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退耕还林在乡村扶贫攻坚战中的作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指出了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对改善当地生态状况、农民脱贫致富有重要的意义。以广西天等县为例,结合退耕还林作业设计、验收工作中的总结,分析了退耕还林在乡村扶贫攻坚战中的作用,针对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以提高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效益,加快农户脱贫致富。
关键词:新一轮退耕还林;扶贫;作用;建议
1引言
广西天等县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充分体现了崇左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做好“两篇大文章”、打好“四大攻坚战”的工作思路,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总目标,以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为总任务。新一轮退耕还林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对乡村扶贫攻坚战有重要作用。
2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认真贯彻落实
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退不退耕及实施退耕后种植的林种、树种,完全由农户自己考虑决定,实施退耕还林的农户可以得到每亩补助1500元。新一轮退耕还林尽可能安排在土地坡度较大、石山地区土地石漠化严重等生态环境脆弱的贫困乡村实施。在防止水土流失和保证林木正常生长的前提下,退耕农户可以间种如豆类等农作物,可从中达到抚育管护林木的目的,提倡发展林下经济,增加收入。退耕还林后的林木所有权归退耕农户所有,林木生长达采伐年龄后经批准可依法采伐,销售木材。
3贫困的定义及致贫因素
3.1贫困的定义
贫困是多种因素引起的社会现象,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进行定义,收入贫困和人类贫困这两个概念常被用来定义贫困的最基本特征。
3.1.1收入贫困
收入贫困就是金钱或物质的收入较低,导致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不能达到社会可接受的最低生活水平。
3.1.2人类贫困
除了物质财产收入,人类还需要思想教育、文化、技术等基本素质的提高,以及需要社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的提高。
3.2致贫因素
3.2.1生态环境脆弱
天等县大多数的农村贫困人口居住在边远的石山岩溶地区,那里的环境较脆弱,岩溶地貌,土地坡度大,土地荒漠化突出,植被稀少,生态环境差。
3.2.2缺少物质财产
根据天等县的实际,贫困户贫困的重要原因有:可耕作土地资源量少、质量差,耕作土地没有机耕路通达或离路较远;缺少饮用水设施;缺少灌溉设施等。
4天等县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分布情况
天等县2015年度新一轮退耕还林任务量为333.33hm2,主要安排在福新镇福星村,驮堪乡启新村、贤民村,进结镇爱乐村,把荷乡把兰村、怀安村,天等镇宏魁村、朗明村,上映乡福赖村、佩光村,都康乡龙布村,涉及7个乡镇11个村,面积为227.15hm2,占总任务量的68.1%。涉及村屯基本分布在偏远的石山地区,土地石漠化严重,生活环境差,贫困户较多。
5新一轮退耕还林在乡村扶贫攻坚战中的作用
天等县乡村贫困主要是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通过新一轮退耕还林的实施,有针对性地进行退耕,治理生态环境,降低自然、经济和社会因素的负面影响。新一轮退耕还林给贫困者带来的帮助表现在以下方面。
5.1增加乡村农户收入,降低缺少物质的致贫因素
5.1.1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补助收入
根据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补助标准为每亩补助1500元,主要涉及7个乡镇11个村,惠民农户数约700户,实施面积227.15hm2,补助收入共511.1万元,户均收入约7300元,对乡村扶贫攻坚战在收入贫困方面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5.1.2林木财产收入全县实施
新一轮退耕还林后,增加森林面积333.33hm2,主要种植树种有降香黄檀、任豆、巨尾桉、柑桔等,林木生长达成熟林龄组后经过批准采伐,农户销售木材、柑桔将获得一大笔经济收入,收入明显可见。
5.1.3有利农户发展林下经济,增加收入实施
新一轮退耕还林后,增加森林面积,有利于农户或大户业主发展林下经济,以耕促抚、以耕促管,通过林下养殖、林下种植、林下旅游等增加收入来源。据统计,截至2016年12月,天等县发展林下养殖面积16640.00hm2、产值18750万元,发展林下种植面积9580.00hm2、产值8420万元,发展林下旅游333.33hm2、产值200万元。可见,发展林下经济效益明显。
5.2改善乡村生态环境,降低环境脆弱的致贫因素
天等县新一轮退耕还林任务重点安排在边远石山区,该地区土地石漠化严重、质量差。新一轮退耕还林的实施,对坡度较大、质量差的土地进行植树造林,有效治理石漠化土地,随着林木生长郁闭,增加森林面积,增加森林植被,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提供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增强森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后,对乡村饮用水质量、农田灌溉效果等将有较大的提高,农村农民居住环境也随之得到改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有效削弱致贫因素。
5.3提高乡村农民技术水平,减少人类技术
贫困退耕农户通过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任务,一方面得到林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指导,另一方面经过自身投入退耕还林造林及林木抚育管护的经验总结,在造林技术及抚育管护技术方面得到较深的认识和提高,对农村农民提高种植产量、脱贫致富有深远的意义。
5.4转移农村劳动力,减少人类社会服务
贫困实施退耕还林任务的农户,边远山区的耕地不再耕作,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得到更多的社会服务,或者转移到其它行业发展,增加经济收入来源,促进脱贫致富。
5.5提高农民思想意识,减少人类思想贫困
通过实施退耕还林,一方面,退耕农户得到补助收入,技术水平得到提高,物质财产也得到增加;另一方面,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农户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工程实施过程中,农户有更多机会与有文化、有技术的人员交流。因此,农民思想认识随之大大提高,深刻认识治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深刻认识保护森林的重要性,深刻认识自身文化水平、技术能力对提高生产力的重要性。农村农民技术水平和思想觉悟的提高,在乡村扶贫攻坚战中将起到治本的作用[1]。
6存在主要问题
6.1农户缺乏经营管理能力
大多数贫困农户居住边远山区,缺乏收入途径,因此年轻劳动力都外出大城市打工,只剩余老、弱、病人守家。农村缺乏劳动力,并且缺乏造林及抚育技术,退耕农户难以完成退耕造林及林木抚育管护任务。
6.2缺乏乡土树种
由于天等县各乡镇的地形地貌等条件的差异及村民的传统思想观念不同,大部分退耕农户只意愿退耕种植传统的乡土树种,而当前当地又缺乏乡土树种苗木,没能真正体现尊重农民种植树种意愿政策[2],导致农户退耕还林积极性不高,难实施。
6.3技术服务不到位
大部分退耕农户文化水平较低,历来对植树造林技术要求认识肤浅,在退耕还林实施中也没能得到很好的技术指导,导致造林时种植不规范、种植密度过高或过低、造林成活率不高。
7建议
7.1改变退耕农户经营管理模式,提高实施效益
针对天等县大多数的农村贫困人口居住在边远的石山岩溶地区,而且年轻劳动力都外出打工,缺乏劳动力,造林及管护抚育技术低,无法取得项目该得效益。建议采取“大户集中经营管理模式”,即缺乏经营管理能力的退耕农户,在自愿的前提下与大户签订经营管理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管护的相关规定及成效等,解决缺乏经营管理能力的退耕农户弊端[3]。另外建议在全县推广业主承包经营模式,目前福新镇已实行该模式,即退耕农户将自己的退耕地转给业主承包经营,退耕农户通过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及土地租金获得经济收入,加快农村农户脱贫致富。
7.2定向培育乡土树种,贯彻落实农户自愿选择树种政策
根据天等县自然环境条件,结合大部分退耕农户种植树种的意愿,综合考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定向培育当地乡土树种,争取效益最大化。例如肥牛树,深受驮堪乡启新村、贤民村广大村民的喜爱。据村民介绍,该树种非常适合在当地石山生长,同时对村民发展林下经济养牛的效益非常可观[4]。
7.3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深刻认识技术在生产中的重要性,增加技术培训的资金投入,林业主管部门针对薄弱环节,定期组织林业技术培训班或定期派林业技术员到乡、村进行现场指导。加强农户、大户业主的技术力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营效益,加快脱贫致富[5]。参考文献:
[1]廖于实,张渊平,崔宇辉,等.金融扶贫机制创新是推进综合扶贫的重要举措-恩施市龙凤镇建立“两社两司一卡一库一平台”情况调查[J].中国经贸导刊,2016(2):32~33.
[2]徐梦龙.西部退耕还林工程的社会影响研究[J].乡村科技,2017(11):24~25.
[3]杨辉,张晓荣.陕南山区农村居民点撤并的思路与方法研究[J].华中建筑,2016(9):12~16.
[4]孙贵艳.西部典型贫困地区农村生计变化及相关效应研究———以甘肃秦巴山区为例[D].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2016.
[5]王鑫.武陵山片区县城经济发展差异与极化比较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142~147.
作者:孔 乐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林业勘测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