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生态足迹的生态评估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数据来源与说明
生产性生态足迹包含生物资源账户和能源资源账户两部分。其中生物资源账户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生态足迹指标;能源资源账户包括建设用地、化石能源用地生态足迹指标。西北地区各省区资源生产量数据来源于2013年西北五省区的《统计年鉴》及《中国统计年鉴》,均衡因子与产量因子采用刘某承等根据净初级生产力计算得到的中国平均值和各省份的数值;各类农产品的世界平均产量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Q)统计数据库[25]及参考文献。根据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WCED)的建议,生态承载力计算时应扣除12%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
2结果与分析
2.1生态足迹计算分析西北地区的生态足迹的计算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从生态足迹总量来看,陕西>新疆>甘肃>宁夏>青海,反映了资源消费程度的高低;而从人均生态足迹来看,陕西>新疆>宁夏>青海>甘肃,反映了现状人口与土地资源之间的耦合关系。从生态承载力的总量来看,新疆>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反映了可提供物质消耗的生态生产性土地资源禀赋状况的高低;而从人均生态承载力来看,青海>新疆>甘肃>陕西>宁夏,反映了现状经济社会的消费水平下,可承载人口数量的状况。总体上,西北地区中仅有青海和新疆表现为生态盈余,其余各省均为生态赤字,且生态盈余/赤字表现为青海>新疆>甘肃>宁夏>陕西,说明了现状经济水平下,经济社会与土地资源的丰缺状况,且2012年西北地区总体表现为生态赤字,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费已经超出生态承载力的最大值,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生态环境处于不健康的环境之中。从图2(a)来看,西北地区整体上化石能源用地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耕地,说明化石燃料的消费是影响西北地区各省区人均生态足迹的最主要的因素,其中陕西最高,是化石能源的消费大省;甘肃除了农产品消耗外,其化石能源消耗也占相当大的比重。从图2(b)来看,草地所提供的人均承载力最高,说明整体上西北地区是以畜牧业为主导,但在不同省区又各有不同,如陕西的人均林地承载力比例最大,说明林地资源在陕西省的生态环境供给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并可提供了较多林产品。从图2(c)来看,西北地区整体上能源赤字比例较大,其次为耕地,说明该区域能源结构不合理,过度依赖能源,整个生态系统出现生态透支现象,生态可持续性令人堪忧。图2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不同省区的农林牧产业结构现状及水平。
2.2生态适度人口与生态利用效率根据式(6),2012年西北地区的适度人口计算结果(表2)。由表2可知,2012年西北地区的实际人口为0.98×108人,生态适度人口为0.74×108人,实际人口与生态适度人口的比例为1:0.75,其中,宁夏和陕西两个省份的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差距悬殊,导致N/P值过高,生态适度人口过小,这表明西北地区的人口数量已大大高于适度人口数量,超出了土地资源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生态环境将会持续恶化,可持续发展状况堪忧。因此,应该在认真落实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还应提高科技水平和生态性生产量以减小生态压力。2012年西北地区生态利用效率为0.65万元/hm2。各省区中,陕西的生态利用效率最高(0.75万元/hm2),即用较小的生态足迹创造出较高的经济效益;甘肃的生态利用效率最低(0.53万元/hm2)。由于化石能源足迹在研究成果中所占比例较高,所以在改善能源结构的同时,不断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扩大林地和草地的种植面积并提高产量,以此来提高生态利用效率。
3讨论
IEFM虽然较好地对西北地区的生态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但也存在一些不足:(1)文中虽利用IEFM对提供水产品的水域进行了计算,但仅分析了水资源的生物生产功能,并未对其社会生产和保持生态平衡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而水资源对西北干旱地区的影响很大,故今后应加强对水资源的生态足迹计算,使其更好地反映西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2)IEFM是基于6类生产性土地进行生态足迹计算的,然而人类在生产生活中还消耗了其它土地如用于垃圾填埋、污水处理的污染吸纳地。在后续研究中也可将这一类土地纳入IEFM的计算,从而使结果能更全面地反映区域生态足迹,以便更科学地对其可持续状况进行评价。(3)文中只对2012年的生态可持续性现状进行分析评价,并未对该区域进行动态研究,而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对其进行长时间的动态研究才能很好地评价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变化规律并对其未来的可持续性进行预测,在今后研究中应加强IEFM的动态研究及其预测功能。(4)虽然IEFM在计算过程中不考虑物质的输入与输出量,为数据的收集与计算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能源输出地,承担着为全国提供粮食和能源的功能,若忽略其贸易调整,势必会造成该区域生态足迹量的增长。文中的计算结果不仅反映了西北地区现状人口对资源的损耗程度,也能间接折射出西北地区各省在全国抑或全球尺度上对人类生态足迹的贡献,其贡献率的大小,仍值得深入研究。
4结论
西北地区的生态情况对于稳定全国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它的可持续发展情况直接影响着中国的整体可持续发展的好坏。文中对IEFM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以西北地区为例开展了生态可持续性的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除青海和新疆表现为生态盈余外,西北地区其余省区均为生态赤字,生态环境整体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其中,化石能源(主要是煤炭)和耕地资源的消耗是造成生态赤字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今后的生态环境改进过程中,应逐渐减少对煤炭资源(或煤炭经济)的依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高效利用现有耕地并适度开发、利用、补充耕地资源,提高耕地的产出。(2)文中运用IEFM对西北地区的生态足迹及承载力进行计算分析,表明了该研究方法在这一地区应用的普适性。IEFM用区域生产量代替消费量,不必考虑其输入、输出量,从而克服了因贸易数据不全所导致的计算困难,并且采用各省区的产量因子代替全国产量因子以及谢鸿宇的碳循环方法计算生态承载力,使其计算方法更具科学合理性,计算结果更好地符合实际状况,能够较准确地评估现有人地关系,为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和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作者:田龙张青峰张翔塔娜王彩芬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黄土高原农业资源与环境修复重点开放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