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村庄条件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影响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理论假设
(一)个人特证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经营决策主体,在有限理性框架下依据自身的年龄、文化和健康状况作出理性选择。严奉宪[3]等(2012)认为不同阶段的户主年龄、文化程度和健康状况在面临相同的事情时作出不同的选择。秦光远[4]等(2013)认为农户的年龄、文化程度和健康状况等个人特征不同,由于土地流转而面临收入风险时的应对策略也不同。本文的个人特征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和健康状况三个变量。由于自身体力下降而不愿外出打工,年长者恋土情节比较重,假设年龄越大越不愿意流出土地。因为文化程度高的人一般容易学习新的技能,接受新的知识快,就业技能具有多样性,对土地的依赖性弱,因此假设文化程度越高越愿意流转土地。健康状况越好,农户可以外出打工或经营更多的土地,而健康状况越差越不愿意流转土地,因为土地对健康状况不佳的农户来说可以提供微薄的经济收入和粮食产出,因此假设健康状况越好越愿意流转土地。
(二)村庄条件村庄条件包括农户所居住村庄的地形、教育、医疗、经济等因素,按照刘易斯的人口推拉迁移理论,城镇的预期收入如果高于农村的预期收入,则农村人口会向城镇迁移,可见村庄的经济水平对人口迁移有一定的影响,人口流出使农村的土地流出产生了可能性。钟文晶(2013)[5]等人认为人的流动性越强,其财产和资源的禀赋效应越弱,有利于土地流转。伊志宏(2012)[6]等人认为农村的生活质量也会影响人口流入乡镇或城市,反映农村生活质量的指标有交通状况、受教育的条件、接受医疗的条件和离中小企业的距离等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大的因素。如果农村的交通差、受教育和接受医疗的条件差、离工作的距离远,则所在村庄的农民流出村庄的推动力越大,反之,如果城乡公共服务的差异缩小,则农户流出村庄的推动力较小,因此其土地流出的可能性也越小。本文从农户所在村庄的地理、教育、医疗、经济四方面选择了地形条件、机械是否能进入农田、有无村小学、家庭离初中的距离、有无乡村医生、农户的非农收入比和家庭离企业的距离共7个变量来研究这些因素对农户土地流出的影响。本文的地理条件包括地形条件和机械是否能进入农田2个变量,地形条件主要反映地理条件是平原、丘陵还是山区地区,假设地形条件越好越不愿意留出土地;假设机械距离田头的距离越远,农户越愿意流出土地,即农业机械的可使用性越低,农户越愿意流出土地。教育条件包括有无村小学和家庭离初中的距离2个变量,假设如果一个村庄没有村小学,则该村的农户土地流出意愿高;并假设家庭离初中的距离越远,则农户的土地流出意愿倾向也高。医疗条件由有无村医生一个变量表示,并假设如果一个村庄没有村医生,则该村的农户土地流出意愿高,即没有村医生会促使农户土地流转。经济条件包括农户的非农收入比和家庭离企业的距离2个变量,假设非农收入比越高,农户对土地的依赖性越低,越愿意流出土地;假设家庭离企业的距离越远,农户越无暇顾及土地,愿意流出土地。
二、数据、模型和方法
(一)数据来源本文所采用数据来源于笔者2013年在山西省进行的关于农户所在地的地理教育医疗和经济综合条件对其土地流转意愿影响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中采取调查人员入户一对一直接访谈的形式,本次调查共涉及4个乡镇,每个乡镇选3个村,每个村选取33个农户进行了调研,共调研了12个村庄的396个农户,有效样本361个,有效率为91.2%。361个样本农户的基本情况见表1。
(二)模型构建与计量方法选择农户所表现出的土地流转意愿是依据家庭状况并结合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做出的有限理性反映,农户的个人特征、家庭环境、居住地区的教育、医疗和经济水平等因素可能对其土地流转有较大的影响。在考察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时,不论农户是否愿意流出土地,其结果都有两种可能:愿意或不愿意。因此可以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将土地流出意愿作为因变量,其取值为0或1,0为愿意,1为不愿意。具体变量的选择、含义和赋值情况见表2。
三、结果与讨论
本文采用SPSS19.0对361个样本进行Lo-gistic回归,其中流出模型有4种回归结果,本文取其前三种回归结果,为了便于比较,把各个变量的非标准化回归系数转化为标准化回归系数。从模型的总体结果看,R2=0.710,说明模型整合水平整体状况较好,达到了研究的基本要求,实证结果见表3。
(一)农户土地流出意愿模型的结果农户土地流出模型结果如表3所示,年龄对土地流转有的负相关,并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意味着年龄越大越不愿意流出土地,验证了前面的假设。说明年龄偏大的人很难找到其他工作,或者因为打工的劳动强度大而只能依赖土地从事相对自由的种植业。健康状况与土地流转呈正相关关系,并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意味着健康状况越好越愿意流出土地,验证了前面的假设。说明健康状况好的人容易找到比种植业收入更高的工作。受教育年限显示对土地流转没有显著影响,与假设结果不相符合。估计这是因为居住在同一个村庄的农户的文化水平没有较大差异,许多被调查者的文化水平不高于初中毕业,文化水平对自身收入水平的影响远远低于技能、健康状况等方面对自身收入的影响。农业机械是否能直接进入农田对土地流出有正相关性,验证了前面的假设研究,并在1%的置信水平上有显著影响,说明农业机械离种植土地越远农民越愿意流转土地。农业机械不能直接进入农田或者农业机械离地头距离越远,则农田劳作对人力的依赖性大,农户不能有效地利用农业机械开展农业活动,也意味着单个农民可经营的土地有限,在每亩土地收入较少的情况下,农业总收入也有限,因此农户愿意流出土地。地形条件对土地流转呈负相关,与前面的假设一致,但是这一效应没有统计上的显著性。越是山区农户越愿意把土地流出,这主要是因为山区土地贫瘠且人均土地较少,农业机械难以运用,农业劳动强度大等综合因素导致山区的农民更加倾向于把土地流出。另外根据实际调查得知,由于城市化战略的实施,农村青年人口的流失和农业投入产出比低,导致丘陵和平原地区的农户许多农户也愿意流出自己的土地,因此地形条件对土地流出没有呈现出显著影响。有无村小学对土地流出呈负相关性,与前面的假设一致,并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意味着一个村庄没有村小学,则该村的村民愿意流出土地,这可能是因为乡村农民不太放心较小的孩子寄宿在学校,因此村民跟随上小学的孩子租赁居住在有村小学的村庄,无力无心照料自己乡村的土地,因此愿意流出土地。相反,如果一个村庄有小学,则当地村民可以兼顾小孩上学与土地耕作。家庭离中学的距离与土地流出呈现正相关,与前面的假设一致,意味着家庭离中学越远,农户越愿意流出自己的土地,但在统计上不显著。经实地调查得知,距离中学较远居民的土地流出意愿比较明显,但具有不稳定性,就读初中的孩子年龄稍大,有了一点生活自理能力,太远的乡村初中适龄小孩多数选择了寄宿制,许多村民仅仅在小孩刚上初一或者初三中考时短期性地在学校附近租赁房屋上学,而不再像小孩读小学时那样全年性地在学校附近租赁房屋陪读,这些家长重新回到原农村进行农业种植。而离初中不太远的村庄,则初中适龄小孩上下学后都会当天回到自己家中住宿,这些因素导致家庭离初中的距离对土地流出的影响不显著。有无乡村医生对土地流出呈负相关性,与前面的假设一致,并在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意味着如果有乡村医生则村民们不愿意流转土地,这可能是因为乡村医生对农民的日常生活有较大的重要性,如果有乡村医生则农民更愿意住在农村,如果没有乡村医生,则农民更愿意外出打工或者迁移到有乡村医生的村庄,从而促使土地流出。离企业的距离对土地流转呈正相关,与前面的假设一致,并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意味着如果村庄离企业越远,则村民越愿意流出土地。因为企业离家中越远,村民们上下班途中占据的时间就多,导致村民没有多余的时间去照顾土地,因此这些村民愿意流出自己的土地。相反如果村庄离企业越近,则村民们上下班占据的时间较少,这些村民有较多的充裕时间去照顾土地,因此离村庄近的农民不愿意流出自己的土地。非农收入占收入比与土地流出有正相关性,与前面的假设一致,并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说明非农收入水平越高农户越愿意流出土地,这也符合实际情况,当农户的收入不再依赖农业种植时,土地在农户心中的重要性会下降,导致农户产生土地流出意愿。
(二)农户流入土地意愿在调研的361户农户中,是否愿意流入土地和所在村庄的教育、医疗、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影响不大,无论是山区、丘陵还是平原地区的农户都对流入土地不敢兴趣。统计结果表明仅有16户人家愿意流入别人的土地,且愿意流入别人土地的数量也比较有限,大多数为3~5亩,其他人都不愿意流入别人的土地。经实地调研,阻碍土地流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劳动力不够。一个农户一般能独立经营5亩地,原本自己家中有2~3亩土地,因此不可能大规模流入别土地。如果是流入农田道路不便的土地,难以使用农业机械,则单个农民能够经营的土地会更少。2.流入风险多。农户流入土地会面临自然灾害风险、农产品市场价格风险和流转合同履约风险。农业种植自然风险较大,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受自然条件影响比较大,当前极端天气越来越多,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的不可预测性增加,加之农业保险不完善,导致农作物生产面临的自然风险加大,因此导致农户不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去经营农作物的生产。农产品市场价格风险较大,由于加入WTO和农产品生产周期长,在市场价格变动时不能及时变更种植作物,不能及时按照市场供需的情况来调整生产状况。土地流转履约风险。土地流入户和流出户签约合同后,有些流出户会提前终止合同,而通过法律诉讼需要很长的时间,导致已在流入土地上投入的农业资金不能按时收回成本。3.从流入土地获取的预期收入较少,阻碍了资金投入。在实际调研中,农户流入土地如果不改变农业土地的用途,还是种植农作物,则一亩地最高纯收入为1500元,如改为蔬菜种植,则一亩地收入能达到10000元,但是蔬菜大棚设施的前期投入较大,且一个人能经营的蔬菜大棚有限,一般不超过3个,因此流入的土地很少被改为蔬菜大棚设施。如果改种果树,则到果树能够挂果以前的前期投入成本大,投入时间最少也得3~4年,而土地流转期限一般较短,流转期限较长的合同不确定也大,结合各种因素导致流入户很难在流入土地上投入大量资本进行长期经营。导致了流入户仅仅在流入的土地上进行每年一期或每年两期的传统种植,而不能进行长期的农业投资,因此流入户从流入的土地获取收入较少。
四、结论和建议
农村土地流是农户依据个人特证、所在村庄的条件等因素做出的理性反应,愿意流出土地的农户远远地多于愿意流入土地的农户,村庄条件不好的农户外出打人数多,比村庄条件好的农户更愿意流出土地,但外出打工农户的土地流出有一定的无奈性和不稳定性。
不论是条件好的村庄还是条件不好的村庄很少有人愿意流入土地,总体上愿意流出土地的农户远远多于愿意流入土地的农户。这可能与农户流入土地后面临的投入大、风险大和收益较小有关系。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本文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促进土地流出和土地流入,以促进农业规模化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1.提高非农收入,可以促进土地流转。可以采取技术培训等方式来增加农户的非农技能,使他们脱离了土地也能从非农行业找到工作,增加他们脱离土地的安全感,从而有利于土地流出。2.政府应适当补助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基础设施的不足增添了农业生产劳动强度、降低土地农业产出,农业生产的高劳动强度和低收入回报导致农民转出土地的意愿较强,但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数额较大和投资资金回报周期长的不确定性抑制了农村土地的流入意愿。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大投资回报慢且预期有不确定的情况下,政府应增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3.分类指导土地流转。土地流转受多因素影响,相同条件的土地会随着家庭经济情况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流转意愿,不同条件的土地流转情况会更复杂,土地流转应因人因地制定灵活的策略,满足农户需求的土地流转才具有稳定性和长期可投资性。4.鼓励大型企业来接受流转出来的土地,以提高土地生产效益。若流转出来的土地流入到分散的农户手中,一方面分散的农户无法吸纳众多的流出土地,导致愿意流出的土地没人接受,另一方面分散的农户应用传统的精耕细作方式很难提高生产效率,起不到农业生产现代化和规模化的示范作用。5.充分利用土地流转中介或乡村干部的信用来引导农户进行土地流转,降低土地流转合同的违约风险;完善农业保险,降低农业投资者面临的自然风险,使其有积极性投资农业生产,从而增添土地流入的积极性。
作者:赵晓强 张源媛 王闰平 单位:永仁县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