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研讨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现状范文

研讨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现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研讨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现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研讨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现状

1我国土地资源破坏现象

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压力以及各地财政的差异都让国内的房产业以及相关产业进入了一个非良性循环,这也进一步加大了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1.1荒漠化土地面积在不断扩大

土壤之所以能够生长作物给人类供给是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这些物质是动植物代谢所产生的。如果土壤失去了这些物质以及水分,那么大部分的植物就无法在上面生长,这也就是沙化。土地是否沙化是跟土壤水分和有机物含量相关的,这两种物质越少,植物就越难生存,那么这类土壤的保水性就会很差,渐渐的就会完全沙化。我国因为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沙化土地面积有8.7%。我国各类荒漠化土地最近发展的趋势如下:

1.1.1我国最近几年的降水量有所下降,所以全国总的来说因水土流失而减少的土壤面积有所减少。这也意味着“石漠化”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是一些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仍然存在,那么还是需要引起我们关注的,像是广西、贵州这类石灰岩地区水土流失比较严重,需要预防这类地区的“石漠化”。

1.1.2风蚀引起的荒漠化,即沙漠化。生态环境被人类肆意的破坏,一些草场因为过度放牧使得草原变成了荒漠,加上这些地区本来就有沙漠的情况,让荒漠化更加严重;西部水资源利用不当,导致河流下游地区生态失衡引起的荒漠化仍严重发展。

1.1.3土壤盐渍化荒漠化。因为节水灌溉的举措让一些干旱地区的盐渍化情况得到了控制,这是从全局来看的,但是部分地区仍然会有盐渍化面积增大的情况。

1.2耕地的水土流失现象普遍

水土流失是困扰我国的最大环境问题,而且纵观世界范围,我国也是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国家,水土流失的形成也有集中形式,但是大多是都是因为水力或风力的侵蚀。我国在最近几年加大了城市建设力度,水土流失也随之加剧。自然和人为都是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地域特征、地形、地貌、环境和土壤成分等等都归结为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则是人类在对大自然进行开采利用的时候,对陡坡进行开荒,滥砍滥伐,草原被过度的放牧,城市扩张以及矿藏的开采等都行为。水土流失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通常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都是一些容易发生旱灾的地区。这类地区植被覆盖率低,降雨不多,而且分布还不均匀,多为暴雨。我国现在存在的森林和湿地正在一步步减少;被雨水冲刷下来的泥土堆积于下游江河湖库,这让洪涝灾害进一步加剧。黄土高原地区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形成著名的“地上悬河”。1998年我国长江发生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水利工程因为泥沙的堆积,减少了其防洪的能力;影响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水土流失让这些本是可以耕作的土壤日益稀薄、贫瘠,可耕作用地面积减少,田地无法涵养水分,容易出现旱灾;水土流失还会形成泥石流、滑坡等等自然灾害,让人类无法安全居住。长江上游是中国滑坡、泥石流灾害集中分布地区;除了上述情况,水土流失还会危及工矿企业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城市现代化建设。

1.3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净化空气,让我们得以生存,但是随着森林的消失、绿地的破坏,这些能够净化空气的植被都消失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又会进一步的加剧温室效应,改变气候,这对于人类的生存是非常不利的。森林树木具有固土的能力,通过我们的过度砍伐,其失去了涵养水分的能力,无法抓住土壤,这样等到大雨的冲刷就会产生水土流失,在森林中生存的生物也会受到影响,而森林系统虽然能够自我修复,但是时间长久,跟不上人类的开采和破坏速度,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现在城市的扩容都是向周边开拓,那么不断的扩大城市面积和规模,就会有更多的未开垦地被开垦出来,也就是说更多的原始植被受到破坏,现在城市之间的绿林过渡地带越来越少,生态防护作用越来越低。我们现在虽然开始重视农用地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但是却是在开垦原始森林,这样无疑是继续着另一个错误,退耕还林是现在迫切需要的,我们的土地资源形态不应该是单一的除了城市就是耕地,森林、湿地等等原始的生态环境仍然是需要存在的,他们对于我们的气候调节以及生态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能够抵挡风沙侵蚀,涵养土壤水分,让我们能可持续的发展。

2结论

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不容我们乐观的去面对,所以应该要用法律来对土地资源进行保护,除了注重耕地的数量还要提高其质量,森林、湿地等等自然生态面貌都要好好的去保护。在加大城市建设、农村建设的同时也不能将环境保护抛诸脑后,我们的发展是建立在可持续的基础上的,我们的发展应该是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过度的开发利用生态资源,其实是杀鸡取卵的做法,最终我们将会失去环境的保护,变得脆弱。

作者:邹秀梅单位:鹤岗市国土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