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沙砾石河道生态修复理论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蓄水区建设
1.1蓄水区设计
根据河道走势,蓄水区设计应与泄洪区平行,位于河道内侧。根据河道落差建立溢流坝,溢流坝之间距离根据落差而定,一般300~500m设计一条溢流坝。蓄水区宽度则根据周边地理条件而定。当然,越宽则水面越大,景观效果也越好。
1.2建设施工
1.2.1溢流坝溢流坝根据财力状况而定,资金宽裕可选择橡皮坝,资金不宽裕则可选择混凝土坝。修建混凝土坝,要按照选定的坝址,从泄洪明渠内墙(靠蓄水区一侧)开挖深1~1.2m,宽3m的基础沟,基本垂直于泄洪明渠内墙,长度则以地形而建。用大卵石混凝土砌筑,坝高根据地势,略低于外侧坡岸,一般为2~2.5m。溢流坝可设计多种形状,坝体可选择弧形、直线型、悬崖峭壁型;坝顶则可采用乱石阵、门钉型、瀑布型等。
1.2.2控制闸阀修建溢流坝时,要同时在坝底设计安装一段联通上下蓄水区的管道,在管道上加装控制闸阀便于蓄水或放水。管道直径根据蓄水量而定,一般小型蓄水区30~50cm即可。为便于检查和管理,还要为控制闸阀修建检查井,并安装井盖。井底直径1.5m,井深略高于溢流坝高度,以防坝顶溢水进入检查井。
1.2.3蓄水底面溢流坝建好之后,即可进行底面处理。首先整平蓄水区地面,要求上坝到下坝之间的地表面基本为一个水平面,落差小于0.5m。泄洪明渠内墙外侧和蓄水区坡岸均可整理成坡面,坡度不能大于60°。然后从一个坝基开始将表面20cm土层铲起铺设防渗膜,操作时根据防渗膜的宽度一条一条铺设,每条防渗膜之间用电熔器进行粘接,两头要铺到坡度的2/3。之后将产出的20cm沙砾石覆盖于防渗膜上,一个蓄水区的防渗膜全部铺设完后,再覆盖20cm的沙土一层,摊平即可。
1.2.4引水渠在蓄水区上游就近选择附近的灌溉渠系,开通一条引水渠,可随时对蓄水区蓄水。引水渠进水口要求加装过滤网,以便将水中杂物滤除。
1.2.5溢水处理蓄水区需要经常进行补水,造成部分水资源溢流。因此需要在蓄水区下游建设溢水疏导设施,将溢水及时导入下游灌溉渠系,形成水资源的重复利用。
2植被修复
进行河道治理建设,势必对河道内原有植被造成破坏,按照城市绿化的办法对泄洪区和蓄水区外围进行全方位绿化,是对河道生态系统植被修复的有效手段。
2.1绿化带堆垫绿化带一般为两条,一条在景观蓄水区至河岸堤坝之间,另一条则在泄洪区以外。河岸顶部一般高于河床3m左右。在建设时,将泄洪明渠和溢流坝基础开挖出的沙砾石土和河床多余沙砾石土作为绿化带的垫层,在其上再堆垫至少1.5m厚的农耕土以利植被生长,这样既节省了土方量,又能保证植物根系的正常生长。绿化带基本为平面,与水面连接部分为坡面,坡面角度保持45°左右。泄洪区以外的一条绿化带基本没有坡面,绿化平面略低于泄洪明渠墙体。在绿化带堆垫时,对原先河道生长的一些长势好的乡土树种尽可能保留,增强景观效应。
2.2灌溉设施灌溉一般采用喷灌,应就近选择井位或接通自来水。
2.2.1材料选择主管要求直径规格90~120mm,支管直径规格50mm,立管直径规格20mm,根据地形和喷洒半径均匀布设立管并配套喷头,注意不留死角。材料可选择PE管材,也可选择PVC管材,现大多选择使用PE管。喷头一般选择半径8~10m地埋式喷头或地上旋转式喷头。如地被植物低于30cm(草坪草),采用地埋式喷头较好,如地被植物高于30cm,应采用地上旋转式喷头。对于坡面地段则采用微型喷头,否则,容易造成土层冲刷。
2.2.2管沟开挖根据设计好的管道布置图进行放线,主管开挖深度要深于当地冬季土壤冻层深度,一般为1.2~1.5m,宽度一般50~60cm,主要便于安装操作。主管要依据绿化带的地势情况,要求两端大于20~30cm的高差,在相对较低的一端修建一座渗水井,待冬灌后将主管内的余水及时排入渗水井,以防冻裂主管;支管深度要求40~60cm,连接主管一端深度要大于另一端,便于支管余水回流到主管,以防冬季冻裂。
2.2.3安装调试管沟按要求挖好后即可进行安装。安装时先安装主管。如果是PE管,要用配套的热熔器将两头烧热及时套接;如果是PVC管,必须用PVC专用粘胶将公母两头分内外均匀涂抹粘胶,放置好内环后两端同时抬平进行套接。注意接口保持干净,不能粘土。主管粘接的同时要根据支管的位置及时连接三通,待主管接完后再连接支管和立管,最后安装喷头。安装全部完成后进行打压试水,发现问题重接、再试,直到完全没问题再进行管沟回填。
2.3沉降灌水设施安装完后即可对绿化带进行沉降,沉降时首先用人工加埂,将绿化带加成40~60m2的小块,然后用塑料软管接通水源逐块放水沉降,3~4d后即可进行平整。
2.4绿化
2.4.1平面绿化绿化带平整前将腐熟的农家肥掺入长效复合肥,按每667m2施入3~5m3并深翻,平整时基本保持水平或略向水面倾斜。绿化设计一般采用“地被+乔木+灌木”模式。绿化施工时基本遵循“先栽树后种草”和“先乔木后灌木”的原则,根据地形首先将确定的乔木按树种打点栽植,打点时一般是1个树种1个群落,或7、8株1群或10几株1群。打点时要求自然摆布,不要规则整齐,体现出自然美的特性。株距根据树种树冠大小而定。群落与群落之间要求有一段空隙,留出地被植物的景观空间和生长空间;灌木要依据不同树种和花色进行点缀,既可丛植,也可孤植,要做到与乔木树种疏密相间、相得益彰;地被主要采用草坪草(三叶草)绿化覆盖模式,也可采用“草坪+造型”模式。草坪草(三叶草)绿化覆盖模式适用于乔灌木栽植数量较多,体现“古朴自然幽深”的古典流派绿化效果。“草坪+造型”模式适用于乔灌木栽植数量相对较少,体现“干净利落整洁”的现代流派绿化效果。“造型”一般采用红叶小檗、金叶女贞、水蜡等彩叶灌木搭配成几何图形,形成具有欣赏性和艺术性的植物景观造型。草坪草(三叶草)种植前将乔灌木树坑以外空地精细整平,然后用草坪专用撒播器撒种,草种撒播均匀后用无纺布覆盖,或者用细黄沙进行覆盖,厚度3mm左右,然后进行喷灌,每天喷2~3次,保持土壤湿度,7~10d即可发芽。
2.4.2坡面绿化坡面绿化以地被植物为主,宜采取播种绿化、成品覆盖绿化和扦插绿化3种方式。
2.4.2.1播种绿化对于坡度较为平缓的地段,宜采用人工直接撒播种子的方法。草种可选择草坪草、红豆草、紫花苜蓿等多年生草本植物。对于种子较大的红豆草、苜蓿种子,宜采用条播,株行距30cm×40cm,播种后及时用黄沙覆盖。对于种子较小的草坪草则直接撒播,播后用无纺布覆盖。播种覆盖后及时进行微喷。微喷要根据天气情况而定,气温高蒸发量大,则要勤喷、气温低则可少喷,要经常保持土层表面湿润,不能造成地表径流。这样7~10d种子陆续发芽。
2.4.2.2成品覆盖绿化对于较陡峭的坡面可利用野草坪资源或废弃草坪资源拼接覆盖绿化。首先整平坡面,将草坪裁成边长30cm、厚10cm的方块,沿坡脚开始向上一层一层将草块铺平,不留缝隙。草块随铺随洒水拍实,与坡面土壤充分粘接,一次成坪,然后正常喷水养护。
2.4.2.3扦插绿化为增强景观效应,可利用胭脂红景天、卧颈景天等彩叶景天扦插图案造型。扦插时可根据设计的图形,将景天剪成10cm左右的插穗,按10cm×10cm的株行距用小铲将插穗埋入土中,入土深度要求达插穗的1/2~2/3;也可用松塔景天、八宝景天等株型较大的景天按30cm×30cm的株行距扦插绿化,绿化效果也很好。扦插后及时喷水,要求勤喷、多喷,但不能造成地表径流。
2.4.3墙体绿化为增强绿化景观效果,对泄洪设施墙体采用立体绿化模式进行绿化。沿泄洪明渠两道墙体外侧栽植五叶地锦、山荞麦等攀援植物,生长的枝条沿两道墙体内测向下垂钓,形成2道绿墙,对于单调呆板的泄洪明渠起到极好的装饰作用。
2.4.4水体绿化蓄水区内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水体绿化。可在蓄水区沿绿化带的水域种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进行水体绿化;也可选择蓄水区上游水面较浅(50~80cm)的水域栽种荷花进行水体绿化。
作者:肖文远单位:临泽县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