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牧型城镇土地资源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基于用地适宜性的牧业型城镇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
从区域视角出发,评估建设用地可行性是基于用地适宜性的农牧型城镇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估方法的特征与优势。城镇用地的发展越来越多地与周边坡度、坡向、地势、环境敏感区等结合起来,规划师则要指出用于城镇用地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优势,因此,用地适宜性分析是规划的重要基础。适宜性分析从发展看,基本可归纳为以下类型:①筛网制图法;②景观单元法;③灰色分析法;④GIS空间叠加法。本文采用的是利用GIS技术的空间叠加方法进行适宜性分析,是基于灰色分析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GIS技术辅助分析方法,把各种适宜性等级改为数量值,每一因素又依其重要性给予权重,相乘值的和即可得到每一区域的适宜性等级,最后综合确定研究区域内建设用地的可开发规模及未来发展方向。
2基于GIS的用地适宜性农牧型城镇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估
2.1基于GIS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估方法流程根据单因子分级标准,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与分级标准相同的数据。研究区的DEM数据来自ASTGTM数据,根据DEM数据使用坡度分析功能生成研究区的坡度数据,高程数据直接从原始的ASTGTM数据获得。若得到的高程和坡度的分类与评价标准分级不同,则需使用重分类功能对数据依据标准进行重新分类。基于Arcgis的缓冲区分析功能,根据基础交通数据及交通规划控制范围提取出县道(X372、X371)、乡道、村道并分别生成20m、10m、5m的双侧缓冲区范围。以水资源现状图中水资源的分布范围及单因子分级标准,提取出所需要的水资源研究范围,然后对水源区生成1000m环状缓冲区、防洪渠50m双侧缓冲区、奥尔托苏河生成100m双侧缓冲区、灌溉渠生成20m双侧缓冲区。然后将土地利用数据、交通缓冲区数据、水源保护缓冲区数据与重点保护对象数据由矢量数据转为栅格数据,再加上坡度数据和高程数据,进行空间叠加分析,求得研究区域内建设用地的可开发与等级。进行叠加分析时,可使用两种方法:栅格计算器与空间建模加权叠加分析法,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相同。其原理都是根据单因子分级的分值与单因子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占权重求其加权平均数得到适宜建设的用地等级分类。
2.2用地适宜性评估单因子评价根据已有的基础数据以及评价指标得出归一化的单因子评价结果。
2.3用地适宜性评价根据研究区用地现状特征,结合GIS空间叠加方法,得到研究区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划分为四类用地:适宜性建设用地、一般性建设用地、不宜建设用地、禁止建设用地。利用GIS栅格的统计功能,可得到不同分区的占地面积及比重情况:适宜性建设用地约19629.58hm2、占总面积的13.86%;一般性建设用地63285.51hm2、占总面积的44.67%;不宜建设用地50940.27hm2、占总面积的35.95%;禁止建设用地7826.51hm2、占总面积的5.52%。适宜性建设用地包括城镇规划区、原农民居住点等,主要集中在沿县道X372、奥尔托苏河道周边,该区域地势相对平坦,地质坚实,且该区域的环境对人工干扰或破坏的适应及调控能力最强,是开发建设首选区域。适宜性建设用地的发展仍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强调可以持续发展。一般性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适宜性建设用地的城镇规划范围外围地区。不宜建设用地将园林保护区、牧区保护区划入其中,该区域只要是河流上游,地方生态群落和生态系统发育较好,属于人口稀疏的过境通道区。禁止建设用地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区、重要基础设施(县道371)、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区、奥尔托苏河等水资源保护区。
3结论
对于城镇空间用地规划而言,基于GIS的用地适宜性农牧型城镇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估方法体现了土地资源的生态承载力理念,通过构建用地适宜性评价因子评价指标体系,合理划分用地空间管制区域,为城镇建设用地的规划发展、规模确定与空间选择的科学性、合理性及适应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作者:赵琴黎珍惜单位:新疆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遥感信息测绘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