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水利建设的时间性缺陷与应对方案范文

水利建设的时间性缺陷与应对方案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水利建设的时间性缺陷与应对方案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水利建设的时间性缺陷与应对方案

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其要求农田水利也要迈向现代化,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水利条件,是促进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此外,该项事业的繁荣也是拉动内需、扩大就业环境的好措施,农田水利建设涉及农业生产发展、农村防洪安全、农村人畜饮水及生态环境改善等各层面,是一项重要、基础的惠民工程。兴建农田水利,工程量浩大,完成这些基础工程建设既需要资金、建材和劳动力等资源,拉动经济增长,又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从长远和短期发展来看具有双重作用。

农田水利建设的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1存在问题

当前,各级政府及广大农民群众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不高、重视程度不够。从西南地区特大旱灾情况看,最为严重的灾情主要集中在山区农村,这也反映了地处偏僻农村农田水利设施的薄弱性,水利设施分布数量少且疏于管理致使蓄水设施汛期蓄不住水、枯期又无水可蓄。

1.1在水利建设布局上“大江大河”的治理国家更为重视,各级政府把有限的资源重点投放在大型水利设施枢纽和城市、工业用水保障上,对农田水利建设重视不够。

1.2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属于公共事业需要集体投入和维护,但其受益者往往是分散的农户,其无力承担这笔费用,仅能依靠政府给予支持,财政匮乏的地方政府投入往往不及时或缺失,致使农村数量有限的农田水利工程时常出现老化失修、设备报废和效益低下等现象。

农田水利建设资源投入力度不足。该项事业的投入主体包括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农民等,地方政府是组织资源的投入者,金融机构是资金资源的投入者,农民是劳动力资源的投入者,在3者投入主体中,地方政府不愿提供花费资金多、短期效益不显著的农村基础设施,金融机构或民间资金因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资大、风险高、资金回收期长和利益低等原因,缺乏投资兴趣,而农民作为“理性小农”对具有外部性的共用设施,更多的选择是“只用不管”。总体看来,在市场化条件下,

大投入主体在利益权衡中最容易选择放弃投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这对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极为不利。

对策建议

当前,农田水利建设的优势作用众所周知,但其作为投资和维护者的我们要准确划分,这样才有助于解决当前农田水利事业投资难的问题。按功能可将农田水利工程划分为公益性、经营性和生产性3类。

1公益性工程的建设主体是政府公益性工程所提供的服务具有公众性和非排他性,其受益者不仅是农民,应当由社会公众共同承担,政府是该类工程建设的主体,发挥其行政组织、资金引导和矛盾协调等作用。各级政府要将农田水利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充分做好以下2方面的工作:

1.1紧密围绕国家加快水利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机遇,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发展规划,正确处理好远景和近期、城市与农村、山区与坝区、全局与区域的关系,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加强监管,注重提高农田水利的建设效率和使用效益。

1.2要制定人民群众参与治水的政策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农民群众建设农田水利的积极性,加快建设一批带动力强、覆盖范围广、受益群众多的水利工程。

2经营性工程的建设主体是经营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水利工程供水已被界定为经营性行为,农田水利中属于经营性的工程,应当由经营者负责建设和管理。

3生产性工程的建设主体是农业生产者生产性工程与农业生产紧密相连,建设主体应当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工程建设投入应划入从事农业生产的投入成本。总之,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建设,建立多主体、多渠道、多元化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融资机制,针对不同性质的农田水利项目创新水利融资渠道,确保农田水利建设、经营和管理更具活力。

作者:沈静华单位:吉林省榆树市水利局水土保持工作站