特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蚕桑、马铃薯也有优势。建议优先着力打造天麻和苹果产业,做成昭通的名片;蔬菜产业发展潜力大,可以通过提升冬早蔬菜,加大夏秋蔬菜标准化基地建设,有序开发小春型反季蔬菜和野生蔬菜,逐步做大做强蔬菜产业;魔芋产业需要政府扶持引导建立优质种芋繁殖基地,加大白魔芋和花魔芋两个地方栽培标准的示范推广普及力度,促进转型升级;蚕桑产业,抓住国家实施“东桑西移”计划的机遇,夯实发展基础,提高抗风险能力,可以进一步做大;马铃薯产业要优化“4季”种植的品种和规模,通过打时间差来赢得市场,同时加大种薯商品化力度,壮大马铃薯产业;荞麦不宜列为优势种植业扶持发展,但应加大高产优质品种选育推广力度,引导有序发展;昭通高原特色农业一定要依托其环境清洁的优势,在无公害生产的基础上打造绿色、有机品牌,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双元.青藏高原特色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青海民族研究,2009(3):40-45.

[2]文艳林.川西北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思路[J].农村经济,2010(5):74-76.

[3]曾黎琼,武卫,段玉云,等.云南高原特色农业———魔芋产业的发展优势与策略[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33(6):717-721.

[4]张海翔.依托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技术支持体系[J].云南社会科学,2013(4):83-87.

[5]张汝坤,朱云,时玲,等.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探讨[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35(4):292-295,300.

[6]阮建雯,可斌,张汝坤,等.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要求[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35(1):36-39.

[7]汪楹.金融服务滇西边境山区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问题研究———以云南省保山市为例[J].西南金融,2013(9):73-76.

作者:王芳荣 单位:云南省昭通市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