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消费主义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研讨范文

消费主义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研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消费主义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研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消费主义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研讨

一、消费主义对中国生态环境的破坏

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将消费主义视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者以及许多绿色环保组织始终在高度关注由其所引发的生态破坏,并对消费主义思想及其实践后果进行了否认和批判。正如美国学者艾伦·杜宁所言“:我们的生活方式所依赖的正是巨大和源源不断的商品输入。这些商品———能源、化学制品、金属和纸的生产对地球将造成严重的影响。”消费主义虽没有在中国成为绝对主流,但其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仍不容忽视。

(一)消费主义加剧我国资源、能源的消耗

资源问题早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人类在追求财富和发展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资源。“正像资本对其自身的市场的破坏一样,剩余价值的生产越是加大;资本对其自身的生产性利润的损害就越是加剧,剩余价值的生产就越是建立在对广义的自然界的破坏性利用的基础上。”中国有14亿人口,资源和能源的人均占有量都很少:以水资源为例,2009年,中国有22个省人均水资源量低于严重缺水线,全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53个国家中仅排在第88位;煤炭、石油、耕地等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均远低于世界水平。中国的发展由于生产技术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在采用粗放的资源开采和利用方式,资源的消耗浪费本来就十分巨大。而消费主义所倡导的理念将人们对商品占有和消费的欲望放大,由此进一步推动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产品增加的现实又会使商家更加迫切地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质言之,消费主义引发并加剧了个人占有商品欲望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一定程度上讲,消费主义与生产过剩和资源过度消耗密切关联,它所带来的后果对于中国资源短缺的现状无疑是雪上加霜。

(二)消费主义使中国环境污染更加严重

人类社会过度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废物等垃圾,最终都被投入自然环境中,即使到今天,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依然无法使人类依靠自己的力量完全消耗或是再利用这些废品。美国学者詹姆斯·奥康纳以公司为例,分析了资本积累对生态的破坏:效益不好的公司无力关注生态环境;而效益好的公司又因为生产任务重、资源需求量大等原因无暇也不愿关注生态问题,因为如果顾及环保会增加自己的成本。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经济总量只占全世界的1.8%。那时的中国就相当于一个效益不佳的“公司”,想要快速发展就只能建立在高能耗和高污染的基础上;那时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法制监管也十分微弱。而且往往是一边污染一边治理,结果是污染越来越难以治理,譬如我国淮河治污工程已逾十年,污染却依然十分严重。当中国的经济总量不断跃升,国家综合实力大踏步前进,中国如同一个效益较好的“公司”的时候,在生态环保意识不断提升的同时,人们对消费品档次和数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2012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占据全球份额的28%,已经成为全球占有率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家,中国的奢侈品消费群体甚至呈现一种“未富先奢”以及“低龄化”的现象,从这些现象中能够看出消费主义对于中国人的影响。如此庞大的消费人群和强大的消费力量,又使得这个“公司”不得不继续忙于提高自身效益、生产更多产品来满足人们的需求。这样,伴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资源能源被大量消耗,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的乘数效应进一步放大。

二、关于应对消费主义的几点思考

中国的消费主义有着与西方社会不同的特点,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才能更加有效地加以遏制。

(一)要充分认清消费主义与扩大内需之间的区别,倡导适度消费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将扩大内需作为国家经济增长的战略基点,但我们要区分消费主义与扩大内需两者的不同,如果放任消费主义的发展,最终会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如前所述,消费主义是一种为了满足虚假需求的奢侈性消费,而扩大内需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满足人民的真实需求。对于当前中国社会来说,既要抑制消费主义的扩张,也要进一步扩大内需,这两点并不矛盾。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目标就是为了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扩大内需并非简单地让人民多消费、多花钱。如果不建立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不解决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基本社会保障问题,扩大内需无从谈起。通过扩大内需,我们所解决的不单单是经济问题,而且要解决分配不公等社会问题。我们要倡导一种适度的消费观,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资源、能源、物品等等的消费活动,要与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消费活动不能有悖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我们的消费观念要从“越多越好”转变为“适度就好”。

(二)要积极营造健康的社会风气,树立正确榜样

培育健康的社会风气对抵御消费主义有着积极的作用;反之,如果没有良好的社会风气,消费主义的滋生就不可避免。例如,中央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出台以来,一些高端餐饮企业的经营额和高端白酒的销售额大幅度下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以往中国社会公款消费的严重程度。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社会监督无疑是制止社会不正之风、遏制消费主义弊端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此外,借助榜样的力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人们在生活中的消费活动会不自觉地寻找一个榜样,特别是文艺、传媒、商业等领域的“名人效应”影响甚广。需要说明的是,在当今社会,人们更愿意看到没有经过包装美化、故意炒作拔高的凡人善举作为真正的榜样。典型如近期央视报道,烟台大学保洁员爱惜粮食,吃大学生浪费的剩饭,这个榜样群体对于我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就颇具示范和警示作用。消费主义形成于中国并非一朝一夕,就如同生态环境的恶化是长久积累的结果一样,想要改变这种状况不能一蹴而就。同样,无论消费主义问题还是生态环境问题,都涉及到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利益。如果全体国民都能够摒弃消费主义,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我国的生态环境将会得到全面改善。

作者:周阳单位:南京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