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村水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范文

农村水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村水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农村水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摘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导下,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于2018年2月对湖南省宁远县单营村开展田野调查。采用实地调查法、访谈法和归纳法,以把握当前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剖析农村水生态环境问题背后的原因,建立和完善农村水生态环境治理机制。为实施改善农村水生态治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农村水生态环境;治理机制;乡村振兴战略;单营村

在党的报告中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着重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1]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水生态环境是制约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构成了农业产业兴旺、农村生态宜居、农民生活富裕不可或缺的条件和保障。然而,正如所言:“水已经成为了我国严重短缺的产品,成了制约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成了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重安全问题。”[2]为了解当前农村水生态环境问题,找到治理农村水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2018年2月,调查组对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单营村辖区内的水生态环境系统开展田野调查。同时,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单营村361户村民中抽取20户人家开展结构性访谈。通过对调查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以把握当前农村水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一、样本概况

单营村地处湘南,是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太平镇辖区内的一个行政村,距离县城32Km,距离镇政府5Km。在2015年宁远县合村工作中,由单家村和马扎营村合并而成。2016年,单营村被评为宁远县美丽乡村示范村。目前单营村有村民361户,人数合计1812人,其中,单家村186户,马扎营村175户,单家村954人,马扎营村858人,由于该村是典型的“外出务工村”,年轻村民长期在外务工或经商,该村常住居民大多是老人、儿童和妇女。春节过后,单营村常住人口不足总人口的30%。单营村目前拥有耕地面积65公顷,其中,水田占36%,旱地占64%,拥有林地48公顷①。单营村辖区内没有大型河流,也没有大型水库。辖区内拥有小型河流2条,小溪3条,中小型水库5座,鱼塘13座,水井3口①。单营村2017年家庭年人均收入约为6500元,其中60%来自外出务工收入,10%来自国家财政补贴,其余部分来自农业收入或农闲时的临工收入。2016—2017年,单营村在上级部门和脱贫帮扶单位协同开展的脱贫攻坚工作中,对村内水库、池塘进行了清淤固堤,该项工作完成后,村内的水库、池塘容量有所扩大,水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在2017年,单营村在国家帮助下,每户人家出资200元兴修自来水系统,每户人家均接上了自来水,村民可免费使用。2016—2017年期间,单营村对乡村公路实施扩宽工程,把原来的单车道加宽为可通过两辆车的乡道,但尚未达到双车道标准。在2017年,单营村为改善村容村貌,一方面,对尚未进行外装修的房屋由财政出资进行了粉刷;另一方面,安置垃圾箱、建设垃圾集中处理站、配置专人进行垃圾搬运和自己治理。在调查组入驻单营村期间,乡村卫生状况、村容村貌均表现良好。

二、当前农村水生态环境问题的实地调研

采用实地调查法对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单营村水生态环境状况开展调查,通过对单营村这个典型个案的分析,归纳出当前农村水生态环境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水质灾害发生和水体富营养化日渐严重调查发现,近年来农村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成为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农村饮用水和生活用水的水质状况总体呈现出一种下滑趋势。在访谈过程中,我们听闻村民抱怨道:“每年4月到6月种植水稻这段时间,经常发现河流和溪流中漂着死鱼”(单营村王姓村民,68岁,男)。“河里面再也没有小鱼小虾抓了”(单营村唐姓村民,59岁,男)。“水田里面基本上看不见青蛙”(单营村房姓村民,55岁,女)。“池塘里总是散发着一股臭味”(单营村黎姓村民,78岁,女)。“再也不敢下河下水库洗澡了”(单营村房姓村民,45岁,男)。

(二)干旱与洪涝呈季节性变化调查发现,当前洪涝和干旱是农村水生态环境的两大痼疾。这两大痼疾季节性变化明显,即雨季时经常发生洪涝灾害,旱季时则时常发生干旱。农村水生态环境面对气候和降水量的季节性变化尚未形成相应的调适能力。正如访谈中村民所说的:“我们村,包括我们周边现在的情况是干旱时能把农作物、牲畜和人干死,发洪水时能把人淹死”(单营村黎姓村民,67岁)。“去年涨洪水时,好多农田都淹了,田里的水稻、瓜子、豆子和花生的收成都受到影响”(单营村李姓村民,73岁)。“去年9月,水井里都没水挑,我家自己挖的井也没有水,村里得组织车子去岭壁洞水库拖水吃”(单营村王姓村民,80岁)。季节性的洪涝和干旱已对农业生产、农村生活产生消极影响,导致农产品收成减少,农民生活不便。

(三)水资源的区域性分布不均衡调查发现,即便是在单营村辖区内,水资源的区域性分布也不均衡,缺水状况是相对的,辖区内尚没有建立足够完善的水利基础设施来实现水资源区域性调送。调查组在田野走访时发现,单营村的水田里,靠近水井、河流、溪流、水库、池塘的水田常年都有水,在冬季种满了各种农作物,如萝卜、油菜、白菜等。而远离水源的水田则龟裂得寸草不生。有的甚至被撂荒,长满杂草和树木。特别是离村庄比较远的水田,基本上处于闲置和撂荒状态。田野走访期间,调查组发现单营村尚未建立足够完善的水利基础设置,以实现水资源在辖区内实现调配,且缺乏足够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来维持。

(四)饮用水源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单营村目前的饮用水源主要包括3口公共水井、村民自家挖掘的水井、单家村和马扎营村各拥有的自来水取水点(两个村自来水取水点均为山间溶洞)。调查发现,农村饮用水源遭到相当程度的污染,饮用水保护意识尚未在村民中建立。目前,单营村除了离水井近的10余户村民,大部分村民已不去3口公共水井取水;村里建设的自来水村民基本不用;大部分村民都是使用自家挖掘的水井。访谈中,村民表示:“老水井(公共水井)的水还敢喝了啊,除了几户人家没办法不得不去那挑水吃,其他人都不去那挑水吃了”(单营村黎姓村民,59岁,女)。“自来水放出来白白的,感觉也不敢喝,还是自己屋里井里的水喝着放心”(单营村彭姓村民,50岁,男)。“再过几年,可能要学城里买桶装水吃了,现在镇上就有桶装水卖,我们村有几户家庭条件好的煮饭、喝的都是桶装水,井里的水就用来洗东西”(单营村蒋姓村民,76岁,女)。

三、当前农村水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当前农村水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一)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广泛存在正如所指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3]造成当前农村水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当前农村还广泛存在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粗放的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这种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以独立、高龄的农户经营为组织形式,农业生产主要依赖增加化肥使用数量、增加使用农药次数来保障农产品收成,且农产品最终产出尚不足以支付购买化肥、农药的成本。以马扎营村为例,该村目前种田的农民中最年轻者已63岁,最年长者已达80岁。正如农民抱怨道:“种田就是蠢子干的活!”(单营村单姓村民,81岁,男)。“种田是亏本活,现在化肥、农药、种子那么贵,那点作物根本抵不上买化肥、农药、种子的钱”(单营村唐姓村民,70岁,女)。“种地就是为了不让地荒,年纪大了除了种点地,还能干什么事啊,吃现成的又会导致子女嫌弃”(单营村房姓村民,78岁,男)。随着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严重老龄化,农业生产过多依赖农药化肥等化学类生产资料的投入。比如,以前除草多依靠人力,现在主要依赖除草剂、百草枯来完成。在大量使用化学物品的过程中,由于使用不当、包装袋、农药瓶乱扔等,对农村水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二)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且不成系统水利基础设施既是水生态环境主要构成要件,又是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因素。调查发现,当前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基本上是20年前修建的。由于常年失修,导致很多水利基础设施难以发挥作用。比如,单营村一条长达8Km,连接岭壁洞水库的引水渠,目前已杂草丛生、被泥土填满,早已不能引水。单营村辖区内集体修建的几条水渠能发挥作用的不足三分之一,大量的水渠出现坍塌、废弃、漏水等现象。而现有的农业生产方式已难以组织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兴修水利基础设施。此外,单营村辖区内的目前尚发挥作用的水利基础设施保持相互孤立的状态,水渠、水井、鱼塘、水库没有串联成一个相互联系、互相补给的水利基础设施系统。这导致单营村水生态环境异常脆弱、问题频发。相反,与单营村仅一河之隔的妙瑞井村,因为实施土地流转,在经营公司的统筹布局下,妙瑞井村修建了四通八达的田间公路和水渠。某种意义上,农村水生态环境问题是相对的,它专属于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且不成系统的农村。

(三)农村水生态环境治理机制严重缺乏所指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农村的绿水青山就是保护农村的金山银山。而要建立农业兴旺、农村发展、农民富裕的“两山”,离不开构建完善的农村水生态环境治理机制。然而,调查发现,农村水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农村水生态环境治理机制缺乏。突出表现为四个方面。首先,缺乏水质监测机制。对于农村整个水质状况,尚未进行摸底和排查,无法预警水质恶化对农民产生的消极影响,特别是农村的饮用水源的水质状况,尚未开展持续的、实时的监测。其次,缺乏水质灾害预警防控机制。水质灾害预警机制、防控机制是农村水生态环境治理的薄弱环节。再次,缺乏人力财力物力保障机制。当前农村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均缺乏实施水生态环境治理的人才,在设备与资金上更是捉襟见肘。正如受访农民感慨道:“现在我们村全是老人小孩,想修一条水渠,去哪找人,就算去外村找到人,现在人工费这么贵,村里哪里又出得起钱?”(单营村彭姓村民,81岁,男)。最后,缺乏监督机制和问责机制。以去年单营村兴建自来水工程为例,整个工程都是由施工单位全权负责完成的,村民没有参与其中,更谈不上民主监督。

(四)农村利益相关者的水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缺失当前农村水生态环境问题源自人类活动与水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失衡。当下农村汇集了各类人群,组成围绕农村生成的利益相关者。这些利益相关者大致可分为四类,分别是治理农村、服务三农工作的公部门工作人员,在农村兴办实业或承包农田的私部门创业人员,世代居住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普通农民,在农村养老、求学或留守的普通农民。这四类群体的行为与农村水生态环境问题直接相关。首先,对于公部门工作人员而言,他们更多地是为了追求“政绩”,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追求眼前利益,缺乏长期规划,其对农村发展的规划有时会破坏农村水生态环境。其次,对于私部门创业人员而言,他们追求的是创业项目盈利,至于生产活动对水生态环境的损害程度和破坏程度,往往不是他们重点考虑的,其经营活动会直接破坏农村水生态环境。再次,对于从事农业生产的普通农民,由于自身年纪较大、缺乏科学使用农药化肥的知识,其生产行为也会直接破坏水生态环境。最后,对于在农村养老、求学或留守的普通农民而言,其日常生活与农村水生态环境直接相关。

四、当前农村水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举措

水生态环境问题是制约乡村振兴战略的“拦路虎”,亟待采取有力举措来治理农村水生态环境问题,进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农村水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经济问题,是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发展方式的问题。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所指出的:“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4]为此,一方面,要切实转变现有粗放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业生产对化肥、农药的依赖。在农业生产中要科学规范使用化肥农药,减少对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大力引入农业科技,实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实现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引入市场力量来发展农村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通过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来增强农村对于各种资本的吸引力。通过创办农村淘宝店以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通过开发乡村旅游路线、兴建乡村民宿、生态农场等来发展农村第三产业。通过以上举措,实现基于农业生产方式、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双轮驱动”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二)构建农村水生态环境治理硬件借乡村振兴战略的春风,加快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势在必行。首先,加快农村饮用水安全清洁输送工程建设,保证农村饮用水的水质安全。饮用水安全是农民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关乎农民健康的重要因素。是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工程。其次,加快农业生产的水利灌溉设施。目前大部分农村还停留在“靠天吃饭”的阶段,农业生产活动受气候变化影响尤为突出,通过兴修水利灌溉系统,将极大提高农业生产活动应对季节性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的能力。再次,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的清淤修复和管理工作。增强并发挥这些水利基础设施在雨季时的蓄洪能力,增强它们在旱季供水能力。最后,加快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农村水生态环境系统。通过把辖区内、流域内的水渠、河流、湖泊、池塘、水库等水利基础设施串联起来,构建一个完整、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系统,并依托这个“硬件”系统,生成绿色开放的水生态环境系统。

(三)建立健全农村水生态环境治理机制首先,建立水质监测机制。通过建立水质监测站、水质监测网站等线下与线上结合的监测机制对农村水源特别是饮用水源开展实时的监测,形成农村水质数据库。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预测水质变化。其次,建立水质灾害预警防控机制。针对可能发生的水质灾害进行及时的预警防控,一旦水质灾害发生要减少其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影响。再次,建立人力财力物力保障机制。公部门通过设置农村水生态环境保障基金,加大对农村水生态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和经费保障;私部门在其经营过程中,加强污水处理,规范排污;村级自治组织和广大村民要积极投入兴建水利基础设施、保护水利生态环境的行动中;同时,广大农村要加快建立与水利相关的科研院所的合作机制。最后,建立监督机制和问责机制。积极引导农村利益相关者监督农村水生态环境治理,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作,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对于相关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要建立问责制度,做到权责一致。

(四)着力提高利益相关者的环保意识指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5]农村水生态环境治理的利益相关者,既是良好的农村水生态环境的直接受益者,又是恶化的农村水生态环境的直接受害者。因此,利益相关者要树立水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首先,对于公部门工作人员言,要坚决摒弃破坏农村水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政绩”和经济增长而损害农村水生态环境。其次,对于私部门创业人员而言。要明确保护农村水生态环境的责任意识,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杜绝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农村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再次,对于从事农业生产的普通农民而言,要提高自身安全使用农药化肥的知识,杜绝滥用农药化肥,杜绝随地丢弃农药化肥的包装袋和包装瓶。最后,对于在农村养老、求学或留守的普通农民而言,要帮助他们树立清洁、绿色的生活方式,提高水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2.

[2].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6月13日)[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73.

作者:黎远波 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