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幼林抚育退耕还林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退耕还林成效分析
1.1退耕还林为安徽区域经济发展拓宽了渠道,积累了后劲经过多年努力,安徽依托区域产业政策、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各地因地制宜,已形成淮北杨树加工业、皖南竹胶板加工业,城郊林苗产业等。此外宣城、黄山的食用笋,广德的竹工艺品,阜阳的柳编制品也极具特色。以黄山区为例,黄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共完成竹类造林面积2528.4hm2,全区已形成6个“五千亩毛竹基地”,2个“万亩竹海基地”,15家毛竹加工企业,年加工竹材能力160多万根。退耕还林工程拓宽了安徽区域经济发展的渠道,为安徽经济发展积累了后劲。
1.2促进了安徽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森林旅游业一向被誉为新兴的无烟工业。安徽省实施退耕还林以后,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旅游景点接待的旅游人次、旅游收入迅速增加,黄山、天柱山、九华山旅游业日益火爆。另外随着山区林业综合开发不断深入,周边地区的退耕还林户到景区务工、经商人数增多,退耕户的收入、生活水平也发生了质的变化。退耕还林特色林产品的销售也已成为安徽各地森林生态旅游业的亮点,纷至沓来的游客不仅带来了大量的物流、资金流,更带来了新的观念、新的信息、新的机遇。
1.3加强了农村能源建设,有效保护森林植被安徽省从实际出发,巩固退耕还林专项建设,采取国家补助、地方配套和农民自筹相结合的方式,以农村沼气、太阳能建设为重点,加强节柴灶、薪炭林建设。确保退耕还林重点地区的农村能源建设,以保护森林资源。如和县新建沼气池1668座,节柴灶25781座;庐江县新建沼气池16000座,太阳能13000座。
1.4改善了血防区生态环境,有效抑制血吸虫病的发生安徽省是我国血吸虫病流行最严重的“湖区五省”之一,血吸虫病在沿长江一带和皖南山区长期猖獗流行,肆虐人民。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改善了血防区的生态环境,从而达到环境改造灭螺的目的。通过以林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至2008年底安徽省已达到血吸虫疫情控制标准,退耕还林工程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2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
安徽省退耕还林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存在不可回避的问题。
2.1淮北平原多数农业县工程区焚烧秸秆增加退耕地火灾隐患淮北地区平原农区多数县退耕地块与农田交错,农作时焚烧秸秆对周边退耕地造成威胁,安徽省虽已禁止对秸秆进行焚烧,但管理难度极大,在环保部2013年6月13日公布的全国秸秆焚烧分布遥感监测结果中,全国共监测火点165个,其中安徽占了111个,为全国最多。退耕还林工程区存在很大的火灾隐患。
2.2退耕还林经济效益比较优势下降,影响退耕农户的积极性在安徽各地的验收中,退耕农户普遍反映,2004年以前,种粮要交农业税,加上粮食价格低,实施退耕还林比种粮更实惠,但现在退耕还林经济效益优势明显降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积极性下降了,其原因主要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种粮和农资补助不断提高,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不断上升,退耕还林政策补助比较优势下降。国家将第二轮补助退耕农户的标准已低于安徽省许多县种粮和农资综合补助标准。二是木材价格持续低迷,安徽淮北平原退耕树种主要以杨树为主,江淮丘陵区湿地松占很大比例,在当前木材总体价格偏低的情况下,已严重影响了退耕农户巩固成果的积极性。
2.3部分退耕小班造林密度过大,缺乏必要的抚育中幼林抚育是提高森林质量,增加林地生产力和综合效益的重要途径。安徽省2005年退耕还林地多数地块造林密度过大,从检查结果来看,郁闭度大于等于0.7的林分面积已达2330.7hm2,占43.1%。密度大、郁闭度高极易发生病虫害和火灾。不及时加以抚育,就会导致森林生长不良,质量不高,影响到森林经济效益的发挥。加强退耕还林工程的抚育管理已势在必行。
2.4退耕还林工程传统的管理方法难以满足工程建设管理的需要安徽省退耕地块分散,大部分工程县退耕还林信息量非常大,绩溪、舒城、歙县、望江等县退耕管理仍使用1∶25000比例的地形图和老旧图纸,多以位置示意为主,且个别县存在位置偏移、界线不准的问题。传统的管理手段和方式已难以及时、准确、全面、高效地反映工程建设中的信息变化,很难满足工程管理的需要,安徽省退耕还林工程信息化建设已迫在眉睫。
3建议
3.1对退耕还林地块进行分类经营,建立退耕公益林补偿制度在林木权属存在个人的产权形式下,由于退耕林木所有者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很少考虑林业公益产品的属性。此外,林业投资的长期性对私人投资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在安徽各地验收工作中,退耕户在经济效益低的退耕地块造林、护林方面的积极性不高是一个普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建议将退耕还林地进行公益林和商品林分类经营,将生态区位重要或生态脆弱区域的退耕地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将立地条件好,采伐和经营不会对生态平衡造成危害的退耕地块划分为商品林,如种植笋竹、油茶等兼用树种的退耕地块和退耕经济林。纳入公益林的,国家应给予一定的生态公益林补偿金,改退耕还林补贴为相对永久固定的公益林补偿体制。纳入商品林的,各级政府应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培育特色林业产业,通过产业发展实现富民。
3.2逐步推行GIS技术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应用安徽省相对其他工程省,退耕地块过于分散,大多数工程县普遍存在技术人员只对自己负责的小范围内情况相对了解,缺乏对整个县退耕工程全面的分析和控制,管理手段也相对落后,加之有些地方管理队伍不够稳定,衔接不流畅,给退耕工程的整体规划和管理带来很多的不便。目前GIS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已相对成熟,建议安徽省结合林地“一张图”建设,逐步推行GIS技术在退耕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为退耕还林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管理和研究手段,更好地巩固退耕还林工程的成果。
3.3退耕还林成果巩固专项建设中应加大对林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安徽省人多地少,近年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农业生产条件较西部工程省有较大优势,目前全省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的关键问题在于退耕还林工程能否成为一项稳定农民收入、稳定农林产品生产的制度政策。龙头企业的市场引导企业,企业带动基地,基地联结农户的产业化运行模式很好地解决了退耕户的稳定增收问题。很多龙头企业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服务社会,这些企业已成为推动安徽省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建议在退耕还林成果巩固专项建设中对林业龙头企业给予相应的专项资金扶持,以加强退耕还林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与林农的联系,支持龙头企业建立示范性技术推广模式,引导农户积极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管哪种所有制和经营形式的龙头企业,只要能带动退耕农户,与农民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给农民带来实惠,建议都要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3.4开展退耕还林工程的中幼林抚育工作建议安徽省各级退耕工程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退耕还林工程幼林抚育工作的技术指导,制订抚育规划及措施。对所有退耕地块进行全面摸排,将抚育任务落实到村、组、小班。根据不同树种、不同林地和林木生长状况,对所有进入抚育间伐期,林木明显分化,枝下高达到林分平均高2/3以上、林分郁闭度大于0.7以上的林分实行抚育间伐,以促进林分生长、提高林分质量。
3.5将退耕地的防火、病虫害防治纳入到三防体系中目前退耕还林工作重心已逐步进入退耕还林成果巩固阶段,防火、防范林木病虫害成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各工程县(区)应针对退耕地块火灾、病虫害存在的隐患,加强预测预报,建立森林灾害联防制度和应急反应机制,把退耕地块的防火、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到各地的防火、病虫害防治体系中,切实地提高防灾效果,确保林火、病虫害防治监测体系覆盖所有退耕地块。
作者:郑宇单位: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