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退耕还林可持续性分析范文

退耕还林可持续性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退耕还林可持续性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退耕还林可持续性分析

摘要: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让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迈进,但是工业的发展在占用大量耕地的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我国从1999年提出,2000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政策。这项政策的涉及范围较广、投资巨大、政策性较强。基于从,从退耕还林的现状和原则出发,分析退耕还林的环境价值和政策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

退耕还林;环境价值;可持续性

退耕还林是指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对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和容易造成沙漠化的土地进行有计划停止耕地的播种,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原则对土地进行因地制宜的改造来恢复植被覆盖。同时,对现有的荒山、荒地进行植树造林的改造。其对控制水土流失、丰富生态环境、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都是有帮助的。这个系统性的工程始于2000年,是我国当前生态建设与修复的主体工程之一。

一、退耕还林需要遵循的原则

(一)总体目标的明确退耕还林最主要的目标是生态环境保护,改善环境问题,对水土流失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可以注重当地经济效益的实现,让环境、资源、经济协同发展,有利于政策的可持续性。

(二)因地制宜的执行退耕还林是一个全国性的系统工程,但是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情况,有的地方适合种树,有的地方适合种草,退耕还林的执行方式要因地制宜地选择。

(三)生态价值的多样性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对许多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在维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还能实现生态环境发展的多样性。如果宣传到位还能成为新的旅游景点,可谓一举多得。

二、环境价值和政策可持续性的界定

以黄土高原为例,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当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率达到30%以上之后,可以使水土流失量减少70%以上,退耕还林的生态环境价值毋庸置疑。政策的可持续性则相对比较复杂,因为尽管退耕还林具有较大的环境价值,但若效率低也不利于持续性的发展。因此,可以从4个方面界定政策的可持续性:高效率,退耕还林的投资成本与政策受益之间要有个平衡点;政策风险小,退耕还林的实现阶段如果遇到问题或者发现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有较大出入时,要从灵活性的角度转换思路,不能半途而废,以保证最终目标的实现;政策透明性,政策执行中会涉及到多方参与,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应该是明确、透明的,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争执。

三、退耕还林的环境价值分析

(一)水土流失得到控制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一般是从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方开始的。这些地方因为植被破坏比较严重,但在退耕还林实施之后得到了修复,地表增多的植被降低了雨水的冲刷力度,让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二)空气质量得到提升增多的植物和多样性的植被能够使退耕还林地区的光合作用增多,这对生态系统和空气的净化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之后,多样性的植被能够进行很强的光合作用,对全球生态系统和当地空气质量净化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三)土壤质量得到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控制的同时,土壤有机物质的含量经检测也得到了上升。这说明退耕还林工程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与保护也有积极作用。土壤质量的提升反过来对植物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这样良性循环能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

(四)降低旱涝灾害的发生效率和影响程度土地植被的覆盖率低导致水土流失,而流失的水土被冲到河流的下游造成阻塞,降水量增多的时候雨水得不到很好的疏通;降水量少的时候土地得不到很好的遮挡,非常容易造成旱涝灾害的发生。但是退耕还林之后,增加的植被有效地降低了旱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同时,由于植物的阻隔作用,也降低了旱涝发生对当地的影响。

四、退耕还林政策的可持续性分析

退耕还林政策的可持续性对我国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都有重要影响。退耕还林政策影响最大的主体是农民,从农户参与行为的角度分析,通过补贴、置换和安置政策,加上农民对于国家政策的理解和支持,政策推行的阻力并不是太大。政策最主要的推行者是各级政府和行政部门,他们对政策的执行力由于受到相关部门的监督,只要政策还在继续推行,这方面的阻力也不会太大。政策的制定者中央政府,每年政策的执行情况都会有相应的汇报,利用这些数据对投入的成本、预期收益、实际收益进行对比分析,因为政策收益大于成本投入是政策的良好绩效与可持续性非常重要的要求,而退耕还林政策本身有一定的公益性质,并不能完全保证其收益一定大于成本,所以政策的持续性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商榷性。但退耕还林政策的可持续是值得肯定的。

参考文献:

[1]韩洪云,喻永红.退耕还林的环境价值及政策可持续性——以重庆万州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2(11):44-54.

作者:杨宏伟 单位: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圆德慈善产业园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