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第一篇:长江流域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现状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长江流域试点城市的水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生态文明的视角提出开发、治理、保护长江的对策建议,以更好地适应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
关键词:长江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与对策
1、前言
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开启新时代。2013年,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对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明确部署。2013-2014年,水利部先后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了105个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探索符合我国国情、水情特色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其中,有32个试点在长江流域范围内,包括:扬州、芜湖、合肥、江南昌、新余、咸宁、鄂州、长沙、郴州、永川、成都、泸州、普洱、陇南、南通、泰州、萍乡、南阳、襄阳、潜江、武汉、贵阳、株洲、遂宁、乐山、丽江、凤凰县,全椒县、璧山县、梁平县、侗族自治县、那曲地区等。
2、长江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水源地、水电能源基地、黄金水道和生物宝库。长江流域的水生态文明建设关乎4亿多人民的生存与福祉,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根据长江流域实际情况,流域32个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上游高原生态屏障区、中上游山地丘陵过渡区和中下游平原水网区。高原生态屏障区是河流源头,水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山地丘陵区自然条件较差,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灾害频发。平原水网区虽然经济条件较发达,但城市内涝、水污染、水生态等问题突出。总体来说,目前长江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等问题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水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3、水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3.1流域经济发展与水环境保护不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利用保护息息相关。长江经济带是长江流域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全国高密度的经济走廊之一。目前沿江分布着众多钢铁、石油化工等工业,对水环境造成巨大压力。据统计,长江流域年排污量占全国的2/5。尽管COD、氨氮等常规水污染因子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有机污染、化学污染等复杂的新问题日益突出,保障水安全的不确定因素增多。
3.2权威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缺乏。目前,水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基础研究工作较为薄弱,加上长江流域地域范围广阔、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各城市水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参差不齐,缺少权威性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难以实行统一考核和管理,无法满足新形势下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要求。3.3水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健全的体制机制是保障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然而,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还属于起步阶段,体制机制建设尚未成熟,尤其是在市场化机制、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水权制度等方面还亟待完善。此外,水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的部门多,部门间的组织、协调、分工、合作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4、水生态文明建设对策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当前形势下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也是长江治理开发与保护的永恒主题,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在于正确处理人与水的关系,实现人水和谐。目前,长江的水污染问题还没有解决,水生态问题也愈发突出,需要进一步统筹好流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加快完成从传统治水理念向现代治理理念的转变,从以水质保护为主向水质、水生态保护并重转变。与此同时,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各部门协同工作的系统工程,应进一步加强各单位、组织的协调,形成水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此外,水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要着力加强水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力度、广度、深度,广泛吸收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参与,让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营造节水、爱水、护水、亲水的良好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洪一平,推进长江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水利,2013(15):57-59.
[2]刘雅鸣.深入贯彻实施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着力推进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J].人民长江,2013,44(10):1-4.
[3]詹卫华,邵志忠,汪升华.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水生态文明建设[J].中国水利,2013,(4):7-9.
[4]陈明忠.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水利,2013,(15):1-5.C
作者:匡洋 单位:长江科学院
第二篇:水库水生态文明建设思考
摘要:漳河水库是湖北省重要的饮用和农业灌溉水源,也是华中地区水质最好的大型水库之一,漳河水库流域水生态保护对于维持鄂中地区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湖北和美丽湖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漳河水库水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当前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漳河水库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方面阐述了对加强漳河水库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关键词:漳河水库;水生态文明建设;保护与修复;湖北
漳河水库位于湖北省荆门、宜昌、襄阳三市交界处,水库枢纽是一座跨流域引水的巨型水利骨干工程。漳河水库是湖北省直管的库容最大的水库,是湖北省重要的饮用和农业灌溉水源,也是华中地区水质最好的大型水库之一,漳河水库流域水生态保护对于维持鄂中地区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湖北和美丽湖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漳河水库水生态环境基本情况
1.水库基本概况
漳河水库指拦截漳河干流形成观音寺水库和支流育溪河形成鸡公尖水库,又通过三段明渠连通水面形成的水库群,水域面积104km2,总库容21.13亿m3,设计灌溉面积260.5万亩(1亩=1/15hm2,下同),是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城镇供水、发电、水产、航运、旅游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水库年平均入库流量8.22亿m3,惠泽荆门、宜昌、襄阳、荆州300多万人民,每年为荆门城区提供工业用水4000多万t、生活用水3000多万t,是荆门市城区50多万人口唯一的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漳河水库灌区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是湖北省重要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屏障。
2.水功能区划及水质状况
2003年,省政府批复了省水利厅编制的《湖北省水功能区划》(鄂政函〔2003〕101号),在一级水功能区中,涉及漳河的有4个,即“漳河源头水保护区、漳河南漳保留区、漳河水库饮用水保护区、漳河当阳保留区”。2001年,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环境保护局制定的《湖北省地表水环境功能类别》的通知(鄂政发〔2000〕10号),其中,漳河水库(荆门市、当阳市、南漳县水域)的主要功能为“集中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总体上,这两个水功能区划分别出台十多年,已经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水环境的高要求。2007年编制的《荆门市水功能区划报告》划定了漳河干流大部分支流及干渠的水功能定位,在漳河水系共划定了一级水功能区31个、二级水功能区2个。荆门境内的漳河由于地处河流上游,开发利用程度不高,现阶段水质良好,大部分为Ⅱ类水,部分现状水质达到了Ⅰ类地表水水质标准,水质管理目标也多为Ⅰ类和Ⅱ类。
3.地貌情况
水库生态保护区为典型的鄂中低山丘陵地带,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库区内有大小岛屿36座、半岛164个、库汊240个,沿山坳环水面一周约80km。气候属长江中游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平均气温16℃左右。雨量充沛,多年平均年降雨量986.9mm,且降雨年内分布极不均匀,4—10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5%左右。漳河水库流域土壤类型大致分为沿河两岸冲积土壤、丘陵岗地土壤和山地土壤。森林面积38.55万hm2,森林覆盖率36.9%,森林蓄积量1323万m3,“十二五”期间,加大了重点区域生态治理力度,实施的四大重点生态工程进展顺利。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5.46万hm2、长江防护林0.65万hm2、抑螺防病林0.05万hm2,启动了中心城区周边矿区植被恢复工程,局部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4.社会经济概况
漳河水库库区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中以粮食种植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有一定规模的乡镇企业近80家,分属煤炭开采、陶瓷、粮食加工、家具建材等十多个行业。周边社区人均耕地偏少,人均社会总产值较低,人均收入较低,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薄弱。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资源导向,而非市场导向。
二、水库水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
目前,虽然漳河水库整体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以上,库心水质达到地表水Ⅰ类标准。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隐患,如不能很好解决,将会对未来流域整体生态环境和水库水质的保持产生压力和不利影响。
1.流域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据有关资料统计,至2007年,漳河流域森林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建库时期的65%减少到不足40%,近10年来,随着公益林建设的开展,流域森林面积减少和水土流失加剧情况有所遏制,但仍显现出森林砍伐过多、坡地改田过多、野生动物趋于消失的现象。受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流域多年平均含沙量、侵蚀模数的变化趋势也增加。
2.污染隐患持续增加,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①生活污水、固废污染治理欠缺,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及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建设情况落后。流域居民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堆放,经降雨渗滤随地表径流污染地下水及地表水。
②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畜禽养殖为主要污染源,其次为农业灌溉,流域内的畜禽养殖量较大且绝大部分为散户养殖,大量畜禽粪便没有经过污染处理直接排入环境并进入水体。传统农业种植方式所施用的大量农药、化肥通过地表径流汇入漳河水库流域的各地表水体。
③煤矿废水、废渣污染严重。废弃坑口未封闭,渣场未进行生态恢复,矿井涌水直接进入河流,废渣淤塞河道,渣场渗滤液直接流入河中,对流域内及下游漳河水库水质造成了较大影响。
④随着库区工农业、旅游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漳河水库面临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生产污染叠加的环境隐患,而且污染负荷有升高趋势。
3.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不完善
漳河水库上游支流均未设置监测断面,欠缺水量数据,无法进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及容量计算,不利于漳河水库水源地保护。生态监测能力较弱,缺少相应的设施和仪器。应急监测仪器装备紧缺,预警能力薄弱。污染事故应急执法能力不足,应急执法装备缺乏。
4.生态环境规划、监管、执法合力不够
①漳河水库地跨三市,水资源保护项目没有形成统一协调机制。各地方政府在水源保护上各自为政,有些措施和项目均站在本地方的角度,缺少全面协调的统一规划。
②漳河水库水体的自然生态空间尚未确权登记,归属不清,权责不明。由于历史原因,漳河水库除枢纽工程沿线对水利工程进行了确权划界外,周边其他库岸线滩涂及部分库中岛屿完全没有界定,土地部门甚至把部分低于设计洪水位以下滩涂及库中岛屿登记给了村集体,严重违反了《中华人共和国水法》规定。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经果林的推广,水土流失及面源污染问题频出。
③土地证、林权证双证分离,对漳河水资源保护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在漳河水库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内已确权划界并已发放土地证的土地面积上还存在发放林权证约80余件,约6700亩发放给了村集体及个人,给水库管理单位依法管理和保护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造成难以克服的困难和阻力。
三、加强漳河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通过完善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把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上升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结合上述几个重点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加强漳河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和几点建议。
1.尽快编制漳河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为保证漳河水库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开展,首要任务是制定立足于漳河水库生态实际、满足漳河水生态发展实际需要的规划,并保证规划的有效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推进规划尽快实施。
2.完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把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加快健全完善覆盖漳河流域的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三条红线”,严格用水总量控制,加快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与保护策略,强化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管理;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加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及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切实做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严格用水效率控制,强化用水定额和用水计划管理,严格限制水资源短缺地区、生态脆弱地区发展高耗水行业;严格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强化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3.全面实施水库确权划界,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对水流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督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这是统一协调实施三市水资源保护项目的保障,是解决土地、林权改革过程中对水资源保护造成负面影响的依据。
4.开展库区环境容量及环境承载力的综合研究
在对库区现有水生态环境现状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库区水环境功能定位要求,计算库区水环境容量;研究适配于库区环境容量的环境承载力,调整涉库区的产业结构和渔业养殖模式,为有效保护和有序利用漳河水库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5.岸带生态修复
实施入库河流的综合治理工程,形成支流面源污染控制及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对确权划界的滩涂及库中岛屿进行生态修复,恢复湿地功能或建造人工湿地,利用自然植物削减入库污染负荷,保障库区水质安全。
6.库区渔业结构调整
据调查,由于多年接纳流域营养物质,库区底泥营养丰富,水草茂盛。当这些水草死亡时,释放大量营养物质,水体水质存在降级风险。利用合理渔业结构调整,通过捕捞移除部分营养物,保证水质的持续稳定。
7.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的警示标识,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和人流量大的库区建设封闭工程,确保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安全。
8.水质监测站网建设
漳河接纳支流众多,主要有小漳河、茅坪河、温家河、钱河等9条,这些河流入库口地域分散,涉及襄阳、宜昌、荆门三市。建好水质监测网站,强化水质监测,加强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将促进水功能区管理,并形成向有关部门提出限排意见的有效依据。漳河水库处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中心区,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基础较好、条件成熟、代表性强、辐射面广,既可为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又能为经济社会、旅游文化发展提供重要保障。面对当前促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新形势、新要求,推进漳河水生态文明建设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漳河水库生态环境保护试点总体实施方案(2013—2015)[R].2013.
[2]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省漳河流域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方案研究[R].2012.
[3]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湖北省漳河水库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R].2013.
作者:郭健 单位:湖北省漳河工程管理局
第三篇:生态文明视野下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水生态文明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在生态文明视野中的水生态文明建设应当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加强水生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做好水土保持建设,确保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从而最大程度上确保水生态文明环境的创建能够落实。本文就此详细的分析了生态文明视野中的水生态文明建设,以期进一步推进我国水生态文件的建设。
【关键词】生态文明;视野;水生态;文明建设
1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特征
1.1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在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特征进行了解是该项工作的前提与基础,也是做好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必要条件。根据现取得的学术研究成果及已有实践管理,目前对于水生态文明建设内涵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理解是:通过采取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手段措施,对水生态系统进行建设,使其在满足社会发展、人类发展需求的同时,形成一种完善的、可自我更替的、良性演化水生态系统过程。
1.2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特征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方面:①多学科交叉性。水生态文明建设囊括了一切水生生态系统,包括自然水生生态系统、城市水生生态系统、与水力相关的陆地生态系统等,是所有水生生态系统一个治理、改造、建设和适应的过程,涉及内容广泛,需要多种学科提供理论支持,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地理科学、化学、经济学等,具有非常显著的多学科交叉特征。②符合全球未来水资源管理理念与发展趋势。在全球水资源匮乏的形势下,世界各国水资源管理工作被提上日程,水资源管理越来越强调文明和谐,许多国家开展的水生态系统改造工程、水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超前,与未来全球水资源管理理念和整体发展趋势一致。
2水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思路和基本框架
2.1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建设思路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充分遵循“自然-人工”二元水循环演变规律,规范人类的水土资源开发活动,既要为经济社会发展规避水灾,并为水资源提供安全保障,又要实现山青、水净、河畅、湖美、岸绿的水生态修复与保护目标。将人作为生态系统的要素,体现价值观、制度、生产消费模式的转变和水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与质量的提升。
2.2基本建设框架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框架包括自然文明、用水文明、管理文明和意识文明等四个方面。自然文明重点是维持物理、环境和生物完整性,其中,物理完整性主要包括补给水量稳定性、水域与水体形态完整性、动力学过程完整性等;环境完整性主要体现在水功能区达标、水生生物水质得到满足、水体污染风险低等方面;生物完整性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维持、特有水生物种得到有效保护、栖息环境完整性得以保证。用水文明主要是供水保障、节水防污和水灾害防治等。
3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加大了水生态文明的建设力度,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在进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将理论与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依据理论指导,运用先进技术,进一步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
3.1运用先进的科学理论
3.1.1统筹兼顾理论
在统筹兼顾理论的指导下,建设人员需要对水生态文明建设中所涉及到的各种学科知识,按照学科进行分类分级,将水生态系统改造工程进行项目分解,保持建设人员所学专业与其所负责项目相一致。这样一来就能够加强各专业队伍、各部门之间的联系,让各部门、各工作人员相互之间了解彼此的工作进度,提高整体工作的协调性与同步性,做到水生态文明建设分工明确、步调统一、整体协调。
3.1.2“自然-人工”二元水循环理论
作为自然与人类发展和活动驱动的必然结果,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典型的“自然-人工”二元特性,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我们也可以说水生态文明建设是“自然-人工”二元水循环及其伴生过程与生态系统紧密作用所产生的结果。在自然状态下,受太阳辐射、地势能及其他能量的共同作用,流域水分一直处于不断的转化和运移状态,在这一循环过程中,水分的内在驱动力表现为自然的一元特性。而人类活动的加入,人类活动对流域水循环影响深度与广度的不断扩大,直接或间接的改变了全球水生态系统循环方式,流域水循环内在驱动力从自然状态的一元特性逐渐转变为“自然-人工”状态的二元循环结构,且人类活动频繁地区,这种影响和改变更加巨大。
3.2综合运用各种关键技术
在进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充分的应用各种技术能够有效的提升水生态文明的建设效果,给水资源管理带来了变革性意义,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不断更新则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目前,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用到的关键技术主要有智能技术、水生态修复技术、云技术、3S技术、物联网技术、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调度技术、远程监控技术、评估补偿技术、水循环及其伴生过程模拟技术等等。
3.3水文明建设的其他内容
3.3.1水安全建设提高防洪水准。防洪建设目标要求一般城市设防50年一遇,重要城市防100年一遇,特别重要城市防两百年一遇。排查险情预除隐患。对周边地区水域,定期派出水利专家巡视组现场踏勘,重点审察山塘、水库、河道堤坝有何险情。对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经过深入讨论,并充分征求项目所在村社的意见,然后立项。
3.3.2水管理建设依法对各地区、各部门以及各单位和个人用水活动的管理,是水管理的重要内容。用水管理包括对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水力发电用水、航运用水、渔业用水、防洪调节用水以及水质净化用水等方面的管理。用水管理的任务是实行合理用水,解决水事纠纷,保护公共的用水利益和用水者的合法权益,使水资源尽可能满足社会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水的综合效益。
3.3.3水文化建设水文化的建设应当从多个角度入手进行:①以水利工程为载体的文化。它是以水利工程为依存物的文化,以水利工程为载体,把文化因素与水利工程融为一体。从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到今天的三峡、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等等,这些水利工程无不闪耀着水文化的光辉;②在水利系统中开展的群众性文化。如举办职工运动会、文艺比赛、演出、书法摄影绘画展览等。寓教于文、寓教于乐,通过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去凝聚职工力量,推动水文化建设。
4结语
水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水利事业、生态文明建设事业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其直接影响着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质量。在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此一定要给与足够的重视,并且还应当加强对相关技术的研发。在明确水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前提下,相关建设人员应加强对其中关键性问题的思考与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综合运用各种先进技术,统筹规划,努力加快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翟月金.当代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生态美学观[J].求知导刊,2014,8(3):86~87.
[2]余浩.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生态城市规划建设[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5,5(13):180~181.
[3]李润敏.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中折射出的“范式”视域哲学[J].南方论刊,2014,16(8):4~6
作者:胡香芹 单位:湖南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