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水利建设的问题及对策7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
一、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1.从施工管理人员方面做好施工管理工作
施工管理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不仅对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施工进度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施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求我们对施工人员加强技术培训,职业道德教育,并且建立健全管理措施,将工程质量与施工管理人员建立起责任制,通过明确岗位责任制来确保施工管理的顺利开展。
2.从材料方面做好施工管理工作
材料的合格与否从根本上决定了建筑工程的质量。所以做好材料的管理工作在施工管理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从建材的选购、进场、堆放保存各个阶段做好管理工作。施工材料必须符合相关规定和设计的要求。为了确保建材的质量要从材料的质量标准、材料性能、材料抽样实验等反面进行控制,不符合要求的材料有及时退货。一定要严格控制建材质量,确保工程质量。
3.建筑机械的管理
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不同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严格规范操作证制度,岗位责任制制度,并且要求对机械设备进行保养,确保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当机器设备的质量、性能、安全达不到要求时,应该及时对机器进行维修和更新。
4.从技术方面做好施工管理工作
建筑施工项目施工现场环境多变,施工工艺复杂,为了做好建筑施工管理必须要从技术方面着手。首先,要对施工图纸烂熟一心,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做好施工组织设计。选择先进的施工工艺并做好技术准备,同时要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含量,对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做好新技术、新规范的教育。
二、提高水利施工质量的措施
施工组织措施,施工过程中要对项目经理和各级施工人员进行分工,明确各自的智能和工作任务;认真分析施工项目的各个部分,明确施工各个阶段的进度计划,制定详细的进度计划并且严格按照计划施工,并且要做好会议记录,做好各个阶段的进步报告,并且要通过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和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来提高施工进度。做好施工技术措施,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对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出符合工作实际的施工组织实际和进度计划,并且根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好调整,对施工进度计划做好调整。对设计图纸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和业主进行沟通,根据实际作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且要以书面形式表现出来。选择先进合理成熟的施工技术来保证施工进度。采取合同措施,施工单位要与业主的供货方,施工单位的分包商经常交流,通过签订合同来规范各方的行为,对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进度产生影响的时间做好记录,分清各方责任,由于业主的责任导致的工期延误,要及时提出索赔。当阶段性工程和隐蔽工程完成时要及时通知业主和监理做好验收工作,避免因为这些工作的不及时导致工程进度的延误;第四,做好经济措施,当完成工程的某个阶段时要及时向业主报告进度计划,争取尽早获得工程支付款,做好进度计划,使得关键工序按时或提前完成来确保进度计划。完善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在水利工程施工之前应该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产茶,认真分析施工现场的环境问题以及地质情况,并根据勘察过程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从最大程度上降低不利的环境因素、地质条件对水利施工中造成的影响。在设计阶段,应该根据工程特点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提高施工方案的可操作性。设计完成之后又专业的评估单位对设计进行评估,并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
三、结束语
大力开展水利建设是我国当前发展的需要,符合当今社会的要求。实力建设关系着我们的国计民生,所以加强水利建设的质量管理意义重大。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只有加强水利工程的质量控制,才能实现水利建设的宏伟目标。文章中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涵闸的施工过程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对水利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对加强水利施工质量的措施进行了总结。
作者:张伟东高继良单位:潍坊市水利工程建设监理中心
(二)
一、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自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各级政府对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似的我国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有效地保障,生产力快速上升。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这其中也有有多的问题。
1.1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情况
在发展中国家,“城乡二元结构”是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环。这种结构在工业化的初期能够为城市和工业建设提供良好的支持作用,但是如果不能适时的根据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改变将会对社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目前,我国的城市和工业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不能够秉持原来的重工业轻农业的思路,应该对农业的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由于对农田水利建设的长期不重视,导致了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水平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部分地区农田水利建设严重不足,无法引进技术含量高的灌溉制度和方式,不能满足相关农作物的生长,导致品质下降的情况。
1.2体制不健全导致的事权和责任不清
大中型的水利建设是纯公共产品,其管理较为完善,职责较为清晰。而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由于其投入较为分散,并未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这也与历史背景有关。集体经济在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退出历史的大舞台,而农田水利建设的问题也被搁置了起来。以家庭为单位的劳动团体并没有水利建设方面的意识,也无法承担起这样相对较大水利工程的能力,使得农田水利建设的主体缺失。这种主体的缺失造成了日后农田水利建设中种种问题出现的隐患,即政府和农民都不视自己为农田水利建设的主体。从现实中,我们发现政府对农田水利建设进行发动和补助,农民投入劳动力进行建设,但是双方均不主动承担责任。虽然部分地区进行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体制改革,但是这些工程多数经济效益低下,让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大大降低。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运行管理的责任无法落实和设备的维护不到位加速了工程的老化。
1.3筹资难度加大,投入总量不足严重制约农田水利建设
各级政府对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在数额上不断上涨,但是其增长速度和比重等相对指标却在不断下滑,甚至一些投资到城市中的水利建设费用都被计算到农田水利建设中来。显然,这对于农村的发展和农业的稳定是极其不利的。在国家财政投入中,其资金大部分用于大型的水利建设,如南水北调,而真正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要远远低于数据统计。从过去十年间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来,各级政府对于用于灌溉工程的财政支出并不稳定,且在国家基础建设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滑。
1.4资金的来源结构不合理导致农民农田水利建设积极性降低
首先,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来源存在着结构上的不合理。根据过去25年的统计数据,国家预算内投资在农业水利基本建设中的投资比重不断下滑,虽然近些年份略有上涨,但是从总体趋势上来看未来所占比重依然下降。虽然市场化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这种过大的下降速度的合理性受到人们的质疑。农田水利工程作为一项公共性产品,并不具备盈利的特性,这也造成了部分地方政府对于农田水利建设不够重视。
二、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2.1树立优先发展农田水利建设的意识,摒除城乡二元化偏见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田水利建设落后的情况,必须先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即城乡二元化的发展思路。目前我国的城市和工业体系已经基本上不再需要农村和农业的支持,应该尽快转变发展思路,尽快回到以工补农的正常轨道上来,统筹城乡的发展。认识到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树立优先发展农田水利建设的意识。
2.2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纳入到公共财政中来
社会上对于是否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纳入到国家公共财政中来存在一定争议,但是不可否认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公共产品属性。农村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有公益性的基础设施,社会效益高而经济效益较差,必须动用政府的力量。作为弱势产业和弱势群体,农业和农民更应该享有公共财政支持的权利,而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是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2.3农田水利建设的事权划分明确化
各级政府应该对于农田水利建设的事权明确化,并对财权做出一定的规定。只有明确了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主体,才能确保农田水利建设的有序开展。对于小型的农田水利建设,可以将不同的权利和义务根据具体情况下放到县、乡镇、村、组和个人。
2.4拓展筹资渠道,加大筹资力度,优化筹资结构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已经被新一届的中央领导所重视,国家将会进一步提高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同时我们应该拓宽筹资渠道,如个人筹资、社会资金募集。要优化筹资的结构,改变单纯的依靠国家财政的模式,增加社会资金在建设中的比重。
三、总结
农田水利建设是保障农业生产的命脉,必须做好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对于其中的存在的问题,各级政府应该充分认清其症结,并采取措施消除其带来的不良影响。
作者:李连杰单位:西藏大学农牧学院
(三)
一、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1建设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问题
现有的建设体制,项目法人都不是根本意义上的法人,只是一些委托人,其按行政隶属关系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有法律上提供的弹性空间,在履行建设项目管理职能时,仅用道德来约束他们为所服务的机构决策是不够的,这为他们提供了牟取个人利益的机会。施工、监理、设计和勘察等经营实体与水利主管单位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引进了市场竞争机制,但难以按市场规则办事。各级地方政府为本地的经济发展而采取的保护主义,也给违规操作提供了机会。
1.2一些法规和制度不健全
由于我国的法律法规尚在不断完善当中,一些符合社会主义市场规则的制度尚待完善。有些法规的条款规定本身就留给业主或机构一定的弹性空间,如:赋于项目业主办理招标事宜的权力,授于评标委员会按照招标文件确定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的权力等。这些规定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对当事者的道德约束高于法律约束,加之一些单位执法不力,监督不到位,监督措施缺乏力度,诚信经营的社会基础薄弱,且违规操作成本低等原因,致使一些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1.3经费不足
当前推行的部门预算等改革措施,由于不是依据单位合理开支需要安排经费,而是依据财政收入的多少来确定经费数额,加之长期以来重建设、轻管理,单位正常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各单位挤占基本建设等项目经费。另外,由于基本建设前期工作经费少,加之任务重,周期短,前期工作难以深入进行。部分地方因财政较困难,属“吃饭”财政,造成建设经费不能到位。
1.4项目法人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因项目法人与主管部门及设计、监理单位职责不清,关系不明,造成建设管理不到位。有些问题则是因为建设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不熟悉造成的,故建管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二、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对策
2.1深化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
首先,要加快推进水利企、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企业单位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制,与主管部门脱钩,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不属于公益性质的水利勘测、设计、监理等事业单位,按照国家对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要加快改企改制工作,从事业单位中剥离出去,独立参与市场竞争,使其真正成为责任利益主体。其次,进一步规范项目法人的设立。按照行政主管部门和法人分离、项目监督管理和项目实施管理分离的原则,政府、水利行业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一般不应作为项目法人的组成人员。新建工程,应根据建管结合的原则,在项目可研批复阶段成立工程管理单位,由其作为项目法人负责工程建设。改造、加固工程等由原管理单位作为项目法人。建、管为同一法人,必将大大加强项目法人的责任心。项目较大、施工期较长的重点水利工程,在项目法人之上可考虑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根据水利工程定员定岗办法,由上级主管部门核定项目法人编制,严格控制,不得超编。三是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积极推进项目“代建制”,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实施“代建制”能较好地理顺政府投资项目中各方的责、权、利,从而有助于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行为,有助于遏制腐败,提高投资效益,有效抑制超投资、超规模、超标准等痼疾。
2.2进一步完善建设管理的法规和各项管理制度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一些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过程中。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方面,一些大的法规初步建立,要尽快出台一些具体、可操作性的配套法规。在招投标方面,加强保密措施,适当延长评审时间,实事求是地确定资格预审条件,逐步建立由政府统一规范管理的招投标监管机制,改变招投标活动中多部门管理、各行其事的管理现象。为杜绝资质“挂靠”现象的发生,在制定招标文件时就明确要求法人授权人为投标单位正式聘用一年以上人员,并提供投标单位为该人向当地税务部门缴纳上年度社会保障金复印件。要求投标单位的投标保证金必须使用银行汇票或转帐支票。实行证件保管制,将中标单位项目经理证交由当地招标办保存,直到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返还。水利建设的管理部门要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建设管理的各项法规、制度,并随着形势的发展、新情况的不断涌现,适时进行调理,使基本建设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逐步实现建设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
2.3加大工程前期经费投入
完善部门预算,合理确定配套资金规模。水利前期工作是搞好水利建设和发挥投资效益的基础,为适应国家水利建设的新形势,水利前期工作必须超前发展,逐步建立完善的规划体系,增加水利前期工作项目储备。必须进一步加大水利前期工作投入,保持适度的投资规模。基本建设项目概(预)算中,应按总投资的一定比例单列项目前期费;应积极争取在部门预算中专项安排前期工作经费;各单位从年度基建投资总额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水利前期工作。同时要通过部门预算,争取财政按实际需要足额安排机关、事业单位运行经费,防止出现挤占工程经费的现象发生。关于地方配套不足的问题,要从实际出发,对确实无能力的,不应要求配套;对有能力配套而不能及时到位的,可采取限拨补助资金、缓批项目等措施督促其及时到位。
2.4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项目实施前主管部门与项目法人应签订责任状,明确双方的职责、权限及奖惩办法;项目法人与施工、监理等单位在签订合同时,也要明确职责。平时要加强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责任制落实不力的严肃处理,造成损失的追究经济责任,对责任制落实较好、节约国家投资的要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2.5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
加强监督检查的力度,水利建设管理单位要加强工程实施情况、各项法规和规章制度履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包括:项目实施前的准备、工程招投标、质量控制、资金管理、合同管理、监理责任等。发现有“挂靠”和严重违规问题的企业要严肃处理,给予降级直至吊销“挂靠”双方当事人的资质等级和项目负责人的执业资格,将企业记入不良行为黑名单中予以公示,取消其1~3年的市场准入,并给予经济处罚,必要时移送司法部门处理。
作者:王晔张古军单位:国家审计署江苏省水利厅
(四)
一、水利建设工地所存在的诸多危险因素
1.1工作人员判断失误
其一,水利建设的工作人员往往会受到自身技术能力的制约,亦或是疲劳工作、精神不集中、经验不足等;其二,施工作业前期出现计划失误,再加上过长的作业时间,体力出现严重的透支,进而导致精力降低。基于以上种种原因,造成施工操作人员在某些工作上的判断失误,进而导致了电气事故的发生。
1.2作业环境的风险大
正是由于水工建筑物施工场地经常性的会受到地下水与外河的影响,因而其所处的环境相对较为湿滑,这便会因人体皮肤的潮湿而降低人体自身的阻抗,超过25伏特的接触电压便会使得心室纤颤达到30毫安的接触电流,再加上水利建设的施工人员所采取的均是移动式或者手持式的工具,当遭受到点击后便很难予以摆脱,因此,心室纤颤致死所发生的危险是非常之大的。
1.3缺乏对危险性的认识
通常一个人的思想认识会极大的影响到其所从事的工作。因为操作者安全教育缺乏,对安全认识严重不足,不能将潜在的危险正确的把握好。由于水利建设是一项危险作业,而操作者却对此造成忽视,为了方便而任意妄为,想方设法的寻便利、找捷径,将安全生产程序抛之脑后。与此同时,在组织方面,采取的安全工作措施有待充分,并且相关领导者及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不高,一味的追求最大化的经济利益,这便对建设施工安全造成极大忽视,结果反而出现了更大的经济损失。
二、防范水利建设工地电气事故的有效措施
在水利建设中,往往难以避免的存在着一系列的电气危险因素,这些因素非常容易引发电气安全事故,所以,采取防范电气事故的有效措施,就显得尤为必要及重要。
2.1提高对电气事故的重视。
在水利建设工地的施工过程当中,必须切实的让思想认识走在整个建设的前线,才能够更好的将整个工作顺利展开。所以,在水利建设中,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思想上的重视,要求施工作业人员始终对“安全第一”的思想予以坚持,对建设程序进行严格的执行,将自身的自觉性提高,切实根据“预防为主”的思想来进行工作。另外,还应当在水利建设工地广泛的宣传安全生产思想,深刻的反思社会上所出现的一系列重大电气事故,促使全体工作人员均能够引以为戒。
2.2给予组织上的安全保障。
了有效的防止再次发生电气事故,必须将组织上的安全保障给予水利建设。相关用电规范已经作出了要求与规定对电力部门,而相关部门则需要予以严格的执行,将监督机制尽可能加强,将监督人员的操作水平和技术能力进一步提高。按照国家制度规章、法律法规以及地区规定,应当将检查监督制度加以完善,而用电监察人员则需要给予适当的帮助与指导给用电单位的安全用电,并且将用电管理机构尽快的设置起来,对专门人员予以配备,对安全用电进行指导、监督和宣传。
2.3严格贯彻执行技术措施。
在水利建设工地的施工中,必须遵循《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的相关规定来开展施工作业,并且按照电力部门所颁布实施的线管规程,比如《电气工程安装标准》、《电气安全工作规程》以及《电气设备运行规程》等的具体要求,定期清扫、试验、修理、检查和巡视电气器械,但凡有缺陷亦或是问题发现,必须尽快的予以有效的修正。开展技术培训对操作人员,不仅可以采取现场操作实践的方式,还可以采用事故演习的方式,以此促进作业者自身技术业务水品的提高。应当明确的是,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我国的电力部门也应当深入推广及研究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和先进技术的运用,以便于促进用电安全系数的提高。
2.4加强工地用电管理。
为避免电气事故发生,水利建设施工工地的用电管理要切实满足一下要求:(1)必须在用电管理部门予以用电批准后,再由专业工程人员或者供电部门施工架设,有关设备也必须与供电部门的要求相满足;(2)在电源的接引上,应当对警戒线或者安全遮拦加以设置,同时对值守人员和监护人员予以配备;(3)结束施工用电后,维护班组应当及时的拆除,并且严格防范擅自操作或者移动;(4)严格的禁止电源的乱接乱拉,防止非专业人员随意操控或者接线;(5)施工现场以及配电室的开关柜与开关箱均应当加锁;(6)明显的电气设备部位,需要对安全标志进行设置;(7)对于大型的机具和用电设备,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保证持证上岗,并实行操作票制度对高压设备;(8)定期检查接地装置。
三、结语
总而言之,电气深入人们生活及生产生产的各个角落,但是电气事故却屡屡出现,电气的安全性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财产安全及人身安全,甚至关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电气器械的安全使用,尤其是在水利建设工地的电气施工中,要始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的思想,最大限度的规避电气缺陷,使其能够更好的为人们造福。
作者:王丽花单位:吉林省天正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五)
一、水利建设工程预算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人员工作能力欠缺。预算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从业素质较低,不具备投资预算和处理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且缺乏经济和法律方面的知识,这些将直接致使大量的预算期的工作要保留到工程事后处理,后果不堪设想。
2.预算工作不受重视。很多技术或是预算人员由于多年的思维习惯,一直是对项目作高预算,认为“钱多好办事”,今年的预算花不完可以留到下一年度用,剩点钱不是什么大问题。这就是预算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的现实表现,同时也是水利工程项目结余资金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不少人还认为,预算主要是财务部门和预算员的事情,尤其是有的项目负责任认为自己只要搞好项目的技术工作就行,对预算工作既不熟悉也不重视。
3.预算科目与财务核算科目有偏差。预算科目与财务核算科目如果不能完全对应,就会造成在预算支出时的结构不合理,有些支出虽然有预算却不能找到相应的支出科目,致使财务账目混乱。
4.缺乏对工程全过程综合管理的意识。目前实施的水利建设工程预算管理大多都是阶段性的管理模式,缺少全局管控意识。承建、设计、施工单位之间缺乏统一的预算管理目标和实施办法。
5.预算管理中的其它问题。水利工程预算管理中还存在部分与国家财政制度改革要求不呼应的地方,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急需进一步加强管理。除此,财务的基础工作环节也比较薄弱,特别是随着国家对水利建设日渐重视,财务管理的主体、机制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迫切需要水利建设工作要按照国家财政体制改革要求,进一步完善水利预算管理制度,强化基础管理工作和基层财务建设,切实提高水利预算管理水平。
二、对于提高水利建设工程项目预算管理的建议
1.加强水利建设工程预算管理的全局管控能力。首先,设计单位在设计阶段要认真编制工程预算,切实预测项目实施中的各项支出,加强设计阶段对预算的管理工作。其次,施工单位根据设计图纸、施工定额和施工组织方案编制施工预算。该预算是施工单位进行备料、班组核算和控制工程成本的重要依据。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工程预算,争取以最低的预算成本完成合同要求工期和质量标准。最后,工程建设完毕进行验收时,要与设计方案比对,对期初工程预算有较大影响的设计变更,必须有完整真实的说明文件和得到相关部门认可的证明文件,对任何没有证明文件的预算增加都要追究相关部门的责任。
2.加强部门结合,提高预算编制准确性。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尤其是负责预算工作的部门与财务部门。预算人员与财务人员要加强沟通,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要紧密配合,以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在预算编制时,要将预算支出细化到具体的项目,为后期工程实施中预算执行提供指导作用。
3.加大水利工程预算执行的力度。各级水利部门要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工程预算执行工作,要把工程预算执行情况作为相关责任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要制度科学合理的工程预算管理制度,统筹考虑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要充分考虑水利建设项目的实施条件、前期工作和年度计划安排,依此完善工程预算编制程序,细化预算编制中的内容,提高预算编制的精细化、科学化水平,将每一项预算支出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具体用途。要加强预算执行管理,重要环节要加强动态控制并安排专人督办。要认真查找预算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切实改进预算执行方式。要坚持预算执行情况定期通报,加强资金审核与拨付的管理,杜绝超预算支出,提高预算执行的有效性。
4.将水利工程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相融合。可以尝试把绩效理念融入到预算管理之中,着力构建水利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合理设定绩效目标,科学测算资金需求,加强预算绩效目标管理。设定绩效评价和结果反馈体系,并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到预算执行单位,作为年终绩效考核和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要规范、有序、及时地公开预算信息,切实增强预算绩效管理的透明度。
三、结束语
水利是我们国家的经济命脉,也是农业的命脉,我们国家又是缺水的大国,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水利工程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及时掌握水利预算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要求,逐步提高水利建设工程预算管理水平,切实贯彻、落实好我国的民生工程。
作者:李燕单位:任城区水务局
(六)
一、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1、政府管理力度不足重视度不高
由于政府以及相关管理单位对于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做不到有效地管理,并且意识不到相关的灌水工作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导致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产生了很多问题,例如,没有完善的管理农田水利的机构,这就会产生农民在浇灌农田时用水方面的问题。还有就是由于管理力度不足而引起的个人垄断问题导致农民用水的权益遭到迫害。所以相关部门必须要将农田水利建设重视起来才能有效将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起来。
2、水利设施的老化问题
目前我国在水利建设方面的资金的投入并没有规范的标准制度,这就会发生农田灌水设施不能得到及时的保养和只将设施建好却不组织人员进行管理的问题。但是,在对农田进行防旱、灌水和储水等工作时,必须得需要能有效工作的水利设施,那么也就是说完好的水利设施是保证农田用水的关键。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目前有434个大型的灌溉区,中小型的灌溉区有4万多个。但是却因为水利设施的老化而导致能正常工作的设施只占全部的40%左右,这对于想要很好的解决我国的18.26亿亩耕地的用水问题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国应该在建设完水利设施之后还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于老化的设施应该做到及时的修理并且还要定期的做好保养工作。
二、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的措施
1、政府加大管理措施和资金投入
政府在建设农田水利方面要以“三农”经济为主要前提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以及建设我国全面的小康经济发展为前提条件。一方面在经济上政府的资金投入是水利建设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资金有限还需要广大农民一起组建集资体系,以保证能在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工作时资金方面不出现短缺问题。另一方面就是政府的管理力度问题,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需要建立完善的水利管理机构,坚决打击一些独自垄断水利的组织和个人,使农民都拥有公平用水的权利。政府还要积极的出台管理措施以及建立管理机构并且做好宣传工作,并且运用一些奖励制度和利益激励等让一些企业和个体农户都能按照条例进行用水。这就可以解决有些地方浪费水资源而使一些水资源不足的地区还得不到用水的问题。
2、有效的普及灌溉技术
农田的水利建设还是要在节约用水的前提之下进行的,那么这就会发生农民在灌溉技术方面产生缺陷,也就不能将水资源得到有效地利用。例如,再喷灌带就要利用其水压不需过高、投资较少和方便管理的优越条件有效地减少资金的开销以及节约水资源的利用。对于农户普及灌溉措施不仅仅能可以节约用水最重要的就是能更合理的灌溉农田,是产量达到最大化提高。但是只是普及灌溉技术还是远远不够的农民对于节约用水技术不能自觉的实施。因此,就需要相关部门也要尽快出台管理措施,对于节约用水的奖励制度及其相反的惩罚措施。
3、农田水利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利用
首先,一支高素质的农田水利建设队伍是保证水利建设的重要前提,目前农业发展的竞争趋势尤为严重。那么就需要高水平的管理人员对新技术和新科技加以运用,并且该管理队伍还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最终将农田水利的建设工作做好。其次,就是国家要积极组织人员开展水利建设的科学研究工作,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技术,并且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开发出符合当地的灌溉技术。这不仅能保证水资源利用率提高还能最大化的增加粮食产量。
三、结束语
对于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我国有很丰富的历史经验,并且还可以受到农户的大力支持。但是由于我国的水资源不足以及农业基础薄弱而导致农村经济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得不到有效地发展。因此政府以及相关的管理部门要根据解决“三农”问题为关键,充分的解决水资源和农民意识的问题。坚持开展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
作者:耿云仁单位:黑龙江省肇州县榆树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七)
一、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我国农田水利现状
我国水资源总量的不足以及空间分布的不均匀造成了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国家。区域性、季节性缺水非常严重且人口的不断增长进一步加大了我国水土资源开发的压力。在我国,北方耕地多但水少,南方耕地少但水多;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年内与年际分配不均匀。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农业的生产能力,就必须建设相应的水利设施来进行调节。
1.2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农田水利设施的基本任务是防旱、排涝及储水,为农田认为地调节适合农业生产的生态条件,以令农业更好地发展。我国农田水利中大型的灌溉、排涝、储水等基础设施许多建设于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经历30-40年的运营后,这些水利设施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尽管上世纪90年代政府再次加大了农田水利的投入,但对于这种年久失修功能退化的问题解决的也不十分明显。有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具有灌溉条件的耕地占现有耕地的47%,其余则是没有灌溉条件的耕地,只能“靠天吃饭”。在具有灌溉条件的耕地中,由于灌溉设施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功能退化,设施的利用率也只有46%。究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资金的投入不足造成的。我国目前农田水利的工程管理,存在着产权不明确,维护管理责任没有落实,运行不好的问题。农村体制改革时原有的乡镇水利服务站被撤销,而新的农民用水协会尚没有建立导致农田水利无人管理的状况。而灌溉用电、用水价格较高,农民不愿承担,造成了“只浇救命水,不浇增产水”的现象。农田水利不能有效发挥。一些地方政府在工作时过多注重发展经济而忽视农田水利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变化后,农村小型水利建设所受的重视和投入力度更加逐步弱化。农村税费改革后,投入进一步减少,农村小型水利建设走入了低迷状态。
二、对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几点建议
(1)政府加大农田水利资金投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我国的农业和农村在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的突出问题,工业反哺农业已经成为我国的一大趋势,国家政策上也日见倾斜。因而各级政府要加大在农业水利建设上的财政投入,同时还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并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通过诱导等方式吸引农民、企业及社团参与进来,一同建设农田水利。认真贯彻落实“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吸引社会资金来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加强主体多元化,促进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快速地发展。
(2)健全五大体系。
健全完善真正体现农田水利特色的工程体系:一是以大中型河道、水库、调水工程和重要湖泊、湿地为主构成的区域防洪抗旱减灾体系,二是以沿海防潮堤、防潮涵闸为主构成的沿海防风暴潮体系,三是以小微型河、沟、库、塘、泉、窖、井、渠为主构成的田间灌排体系,四是以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区段计量、农业“三灌”为主构成的节水增效体系,五是以水污染防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回灌补源工程、湿地、绿地为主构成的水生态与环境保护体系。
(3)实现五个目标。
到2020年,实现五个目标:一是农田水利综合实力居国内领先水平。二是农田安全具有坚强可靠的水利保障,大中小型水库全部达到设计防洪标准,防潮堤建设形成完整体系,沿黄地区建立起完善的田间林网风沙防治体系。三是农业生产能力得到强大稳定的水利支撑。农业在节水灌溉的支撑下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四是水生态与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全面治理,地下水漏斗区面积保持在2000km2内,地表水污染得到基本控制。五是运行管理科学高效。建立起政府主导、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奖罚分明的领导机制,尊重民意、注重实效、广泛动员、全民参与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组织发动机制,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机制、稳定的投入机制、新型的水利管理和社会服务机制。
三、结语
总之,农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农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发展农田水利不仅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事业,同时农田水利也关系我国的社会稳定。我国农田水利尚存在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功能退化,且各级政府不重视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加大农田水利的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具体的管护制度及实施细则,定期、有步骤地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深造,同时要重视农田水利的科学研究。放眼全局,着眼长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多的努力。
作者:郭勇单位:农四师水利局水情测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