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黄河断流十年回顾与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下游除1960年因三门峡工程截流及凌汛蓄水发生过断流外,经常性断流的出现始于70年代。从1972年至1999年的28年中,黄河下游共有22年发生断流。根据利津站的实测资料,22年中累计断流74次,共1093天,平均每年断流49.7天(有断流的年份平均),其中1991~1999年连年断流,累计断流902天,平均每年断流100.2天。1995、1997年两次断流到夹河滩水文站,以1997年尤为突出,该年由于黄河流域降雨和径流量较常年明显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黄河下游出现了有记录以来断流最为严重的一年。创下了断流频次、天数、月份最多,利津站断流13次、226天、有11个月发生断流,断流河段最长到达河南开封市的柳园口长约704公里,汛期多次断流等历史记录,首次出现跨年度断流。
2、断流原因分析
作者曾参与“黄河下游断流及对策研究报告”,由黄委会完成的国家科委及水利部的项目,其成果对黄河断流成因和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提出来最具权威的结论,为国内外主要媒体所报导。
“黄河下游断流及对策研究报告”[1]提出,造成黄河下游河道发生断流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条件的限制,也有人为因素的影响。初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黄河流域水资源相对匾乏,时空分布不均,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水需要;②近年气候影响,降雨最明显减少,径流量减少;③黄河流域及下游灌区人类活动(主要是农业灌溉),尤其是下游引水量大幅度增加;④现行的管理体制与人为的浪费;⑤中游缺乏控制性的调节水库等。
3、黄河断流问题讨论
1997年4月8日—12日,水利部、国家计委和国家科委在山东省东营市联合召开黄河断流及其对策专家座谈会,各有关部门的院士、教授和专家7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黄委会科研成果“黄河下游断流及对策研究报告”是会议的主旨报告。
1997年5月22日—23日国家环保局在北京召开“黄河断流与流域可持续发展---黄河断流生态环境影响及对策”研讨会。会议就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指示精神、黄河断流与流域可持续发展、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等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请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专家、学者、领导同志及实际工作者共同参与,集思广益共商缓解黄河断流大计,以形成缓解黄河断流发展趋势的科学对策。在会议前征集的论文正式出版[2]:收录了黄河断流生态环境影响及对策研讨会上发表的部分论文,内容涉及黄河断流对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断流的成因、趋势,流域环境问题以及缓解黄河断流的对策等。
1998年1月,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163位院士面对黄河的年年断流联名签署向社会发出一份呼吁书:“行动起来,拯救黄河”,专家学者忧心忡忡奔走呼号。同年,“保护母亲河”被列为全国政协1号提案。
《人民黄河》首次发表有关断流文章是1995年04期由黄委会水文局王文玲等撰写的“黄河下游断流情况的回顾与思考”[3]:由于黄河流域水量短缺,黄河下游连年出现断流现象,严重影响了沿黄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应当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黄河下游第一次断流发生在1960年,花园口站断流25天,夹河滩站断流16天,高村站断流7天,杨集站断流14天,利津以下断流141天。花园口至高村之间断流是因为花园口枢纽大坝建成截流及三门峡水利枢纽下闸蓄水所致。利津以下断流是因为该站上游王庄引黄闸放水,在河中筑坝将水堵死,造成3月4日至7月22日连续断流。
至此,在1997年以后几年里有关黄河断流论文与文章铺天盖地。
黄委会水文局张学成博士等在《水资源研究》杂志1996年04期发表“黄河下游断流预测与对策”[4]:探讨黄河下游断流现状的背景机理,采用双向差分法对今后下游的断流趋势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按目前的趋势发展,至2000年水平,年最长断流天数将达到130左右,至2010年水平,年最长断流和将达到190天左右等。
黄委会水文局杨向辉在《水利水电科技进展》1997年04期发表“黄河下游断流分析及对策”[5]:对黄河下游断流的变化特点、成因及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花园口站下泄流量在关键用水月份小于900m3/s时,下游容易造成断流。
4、对断流认识过程
作者在国家环保局征集论文时,撰写了“黄河下游断流成因与对策研究”[6]的文章,文中指出断流原因归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通过对断流现状、成因、影响、对策分析,认为自然原因是造成黄河下游断流的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人类活动是主要的直接原因。
不考虑黄河的冲沙用水等要求最朴素的思想是黄河流域年利用水量最高超过300多亿m3,枯水年份也有260多亿m3,如果把这些一半水量留在流域远远可以满足黄河干流的不断流,保障黄河长流水。于是我们认为黄河断流的原因是黄河枯水期降水量锐减是自然因素,人类活动大量利用水资源是根本原因。
黄河干流宁夏、内蒙古引黄灌区和下游引黄向流域外引水,以及其它干流耗水量年均200多亿m3,人类活动是造成黄河下游断流直接原因。
随着认识的深入人类活动大量利用水资源是定义为主要原因。其基本的观点认为:造成黄河断流的原因,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但是以人为原因为主,一方面因天然来水的减少,另一方面大量水资源利用,大水漫灌的现象依然存在,用水量已超出黄河的可分配水量,并缺乏全流域的水资源统一管理,水费太低,浪费水现象普遍存在,黄河流域节水大有潜力可挖。
那时深入研究造成黄河断流的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的大致比例关系一度成为我们研究的热点问题。
随着黄河情势的发展,黄河断流的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为主,以及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成为大多数人的观点。黄河源头断流与分段小流量的出现,对黄河断流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5、黄河源头断流与分段小流量
黄河有可能分段断流的可能性曾经出现过。1997年6月25日作为黄河上游与中游分界位于内蒙古托克托县头道拐断面日流量仅为6.91m3/s。2002年7月22日,黄河中游潼关断面出现了0.95m3/s的流量,在面临断流危机的紧要关头,万家寨水库及时调度放水,保证了河道不断流。
2003年7月1日头道拐断面流量陡降至15m3/s,发出断流预警,黄河水利委员会启动应急机制,使断流危局化险为夷;到7月4日下午,头道拐断面流量恢复到50m3/s黄河预警流量。2003年6月17日,黄河潼关断面也出现断流预警,黄委会采取相应措施,成功化解了危机。
正在大家关注黄河下游断流越演越烈时,黄河源头地区两湖间出现了断流,2003年年底鄂陵湖出水口竟出现有数据记载以来的第一次断流。作为黄河水塔的源头地区,以兰州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占黄河总水量的56%以上,黄河源头的断流给人有一次敲响了警钟,黄河到底怎么了?
黄河源头地区有着广袤的土地,人口稀少,水源丰富。
于是,人们对黄河的断流又有新的认识,除了牛羊过度放牧和鼠害外,气候的变化是主要原因,人们把目光放的更远,认识到全球气候变暖也许是核心问题。
黄委会水文局可素娟等在《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3年04期发表“黄河源区断流成因及其对策初探”[7]:根据近些年黄河源区的降雨径流特点及生态环境的变化,分析黄河源区断流的原因主要是降水量偏少、气候偏暖及人类活动影响等。
作者参加黑河地下水的研究时,多次到黑河取地下与地表水水样,曾深入到巴丹吉林沙漠边沿额济纳旗古日乃乡(古日乃藏语叫“兀鲁乃”,系“水草之地”)沙漠中的小沼泽和牧民家里取水样。某基地同志告诉我们,在基地建设之初10年中,他们以沙漠里的枯死的胡杨做为取暖,那种树种适用沙漠地区具有“活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朽”,如此之多的枯死的胡杨说明非人力所为。
6、有效管理与工程措施保障黄河的不断流
有效管理与工程措施保障黄河的不断流有效途径,水量调度与小浪底的建设有力保障了黄河不断流。自2003年至2007年黄河入海把口站利津年均入海水量高达接近200亿m3。
黄委会在大量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维持黄河健康生命”这一治河新理念确立。在此之前,破解“断流”之剑出鞘——建立权威、高效的全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实现全河水量统一调度。这是解决黄河断流的当务之急。
1998年12月14日,国家计委、水利部颁布实施《黄河可供水量年度分配及干流水量调度方案》和《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
1999年3月1日,根据国家授权,黄河水利委员会发出第一份调水令,黄河干流水量统一调度正式拉开帷幕。
1999年10月25日总库容126.5亿m3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下闸蓄水。
2000年实现了自1991年以来黄河首次全年不断流。
2002年11月4日,黄河水量调度管理系统总调度中心建成投入运用。
2003年4月10日,水利部印发实施《2003年旱情紧急情况下黄河水量调度预案》。该预案是全国第一次实施的旱情紧急情况下水量调度预案。
2003年5月22日,黄河水利委员会制定《黄河水量调度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规定》。
2006年8月1日,国务院《黄河水量调度条例》施行。2006年4月15日国务院《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正式公布施行。
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黄河可供耗水量年度分配及非汛期水量调度计划首次对黄河支流计划与调度管理:第一类支流用水总量控制省(区);第二类用水总量控制,尽量减缓断流省(区);第三类用水总量控制,起步非汛期月水量调度(渭河和沁河)。
2007年11月20日,水利部制定了《黄河水量调度条例实施细则(试行)》以水资源(2007)469号文颁布实施。
2008年2月1日,《水量分配暂行办法》施行。
7、认识
7.1造成黄河断流的原因,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以人为因素为主,有的河段或时期自然因素作用不可低估,特别是黄河流域的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等也有密切联系。
7.2对断流成因的认识也由人类活动是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到主要原因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7.3水利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蓄水为黄河下游保障不断流提供了强大的保障措施。
7.41998年底黄河干流水量调度方案实施,黄委会根据国家授权,开始了黄河干流水量统一调度,2006年7月对黄河支流用水计划与支流渭河和沁河试点调度管理。
7.5提高水价后,价格杠杆的作用将进一步加强,对提高受水地区节水意识,优化配置水资源将起到较大作用,同时水费收入的提高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供水工程运行维护费用紧张的状况,促进供水工程的安全运行和良性发展。2000年4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大幅度调整河套灌区农业灌溉用水价格,北部自流灌区干渠直开口每立方米黄河水的供应价格,由0.6分提高到1.2分,加上征工折价款,每立方米水的综合价格实际达到1.5分。国家发改委决定自2005年7月1日起调整黄河下游引黄渠首工程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价格。调整后的非农业水价4~6月份和其他月份分别由每立方米3.9分和4.6分,分别调整为每立方米8.5分和9.2分。农业用水价格仍然执行4~6月份1.2分每立方米,其他月份1分每立方米。
7.6从黄河“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的“四不”治理目标,到“维持黄河健康生命”这一治河新理念的建立,黄河防止河流功能性不断流成为黄河治理的新的理念和新的更高的要求。
7.710余年的水量调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自2003年以来天然来水仍属偏枯入海水量居高不下利津年均接近200亿m3,2007年为204.0亿m3,接近正常份的冲沙水量210亿m3,而2007年利津输沙量仅为1.47亿t。
【摘要】20世纪90年代黄河断流越演越烈,举世瞩目,引起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讨论,对母亲河的关注超出了历史任何时期,甚至有人称“至21世纪中,黄河将成季节河”。现在回顾黄河的断流,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黄委会断流研究课题已经给了明确的答案。经过10余年黄河水情形势的变化,有没有更深层的原因,现在回顾对断流的认识过程应该会有一些新的启发:人类的气候的管理的工程的,复杂多变因素众多,其中由人类活动是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到主要原因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管理与工程等齐头并进的措施保障了河流的健康。
【关键词】:断流;历史回顾;人类活动;气候变化;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