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退耕还林工程特点与管理重点分析范文

退耕还林工程特点与管理重点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退耕还林工程特点与管理重点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退耕还林工程特点与管理重点分析

[摘要]退耕还林工程是当前我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之一,是利国利民、造福社会和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本文从退耕还林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出发,阐述该工程的特点,并对工程管理重点进行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退耕还林工程;特点;管理重点

1退耕还林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退耕还林是指将一些水土流失、盐碱化和沙化等严重的地区有计划地停止耕种,通过植树造林恢复林草植被的一项以保护和改善环境为核心的生态工程,是我国当前投资最大、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林业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首次试点是在1999年,刚开始只有四川、甘肃和陕西3个试点区;2000年,退耕还林工程正式启动;截至2002年,该工程在已扩展至全国25个省区、市;截至2010年,全国退耕还林面积已累计1467万hm2。2012年,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在全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重要会议上强调,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要在当前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

2退耕还林工程的特点

2.1工程布局的广泛性

我国地域辽阔,土地占有面积巨大,除上海、广东、福建、山东、江苏和浙江6个省外,全国仍有25个省区、市的1500多个县开启了退耕还林工程[1]。退耕还林工程涉及面广泛,国家投入的人力、物力巨大。

2.2建设目标的多样性

大力推进退耕还林工程不仅是为了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更是为了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的长效发展。所以,退耕还林工程的目标除了治理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提高生态效益以外,还有很多后续目标。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功后,可以有效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帮助人们脱贫致富,不断摸索出适合当地的可持续发展产业。此外,退耕还林工程提高了我国的土地利用率,社会目标明显,同时促进了社会其他各类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3工程实施的全民性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政府大力推行实施的一项重大工程之一,覆盖面广,在全国25个省区、市都有设点。工程建设涉及社会的各个部门,参与人员众多。由于该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生态工程,所以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很多农户、部分工商业经营者、机关工作人员、下岗职工和社会团体等都愿意参与该工程的建设与发展。

2.4工程建设的科学性

在林种上,退耕还林后,大部分地区都建设了功能多样、种类齐全的生态林,坚持以生态优先;在造林模式上,各地区因地制宜选择了林果间作、林草间作等多种造林模式,根据各地区的实地情况选择合适的造林模式,做到长短结合、立体经营、因地制宜,效果明显;在造林环节上,采用机械整地、爆破整地和人工整地等多种方式,翻新改造原有土地,然后根据土壤特质、土层厚度选择合适的植物和生态形式,大大提高了栽植植物的成活率。

2.5国家补助发放的长期性与极强的政策性

政府对退耕还林工程投入资金众多,加大了对退耕户的资金补助力度,严格规定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滞留、克扣、挪用退耕还林政策补助金,且村委会或其他人员不得代农户领取补助,严防不法现象发生。此外,加强各部门的监督管理,对截留、挪用退耕户补助金的牵涉人员严惩不贷。

3退耕还林工程的管理重点

3.1制订工程实施方案

一个工程的实施建设首先要制订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由于每个地区的情况不同,因此在制订工程实施方案时不能照搬照抄其他成功地区的设计方案,要现场考察、认真全面地分析多方面影响因素,因地适宜制订适合本地区的最佳实施方案。

3.2监督保障工程建设质量

工程建设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工程的建设质量。要想确保工程质量达标,必须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在场指导。工程建设期间,林业技术人员要亲临现场指导工作,在确定好退耕土地后,及时培训农户种植培育技术,包括如何选种、树种密度、浇灌与施肥周期、病虫害防治等,积极做到在各个环节给予指导和监督,从而确保此项工程的建设质量。

3.3核实工程建设成就

要建立完善的验收管理机制。工程建设完成后,验收人员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严格验收工程的建设质量,实地核查退耕造林面积是否与上报面积相符,植物成活率是否达标等。林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验收人员的监管,实行“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2],将责任细化到个人,防止虚报工程建设面积和质量的现象发生。

3.4规范政策兑现程序

工程建成验收后,管理人员要将验收结果张贴在村务公开专栏上进行公示,并将退耕户的具体情况公示出来,做到真实、公正、公开,全面接受群众监督。国家根据验收结果对退耕户及时足量地发放补助金,并且拟好合同。退耕户领取补助金不得代领,必须亲自到指定地点领取,与管理人员签订合同并签字确认,这是政府回报农户取信于民、巩固造林成果的重要举措。

3.5完善管护形式

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管护形式,分户管理和集体管理相结合,实行谁造谁有谁管护的方法,将造林地细分给个人。管理人员与农户签订管护合同,加强退耕造林户的责任心。选拔造林地管护人才,加大培训力度,提升管护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

3.6完善产权政策

要想搞好退耕还林工程和后续的巩固,产权是贯穿始终的核心问题。产权是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产权明晰意味着产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可以得到有效保护。因此,必须明确退耕户的土地产权,通过产权保护有效保障退耕户的个人利益。这是农户在根本上重视退耕还林工程、保护退耕还林成果的重要举措。退耕还林改变了农户的土地利用方向,为了这种转变方式的持久稳定,必须要在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搞活土地使用权,有效落实农户的林(草)权[3]。

3.7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退耕还林工程建成后,如果相关管理人员不管不顾,可能会出现退林还耕的现象。因此,巩固建设成果也是工程建设成功的关键措施。要加大对农户退耕还林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有效宣传,让人们认识到退耕还林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同时,加大封山禁牧的力度,保护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加强对管护人员的技术培训,合理种植林下植被,促进幼苗早日长成。建立健全退林还耕举报制度,一旦发现有人私自将造林地恢复为耕地,严肃处理,绝不徇私。

结语

退耕还林工程的管理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相关部门、管护人员、退耕户的积极配合,加强各个环节的监管,有效确保退耕还林工程的持久稳定,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杨冬生.社区林业及其在四川的实践[J].四川林业科技,2013(2):49-52.

[2]赵俊臣.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天保工程的若干理论与政策问题[J].中国农村观察,2014(4):55-63.

[3]李育材.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回顾与总体思路[J].林业经济,2014(9):3-11.

作者:苟忠荣 单位:通江县青浴乡政府农业综合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