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生物农药防治石榴褐斑病的效果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石榴褐斑病[Pseudocercosporapunicae(P.Henn.)Deighton],是危害石榴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1]。该病菌以菌丝体或子座在落叶上越冬,于翌年4月中下旬即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该病的发生程度与雨水关系密切,5月中上旬雨水来临后一般发生初次侵染,5月下旬开始发病,侵染新叶及花器,凉山州6~10月的雨季为该病发生高峰期。该病主要为害部位为叶片和果实。病叶初期为黑褐色细小斑点,后逐步扩展为圆形、方形或多角形的不规则小斑块,后期有时病斑密集呈同心轮状,严重时一片叶病斑可达数十个,是引起石榴生长前期大量落叶的主要病害之一[2]。果实上病斑的形状与叶片类似,且大小不等,有黑褐色细小斑点和大斑块,微凹,病健交界处明显,严重者病斑面积占果面的1/3~1/2。近年来,随着石榴种植的品种和布局等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石榴褐斑病在攀西地区大面积发生,并呈现出不断加重的趋势。该病既会造成石榴大幅度减产,又直接影响石榴的品质。目前,针对该病的防治仍以化学药剂为主,过去采用的诸如多菌灵、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等防治药剂虽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该病的蔓延,但因连续使用化学农药所带来的抗药性和农药残留等现象正逐渐在生产中得以显现。在此背景下,生物农药因其安全、有效、无污染和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势,与当前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保护生态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相吻合,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试验旨在筛选出防治石榴褐斑病经济安全有效的药剂,进一步有效遏制石榴褐斑病的发生与蔓延,提高石榴产量和质量,增加种植者的收入。笔者选用3种不同的生物农药对石榴褐斑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与对象4%农抗120AS、25%阿米西达SC、10%多抗霉素WP、70%甲基硫菌灵WP;石榴(‘红皮甜’)。
1.2试验地和处理设置情况试验地点选择在西昌市礼州镇石榴种植基地,试验区内褐斑病发生较为严重,病叶率30%以上。供试石榴树龄10~20年,石榴行株距为3.0m×4.0m,长势较均匀,土壤为耕作沙壤土,肥力中等,无灌溉设施。设置的7个处理分别为A:4%农抗120AS稀释300倍;B:4%农抗120AS稀释400倍;C:4%农抗120AS稀释500倍;D:10%多抗霉素WP稀释1000倍;E:25%阿米西达SC稀释1000倍;F:70%甲基硫菌灵WP稀释1000倍;G:喷施等量清水作对照。每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含15株石榴树,小区间以2株石榴树作保护行。
1.3试验方法于石榴盛花期开始(田间叶初出现黑褐色细小斑点时,2014年5月25日左右)每隔10d喷1次药,各处理按设计的浓度共喷药3次,施药时注意避开有雨天气,药液要求叶正反面均匀周到。施药前进行田间初发病情况调查,并分别在最后1次施药后7d和15d时调查各小区石榴褐斑病的发生情况。调查时每小区随机抽取5株树,每株以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进行采样,每个方位再按上、中、下3个部位各随机采取2片叶,即每个小区共采集150片叶,按病情分级标准进行记载,计算病叶率、病情指数和相对防治效果。
1.4分级标准与计算公式石榴褐斑病的病情分级标准如下:0级:全叶无病斑;l级:叶片仅现黑褐色细小斑点,病斑面积在5%以下;2级:叶部的病斑面积占整叶的6%~15%;3级:叶部的病斑面积占整叶的16%~30%;4级:叶部的病斑面积占整叶的31%~50%;5级:叶部的病斑面积占整叶的51%以上。相对防治效果(%)=(对照组的平均病情指数-处理组的平均病情指数)/对照组的平均病情指数×100
1.5数据处理采用DPS7.0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2结果与分析
对施药后各处理区石榴树生长的情况进行观察,未发现药害症状,最后1次施药后第7d和第15d时,各处理对石榴褐斑病的防治效果如附表所示。由附表可以看出,不同生物农药或同一生物农药不同浓度的处理对石榴褐斑病的相对防治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以A处理(4%农抗120AS稀释300倍)的防效最大,在最后1次施药后第7d计算其相对防效可达到81.65%,与生产中防治石榴褐斑病的常规药剂70%甲基硫菌灵WP稀释1000倍(F处理)的效果相当,并且该处理在控制褐斑病上具有较长的持效期,在最后1次施药后15d时,其相对防效仍可高达75.29%,与其他各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B和D处理除外);其次为D处理(10%多抗霉素WP稀释1000倍),在药后第7d和第15d时其相对防效分别为79.38%和72.64%;C处理(4%农抗120AS稀释500倍)的相对防效最低,分别仅为59.86%和50.24%。供试各处理中,化学农药甲基硫菌灵(70%甲基硫菌灵WP稀释1000倍,F处理)虽在最后1次施药后第7d时的相对防效最高,可达82.34%,但其持效性比各供试的生物农药均差,至药后第15d时,其相对防效已降为最低,仅为46.58%,与其他各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C处理除外)。
3结论与讨论
3种不同生物农药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农抗120AS在稀释300~400倍的范围内对石榴褐斑病均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以A处理(4%农抗120AS稀释300倍)的相对防治效果最佳,且防效持久、稳定,在最后1次施药后的7d和15d时,相对防效均超过75%,优于其他处理;D处理(10%多抗霉素WP稀释1000倍)的防效也较高,但国内外关于该药剂的抗药性问题已时有报道[3,4],建议仅作为石榴褐斑病生物药剂防治的轮换药剂使用,推荐使用次数1~3次。此外,农抗120作为一种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克服了传统化学农药的残留毒性,具有抗病谱广、内吸强、缓抗性、无污染、低毒且与环境兼容性好的杀菌剂,它进入植物体内后,可以直接阻碍病原菌蛋白质的合成,最终导致病菌的死亡,从而实现控病的效果。它对作物具有保护和治疗的双重作用,同时能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和免疫能力,但其保护作用优于治疗作用,因此,应在石榴褐斑病发生早期施用效果更佳。综上所述,4%农抗120值得进行深入的试验和示范,为大面积防治石榴褐斑病的推广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生产中建议使用浓度为稀释300~400倍,在石榴盛花期(田间褐斑病发病率5%~10%)施用,一般间隔10~15d施药1次,连续施药3~6次,可考虑与多抗霉素轮换使用。
作者:姚昕 涂勇 单位:西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