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水生态与产业布局的完善范文

水生态与产业布局的完善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水生态与产业布局的完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水生态与产业布局的完善

1济南市水资源现状分析

1.1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据统计,2009年、2010年和2011年济南市实际用水量分别为16.60亿m3、17.25亿m3和17.56亿m3,都远高于济南市11.6亿m3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水平。所以,济南每年都要通过调引6亿m3左右黄河水的方式来补充缺口。对比各水平年需水量和可供水量,统计估算,现状年50%、75%、95%保证率下,全市缺水率分别为9.9%、17.8%、27.6%;在特枯年份,则需要通过超采部分地下水或进一步调整供水结构等措施才能保证供需平衡。2012年,济南市GDP为4812亿(元),人口近680万,济南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农业活动用水不断增加。因此,水资源供需矛盾及水资源日趋短缺等已成为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制约瓶颈。为了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济南市从2013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济南市水资源管理条例》,这意味着济南市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1.2依靠客水源逐步增加济南市多年平均降雨量648mm,年际间变化大,因受季风影响,季节之间的降雨量极不均匀。为保持泉群正常喷涌,地下水开采逐渐减少,地表水和客水利用逐步增加,黄河水逐步成为北部平原区、中部丘陵区农业灌溉和城乡饮用水的主要水源。2010年,国家分配济南市黄河引用指标近6亿m3。南水北调东线建成后,长江水成为济南的第二大客水资源。南水北调济南段工程跨越平阴、长清、槐荫、天桥、历城、章丘6个县(市)区,由济平干渠、济南市区段、明渠段、东湖水库4个单元工程组成。到2012年底主体工程完成,2013年实现通水,每年可向济南输水达1亿m3。长江水的到来,能够缓解济南水资源短缺,提高城市供水保障,优化水资源配置,减少地下水开采,改善水生态环境。根据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战略部署,对济南市现有水资源进行分析,发现济南市构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研究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发展,对如何有效、合理、科学地利用水资源,如何处理好济南市产业布局与水资源保护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济南市产业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产业布局不合理济南市区及市郊区还有比较大比重的传统工业,甚至还有重化工产业,譬如东部的电厂、钢厂、油厂等“三高产业”,这些“三高”企业应该早日转移出去,减少对济南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工业用地与其他城市用地混杂,产业布局随意、分散,难以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资源,排放的“三废”难以集中处理,造成环境污染。因此,产业布局的不合理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2.2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工业比重较大,主要包括钢铁、冶金、化工、建材、热电、轻工、食品等。这些工业还未从根本上摆脱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产生大量的“三废”。由于产业技术含量过低,单位产品资源能耗高,排污系数大,成本高,效益低,造成整个产业带经济能耗高,排污量大,环境负荷过重

。2.3环保技术水平低环境污染治理能力差。产业带内大量的工矿企业,如黄台火电发电厂、济南钢铁厂等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的老企业,虽然经多次技术改造,但总体上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很大,污染治理投入和技术水平还远远达不到要求。

2.4环境投入不足对污染进行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长期的治理与投入。污染治理资金缺口较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厂建设缓慢,污染处理能力远远达不到要求。

3济南市产业优化布局与产业调整对策与建议

3.1产业布局与水生态保护紧密结合,实现区域水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在济南市政府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背景下,今后济南市的产业布局和规划必须要以确保水生态安全为目标,换言之,济南市产业布局要和水生态保护紧密结合,务必做到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质的安全保障。到2020年,根据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济南市总人口将达到840万人,中心城市人口将达到430万人,中心城建设用地将达到410km2,无论是对水资源承载能力还是水系生态环境承载力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的面积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多,产业聚集规模越有大,这就要求济南市要坚持走生态化产业发展道路,加快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和调整能源资源结构,在水资源承载力范围内,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和集聚发展,努力构建与水资源、水生态及水环境容量相适应、产业特色优势突出、区域协调发展的生态产业格局,确保济南市构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顺利实施。

3.2转移“三高产业”,实现水生态安全的济南市产业优化布局坚持耗水量比较大的企业不能落地,污染排放大的企业不能落地,对水生态、水环境有威胁的企业不能落地,尽快提出与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相适应的“三原则”,鼓励发展高效生态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淘汰和转移落后产业,推动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以城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建设为契机,逐步将“三高”转移出去,调整优化“一城三区”的工业产业布局,引导企业定向集聚、集约发展,提高排污标准。“一城”:即老城区,以发展总部经济、都市经济等服务型经济为主,实施提升性、扩张性搬迁,有序推动主城区发展空间受限的企业入园发展,确保老城区以零污染、零排放的产业为主。“三区”:即东部工业区、西部工业区和北部工业区。东部工业区,以济南高新区为核心,形成高技术产业带,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杜绝高耗水产业落地,将污染严重、资源消耗过大的企业逐步转移出去,减少生态环境污染。西部工业区,形成机械装备、电子信息、水泥建材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集聚区。关闭耗水量较高的企业,把污染较严重的企业转移出去,逐步实现粗放型的“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向集约型的“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的工业发展模式转变。北部工业区,依托黄河北部地区,形成化工新材料、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带,打造特色产业基地。在发展工业园区的同时,要保障黄河、小清河等水生态的安全。

3.3大力发展水生态修复产业,打造亲泉亲水文化旅游产业水生态修复的主要方法是使用微生物及其相关载体,高效快速修复严重污染的水体。水生态修复的“亲水”产品和“亲水”企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水生态修复产业应当是急需发展的亲水产业,也是济南应当打造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该产业将填补泉城水生态产业链的空缺。大力发展亲泉亲水文化旅游产业,济南泉水旅游需要创新、创新、再创新。仅有观赏泉水旅游是远远不够的。泉城需要继承泉水历史文化,全面发展科普文化、生态文化、艺术文化和亲泉产品文化,特别需要创新亲泉流行文化,黄河沿岸生态景观旅游产业。抓住中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机会,建设黄河沿岸生态景观,满足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黄河旅游的心愿。在济南北部沿黄河两岸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产业,打造黄河生态休闲度假区、黄河生态游乐园,保护黄河两岸的生态环境。

3.4构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打造济南泉城泉水的文化产业挖掘泉城泉水的文化底蕴,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将济南七十二名泉浓缩到一起,打造以泉水为主题的游乐城,或者称之为齐鲁泉水文化游乐城(可以囊括齐鲁歌舞演出、泉城泉水文化展览馆、齐鲁水文化艺术馆等),展现泉城泉水文化特色,运用先进的科技,把济南泉城泉水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典故生动地呈现出来,使游客来到济南流连忘返。

作者:张红波贾永飞吕兆毅单位:山东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