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县域特色农业发展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发展县域经济,特别是县域特色农业产业,有利于加快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疏解“三农”难题,同时也能够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有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农业新技术不断发展,农业生产能力和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对今后农业的发展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通过打造区域特色农业经济,赢得地区长期竞争优势,协调地区发展不均衡的局面,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县域特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1.1布局不合理,技术水平低目前,县域特色农业产业结构雷同现象突出,生产与经营分散,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的格局尚未形成,各地比较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低,优良品种和良种良法配套生产技术推广慢,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环境认证、产品认证步伐缓慢,检验检测及相关管理工作还不能适应发展要求。特色农业生产水平仍然较低,尚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
1.2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化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一是特色农产品龙头企业数量少,缺少品牌影响力和标准制定的话语权,在市场份额、整体运行等方面亟需提高。二是企业、基地、农户之间的合作模式尚不完善,仍旧存在合同不规范、合作不牢固、风险难控制等诸多问题,合理有效的经营运行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三是特色农产品加工能力远不能适应生产发展,很多企业技术及装备水平还停留在农产品初加工水平,缺乏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新产品系列开发能力。
1.3地方财政困难,投入不足由于自身财力不足,县域财政基本上是“吃饭财政”,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十分有限。县域特色农业支持力度和补贴资金额度与产业发展需求不相匹配。多种因素导致优势产业区域内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节水、抗旱措施仍存在问题,中低产田仍占一定比例,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抵御各种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尚需加强。
1.4耕地面积相对减少,土地产出率不高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提高农业产出、提高产品产值已成为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突破点。由于受科技水平和自然因素限制,县域土地产出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外出务工人员增多,耕地的利用率降低,农产品的更新换代进程减慢,种植者老龄化使新品种的接受过程增长,以上种种问题制约着当地特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2县域特色农业发展主要措施和政策建议
2.1加快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特色基地建设是特色农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整个产业链有序运行的第一步。县域特色农业发展要立足区域农业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以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为重点,加快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布局与基地建设,积极引进新的品种、技术和管理,着力推进特色农产品优质化、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进程,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2.2培育扶持特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区域比较优势和最适生态原则,着力调整产品结构,优化区域布局,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通过土地有序流转,形成一批规模经营的种植大户,促进优势特色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按照“配强做大”“扶强扶优”的原则,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有能力、有特色,能带动当地产业发展,有一定辐射面和带动力及具有较强市场开拓力的骨干龙头企业。
2.3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特色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通过合理运用和依靠科学技术,可快速实现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特色农产品质量、附加效益、特色农业产业化水平,对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第一,引进和推广优良新品种。第二,加强新技术、新应用的推广和使用范围,建立健全相对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第三,建立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对新技术、新品种的奖励和扶持力度。
2.4拓展产业链条,增加产值县域生产的特色农产品多以初级加工为主,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水平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严重制约着产品附加值和农民收入的提升。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逐步从传统高密度、低产值的产业模式中脱离出来,把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的生产、加工产业模式作为特色农业的发展模式,把产品从粗加工逐步向特色加工、精细加工和高附加值加工转变。其次,要扶持发展一批具有品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发展一批拥有市场占有率、把握市场话语权及带动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形成生产、运输、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产业公司,提高特色产品的规模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2.5加大特色农产品市场开拓力市场建设是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特色农产品要实现和提高其价值,必须加大市场的开拓力度,产品销售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整个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特色农产品要实现其价值,必须建立完善的市场销售体系,销售体系建立的前提是开拓市场,这是实现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的关键所在。
作者:刘法奇 单位:中国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