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生态环境中森林资源作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和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对改善生态环境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并对林业建设形成沉重的压力。林业发展面临着历史上最艰巨、最繁重的生态建设任务。
关键词: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建设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具有维护地球生命、改善人类生存空间的生态价值。森林不仅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屏障,它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比其森林产品的直接经济效益要大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特别是近代林业的发展,更加促进了森林效益的多元化,更加充分体现了森林的多功能、多效益,发展林业已成为当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流。
我国生态环境的整体形势不容乐观,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生态环境始终处在缓慢恶化,问题不断积累的过程中。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的生态环境整体恶化加速。进入90年代以来,出现了一些局部上的改善,但整体上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整体恶化局部改善,治理速度赶不上破坏速度,边治理边破坏的趋势还没得到根本扭转。虽然通过加大治理措施延缓了生态环境恶化的速度,但整体改观的态势还没有形成。资源与问题仍是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频繁、荒漠化加剧等环境问题,与森林资源不足和植被破坏相关。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和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对改善生态环境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并对林业建设形成沉重的压力。林业发展面临着历史上最艰巨、最繁重的生态建设任务。
1我国森林资源概况
根据第五次(1994~1998)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统计资料,我国林业用地面积26329万公顷,有林地面积15894万公顷(其中已成林人工林面积46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6.55%;活立木总蓄积量124.88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112.67亿立方米;全国人均有林地面积0.128公顷,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5;全国人均森林蓄积量9.048m3,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8。我国森林资源从总体上看有以下五大特点:
(1)森林类型多样,物种资源丰富。
我国地域辽阔,地貌类型齐全,气候的地域地带分异极大,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从而形成了我国森林类型多样、植物种类繁多的特色。
(2)绝对量大相对量小,资源分布极不均匀。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汇编的《世界森林资源状况1997》,中国森林面积和蓄积分别位居全世界第五位和第七位。但因为中国人口多,占到世界总人口的约22%,从而使人均占有量小,而且资源分布极不均匀,总的趋势是东南多,西北少。
(3)森林资源结构不够合理。
一是各林种比例现状与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多种效益的要求不相适应;
二是林龄结构不够协调,林分低龄化问题突出。
(4)林地利用率低,单位面积蓄积量小。
我国的林业用地利用率仅为50%左右,而一些林业发达国家一般都在80%以上,美国、德国、芬兰等国都超过90%;全国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为78.06m3/hm2,相当于世界平均114m3/hm2的68.5%。而且各省林业用地占土地面积比重差异大,残次林的比重也较大。
(5)人工林面积大,但质量有待提高。
建国以来我国人工造林成绩显著,人工林面积居世界第一位。目前保存的人工林(不包括进行了采伐利用部分)面积达4667万公顷,约占现有有林地面积的30%;人工林蓄积10.13亿立方米,仅占森林总蓄积的10%。全国人工林单位面积蓄积还不到整个林分平均水平的一半,质量有待提高。
2森林资源的生态作用
森林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自然功能最完善、最强大的资源库、基因库和蓄水库,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减少污染、美化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与森林资源的直接经济效益比起来,其生态效益的贡献要大得多。日本科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曾对其国内森林生态价值进行过一次测算,其结果让人惊诧不已,因为每年的总价值高达1200万亿日元。国内也曾有人做过测算,森林的生态效益大体为直接经济效益的8~10倍。由此可见,森林资源的生态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3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频繁的自然灾害一直在不停地给人们敲响着警钟。尤其是1998年夏季,我国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灾,受灾范围遍及全国29个省(区、市),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元(而建国以来至1997年累计全国林业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仅为588亿元)。根据专家们的分析,水灾的根本原因是森林采伐和植被减少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
随着对森林资源生态作用认识的加深,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已逐渐得到确认。在1998年水灾期间,国务院就发出了“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紧急通知,1998年底又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重点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目前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也将“山川秀美”列为两大主要目标之一。总之,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一件大事,而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是任何其它行业都不能替代的。从生态环境建设看林业的工作重点。
4由于林业已成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力军
因此,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便成为林业的首要工作。
针对我国目前森林资源的特点,今后一个时期内林业工作的重点是:
(1)分类经营,分区突破。
对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一定要分类经营,并加快实施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由于森林资源分布极不均匀,且各具特点,因此就全国而言,必须分区突出重点,不搞“一刀切”。
(2)保护和发展并重。
一方面要加强对资源的保护,尤其是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和重点生态工程区生态公益林的保护;
另一方面还必须大力发展森林资源,建立起以商品林基地为核心的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3)提高单位产量。
一方面要加强资源管理,依法治林;另一方面要增加科技含量,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增加对木材等林产品的有效供给。
(4)提高林地利用率。
要使森林覆盖率逐步而稳定地提高,重点是要提高林地利用率。首先要加强对宜林荒山荒地的人工造林,保证迹地及时更新;其次是加强对低产林、疏林和灌木林的改造。
(5)加大退耕还林力度。
坚决制止一切毁林开垦行为,对已开垦的陡坡地必须按计划逐步退耕还林。这一方面达到了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进一步扩大森林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当今的新形势下,林业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要达到“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中的森林资源增长目标,还任重而道远。
5结论
加强森林环境的科学技术研究。森林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解决,除了依靠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立法和各种政策手段外,主要还应依靠科学技术,因此,有关森林环境技术的开发、研究与推广问题必将成为今后森林环境管理与开发的战略重点之一。
参考文献
[1]尹拥君,曾伟生.试论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J].华东森林经理,2001,15.
[2]任燕.浅析森林资源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M].
[3]韩海荣.森林资源与环境导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