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生态效益退耕还林论文范文

生态效益退耕还林论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生态效益退耕还林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生态效益退耕还林论文

1研究区概况

1.1辽宁省自然条件概况辽宁省(38°43''''~43°26''''N,118°53''''~125°46''''E)地处我国东北地区南部,境内东西两侧为低山丘陵区,中部为辽河中下游平原区,南部邻黄渤二海,海岸线总长度2920km。研究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东部地区雨量充沛,西部地区干旱少雨。全省位于长白、华北与蒙古植物区系交织地带,森林植物种类丰富[13]。

1.2辽宁省退耕还林工程资源概况辽宁省自2001年实施国家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工程区由试点阶段的3市4县(彰武县、北票县、凌源县、建昌县)发展到15市74县,工程覆盖1115个乡县11517个自然村,涉及659592户农民。辽宁省林业厅将全省划分为3个模式类型22个模式组153个模式,同时采用聚类分析法确定了43个优选模式。针对辽西北、辽东山地及半岛丘陵区、辽中平原区三大地貌区分别选定了相应的造林模式和管护方法,以保证工程的建设成效。截止2013年末,辽宁省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113.57万hm2,其中退耕地还林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1.72%,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占到62.66%,封山育林占15.61%;生态林占全部退耕还林工程林种类型面积的72.11%,经济林占22.81%,灌木林占5.08%[1]。

2研究方法

2.1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及测算评估指标体系辽宁省退耕还林工程各项生态效益监测方法参照包括《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评估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办退字[2013]16号)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测算评估指标体系共包括6个类别11个评估指标,分别为涵养水源(调节水量和净化水质)、保育土壤(固土和保肥)、固碳释氧(固碳和释氧)、积累营养物质(林木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提供负离子、吸收污染物和滞尘)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物种保育)。

2.2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分布式测算方法将辽宁省退耕还林工程按照县区划分为74个一级测算单元,每个一级测算单元按照不同退耕还林工程植被恢复类型分为退耕地还林、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3个二级测算单元,再按照退耕还林林种类型将每个二级测算单元分为生态林、经济林和灌木林。最后结合不同立地条件的对比观测,最终确定666个相对均质化的生态效益评估单元。基于生态系统尺度的定位实测数据,运用遥感反演,模型模拟等技术手段,进行由点到面的数据尺度转换,将点上实测数据转换至面上测算数据,得到各生态效益评估单元的测算数据,以上均质化的单元数据累加的结果即为辽宁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的测算结果。

2.3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于辽宁省的3个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专项监测站和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CFERN)所属4个森林生态站、30多个辅助观测点以及300多块样地的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指标体系连续观测与清查数据。还包含辽宁省退耕还林工程中心开展的退耕地还林、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3种植被恢复类型中各退耕还林树种面积、树龄等资源清查,以及权威机构公布的社会公共资源数据[1]。

3结果与分析

3.1辽宁省地市级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辽宁省各地市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物质量评估结果显示,退耕还林面积较大的朝阳市、大连市、葫芦岛市、沈阳市,生态效益各分项物质量均较高。辽宁省全省退耕还林工程每年生态效益总价值量为491.94亿元;朝阳市、大连市、葫芦岛市生态效益总价值量位于全省前3位;辽中平原地区,如辽阳市、营口市、盘锦市生态效益各项价值量均较小。辽宁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各分项价值量评估结果表明,涵养水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生态效益价值量占总价值量的比例较高,分别为26.84%和26.30%;而林木积累营养物质仅占总价值量的2.96%(图1)。

3.2辽宁省退耕还林工程不同林种类型生态效益辽宁省退耕还林工程不同林种类型生态效益各分项物质量均为生态林最大,经济林次之,灌木林最小。辽宁省退耕还林工程不同林种类型生态效益各分项价值量亦均为生态林最大,经济林次之,灌木林最小(表4)。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林每年生态效益总价值量为372.9亿元,占生态效益总价值量的75.8%;经济林为98.1亿元,占19.94%;灌木林为20.94亿元,占4.26%(表4)。生态林生态效益各分项价值量中,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量占全省总价值量的比例最高,达到30.27%,涵养水源价值量占全省总价值量的19.07%(表4)。经济林生态效益各分项价值量中,涵养水源价值量占全省总价值量的比例最高,达到52.73%;经济林生物多样性较低,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占全省总价值量的13.79%(表4)。灌木林生态效益各分项价值量中,涵养水源价值量占全省总价值量的比例最高,达到43.84%。

4结论与讨论

辽宁东部山区是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天然绿色屏障及主要水源地,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的现在和未来。辽东地区,如大连市、丹东市、本溪市,铁岭市、辽阳市东部山区,林木生长旺盛,林业生产潜力大。由于降水多而集中,水土流失局部较为严重,退耕还林应采取以人工造林为主、封育为辅的措施,因地制宜地营造以多种混交模式为主的水源涵养林,适度发展用材林和具有“新、奇、特”的经济林。辽西地区,如朝阳市、阜新市、葫芦岛市、锦州市西北部山区,同样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和土壤保育区。长期以来,辽西地区由于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土地沙化、草场退化问题突出,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在该地区大力实施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发挥退耕还林防风固沙、净化大气环境等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该地区应以防沙治沙、防治水土流失为主要目标,采取乔灌草相结合、林带林网片林相结合的手段,营造完善的防风固沙林体系。该地区退耕还林工程任重而道远。辽中地区,如沈阳市、鞍山市、营口市、辽阳市等,属于退耕还林风沙区,沙质潜在荒漠化土地达194万h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3.3%,已经发生严重荒漠化土地面积113.8万hm2,占总土地面积的7.6%;沙质耕地51.68万hm2。科尔沁沙地南侵对辽河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形成了重大威胁。辽中地区地势变化较大,植被稀少、气候干旱,土壤贫瘠,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年降水量一般在350~600mm,年蒸发量1500~1800mm。该地区是辽宁省主要贫困地区和风沙危害的重灾区,也是辽宁沙尘暴的主要来源之一,导致退耕还林工程某些生态效益低于辽西地区,因此该地区应在退耕地还林的同时,大力实施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在沙地、山坡地积极营造生态林,在平原、河谷平地营造经济林和用材林,以提高退耕农户的收入。

作者:王雪松牛香魏文俊单位: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