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退耕还林效益分析与评价范文

退耕还林效益分析与评价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退耕还林效益分析与评价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退耕还林效益分析与评价

摘要:

笔者通过对三峡库区坝上库首秭归县退耕还林工程进行检测,客观评价工程效益和存在的实际问题,旨在为同类生态项目作参谋,更好的服务工程建设。

关键词:

退耕还林;效益监测;秭归县

1退耕还林基本情况

秭归县自2008年启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8年累计完成专项资金投入1.24亿元,项目覆盖全县12个乡镇180个行政村。

2效益评价

2.1生态效益森林面积不断提高,森林资源逐步增长。据秭归县2010年森林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全县的森林质量和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由工程实施前16.1万hm2上升到18.5万hm2,净增2.4万hm2。水土流失逐年减少,森林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土流失情况得到有效遏制,地质灾害明显减少。人民群众普遍反映,洪劳、干旱、坍山、滑坡等自然灾害危害次数和危害程度明显减少。

2.2经济效益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建设中实施的经济林基本已产生了效益。15年来全县新增柑桔、核桃、板栗、茶叶等经济林面积近2万hm2,基本实现了“人平均667m2经济林”的目标,2015年底全县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7335.56元,其中林业收入占到总收入的70%以上,成了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同时退耕还林的实施加快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打工经济的发展。

2.3社会效益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社会各界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有了新的认识,掀起了“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高潮。增强了全民的绿化意识。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全县产业结构的调整,退耕还林新发展、柑桔、核桃、板栗、茶叶等经济林基地,带动了一大批特色农业深加工、精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为特色农业大县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3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生态林分质量低,结构不合理退耕还林工程营造的生态林中,以刺槐、香椿、银杏等树种为主,由于造林地质量差,栽植后缺乏抚育管理,自然成林十分困难,造成林分质量低且结构不合理。

3.2经济林主导产业发展区域不均衡退耕还林工程营造了以核桃、柑橘、茶叶、板栗等树种为主的经济林,受综合因素影响,沿长江库岸600m以下的低山河谷区,形成了明显的柑橘主导产业效益和茶叶主导产业效益,而适宜半高山区域种植的核桃、板栗以及其茶叶等经济效益不明显,尚不能主导当地群众的支柱收入,呈现出产业发展区域不均衡现象。

3.3产业服务功能不足,科技人才短缺植树造林三分种七分管,林业特色产业基地除了前期建园外,每年的管理和抚育,仍需不间断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目前,工程项目只能在产业建园上给予部分补贴,但产业结构调整区基础建设本就薄弱,经济水平本就不发达,缺乏后期管抚的投资保障,缺乏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群众、人力资源,缺乏服务产业发展的科研和推广人才,缺乏产品加工和销售的市场主体,形成投入不足、管理不足、效益不好、服务缺失的恶性循环。

4建议

4.1实行工程项目无缝结合,强化森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工程和天保工程都是国家天字号工程,一者侧重营造,一者侧重保护。三分种七分管,在三峡库区,这两者应无缝结合,即营造的退耕还林生态林在政策补助到期后应立即纳入天保工程保护,纳入生态公益林补偿,实行林中天窗补植、中幼林间伐抚育、灌木林改造、低效林分改造、封山育林、资源管护等管护方式,实行两个工程无缝结合,确保青山绿山永存,确保长江生态屏障永固。

4.2强化主导产业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秭归县委、县政府在科学论证基础上作出突破性发展核桃产业的重大决策,并作为“两果两叶”农业主导战略之一,将核桃产业上升到前所没有的“正席”,目前有了可观的基地规模,有了初步的经济效益,产品加工短板也有了改善。在“十三五”时期,要借助国家精准扶贫、区域扶贫攻坚的机遇,因地制宜的发展核桃,培育核桃,突出核桃主导产业,进一步优化政策、增加投入、推广科技,奖勤罚劣,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4.3强化统筹,合力保障工程效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及其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以政府为主导,发改、林业、农业、财政、国土、水利水保、移民、扶贫等部门配合,协作完成项目建设。在项目建设中,一定要强化统筹力度,实行地方行政长官负责制,在当今“三严三实”和落实“两个主题责任”的要求下,杜绝各部门各唱各调,各弄各套的不和谐现象,确保各项目财政资金不重复投资,在土地整治、产业发展、科技推广、市场营销等方面合作发力,充分发挥工程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高策,王济,张凌云等.富县退耕还林生态效益分析[J].林业勘查设计,2015,(4)7-10.

作者:陈千菊 王黎明 李鹏 万义华 单位:秭归县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